守一

✍ dations ◷ 2024-12-23 15:46:22 #道教,道术,佛教名数1

守一,又叫守真一、守三一,是中国道教汉代六朝时最重要的一种冥想法,修道者闭关冥想,想像自己的精神或魂魄显形,与躯体合而为一。守一法以《道德经》为理论上的依据,相信“一”既是道,也是人的精神,可使人延年益身,袪除百病,消灾解难,通神接真,甚至长生成仙;但亦有道教流派强调,守一并非最高道术。魏晋以后,守一变得复杂化,守一变成守三一,“一”分处于上、中、下三丹田,甚至统领一身24位身神;也有道士教人存思“一”分身多人,或同时存思天上星斗及其他仙真。汉代六朝时,守一法广受推崇,唐宋时道教的内丹术亦沿用此词,描述炼内丹的体验。

东汉至魏晋初期译出的佛经中,也曾使用这个名词,来形容佛教禅定修行的方法,也就是一境性。许多学者相信这是一种格义的手法,采取道家典籍的术语来转译佛经。学者汤用彤则认为这个名词由佛经译者所创,连同修习方法,一同影响了道教发展。

“守一”之名,可能源自老子的“抱一”,在庄子中也曾提到,但并未将守一当成一个专门名词来使用。守一这个名词虽然来源自先秦道家,但直到东汉末年才成为专有名词。最早将这个单字名词化的人,已经无可考证。在道教内部,东汉末年的《太平经》中首次使用这个名词;同时间的佛教译经,也将它应用在表达禅定方法上。在东汉末年,佛教最初的信徒经常也同时崇信道术,两者有混同发展的状况,守一这个用语可能是在这个状况下发展出来的。

黄老道家中,道可称为“一”,神秘奥妙,虚空而不可测:47;《道德经》“载营魄抱一”,指专注于内在的魂魄,与形体不离,并与“道”相合为一:1,能够知一,则可以复归纯朴,与天地精神达致和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道士重新阐释老子之言,神化道家哲理中的一,一与“玄”、“道”相近,都是生命力的神秘之源:370-371,是数字的开始,象征世界的起源,是道的代名词,又是身体重要部位的隐语,更是修练过程中精神体验境界的代称。一也可解作摆脱世俗的诱惑和外物的干扰,保持意念的专一和精神的纯一:317。

在东汉末年至南北朝之间,译出的佛经中,使用守一这个名词,一般用来对应禅定中“制心一处”与“心一境性”的修习方法,如后汉译出的《分别善恶所起经》,《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阿那律八念经》,三国魏晋时译出的《法句经》、《瑞应本起经》:77-78:327-328。襄楷上书汉桓帝时,引用《四十二章经》中的说法,认为守一方能成道。守一这个用语,可能是佛经译者参考道家典籍之后,以格义手法应用在译经之上。在南北朝之后译出的佛经,通常直接使用禅定、三昧、毘婆舍那等佛教术语来译,较少使用守一。

道教认为,精神或魂魄若与身体分体,人就会生病甚至死亡;以冥想法想像、内视体内的“神”,可使“神”留居体内:292。守一的目的,就是“聚致精神于身内以治病”:169。人若能守一,能使身体与精神常合并,长存而不老,“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317:716。根据东汉《太平经》,典型守一法如下:

设立修道的房间,建造坚固的门户,其他人不可随意内进,每日都入内尝试冥想,感到不安不适就出来,不应勉强。如此修习下去,会愈来愈熟练,感到安宁,不想离开房间,不想再谈饮食,也不想听到其他人声。修练有功,闭上眼可看到身形容貌,形象就像在镜内,或像看见清水中的倒映。:372:723-724守一显形时,像刚起的火一样,要立即守护,不要让其消失。开始时是红色的,最后会变白,久而久之则会变青,洞透明晰,位于远方,又自远处回来显现为“一”,体内无不清楚可见。:372:16

修道的房间,墙壁应该加厚,以免受外间声音骚扰:324。有学者推测,守一时可能打坐:314。有些冥想法如思念五脏神的还神法,会在室内悬挂神灵画像,以助存思和通神:297,守一则独自冥想,不挂画像:372。

汉末以后,守一法复杂化,与三丹田说结合。《老子节解经》守一也称为行一、抱一或存一,上丹田在脑,中丹田在心,下丹田在脐下,“一”循环灌注于三丹田中:374。魏晋时,守一有“守真一”和“守玄一”两法,守真一是守体内之神,关键在守上、中、下三丹田:317。东吴郑隐授予弟子葛洪的守一法就是守真一,一分为三,三真一位于三丹田中,各有姓名、大小尺寸,男的长九分,女的长六分:29,修真一者冥想其神降气护身:3。守玄一同样是存思体内之神,修道者先斋戒百日,冥想三四日后,不但看见自己的精神,还可以化身作十多人,“皆如己身”:44,达到分身的效果:294。也有学者指守玄一是守体外的神:317。郑隐认为人体与宇宙相应,“一”在身中,亦在天宫,守一可与“存星”法相结合,同时冥想天上诸星,把星辰的神秘力量吸收在身:377。

东晋天师道《太上灵宝五符序》把身中之“一”分为天一、地一、人一,分别在上中下三丹田中,除了三一守身之外,还教人存思神兽、仙人、各种身神、日月五星精华等等,融合守一与“食气”之术:2-3。东晋中期,上清经出世,认为一身之神有24位,三一监统全部24身神。守一就是存思三一固守身中三宫(三丹田)。修练时,还要选择适当时辰和方位,存思三一分别登上星斗或天庭,再回归体内;头脑中的九宫之神,都称为真一,分为“雄一”和“雌一”两类。上清经并教人存思身神与天神融合,存思天上仙真降气下来,进入人体,与体内各身神之气相混融,称“回风混合”,也是守一之法,属上清经法中最基础的修练法:3-5。上清派道士相信,修练守一须节制性欲:303。

守一是方士自古传承的养生方术:310,《庄子.在宥》已提到守一可以长生:314。守一是东汉《太平经》的中心思想:371,在各种道术中最受重视,被认为是修道者必学之法:242。《太平经》许多篇名有“守一”二字,如“清身守一法”、“守一明法”、“守一入室知神戒”等,提出一是宇宙的起源:372,认为修练守一,可以成仙,修练身心,治病长生:242、244,使“精神自来”,长生延年,百病自除:372。守一者可得天神帮助,资质高的人,守一可以成仙,中等资质的守一,可以辅助帝王,资质低的,则可以无怨无咎:35、32。倘若人人守一,将天下太平,人人安乐:322-333。守一之外,《太平经》也教授存思五脏神的冥想法:41。后人把经中有关“守一”的论述,汇集成篇,编成《太平经圣君秘旨》一卷:2。天师道亦重视守一,意思稍有不同,反对那种存思自己身神的修练法,认为“一”并不在于人身中,而是天地间的一股“道气”:333;一被彻底神格化,其大可遍于宇宙,其小则往来于人身之中,是无所不在的力量。天师道对教民颁布道诫,宣称守诫就是守一:373。唐代天师道士张万福仍以守一比喻遵守道戒:307。汉魏时流行的另一种冥想法“历脏法”,存思身中五脏神,则受天师道批评和摒弃:362。

六朝时,守一被视为最重要的冥想法,却不一定是最重要的道术。魏晋时冥想法种类众多,通行的有10余种,当中守一最为重要:356-357。道士借助守一,有镇定心灵的功用,相信守一有消灾解难、却恶防身的神奇效果,“陆辟恶兽,水却蛟龙,不畏魍魉,挟毒之虫,鬼不敢近,刃不敢中”。《老子节解经》的养神说主要在守一:379、362。唐代高道潘师正曾向唐高宗介绍守一,说守一“思之可却百鬼”:307。有些道士非常推崇守一法,《西昇经》主张守一胜于炼丹,认为守一就是守道诫。南北朝前期的天师道徐灵期,提出守一是最上乘之学,胜于佛教的数息及道教的其他冥想法:383-384。也有道士对守一法有保留。西晋葛洪认为,守一可以通神、守形却恶:183-184,“却恶防身”,是最重要的冥想法,却不是登仙之道:369、381,长生仙道在于炼丹:184。东晋上清经《紫阳真人内传》指出守一是“中真、地仙”所修的道术,但不是“上真之道”;上清经作者之一杨羲仅指出,守一可使人头发不白,秀发再生:382、376。上清经《智慧消魔真经》强调有智慧者当习守一,冥想身神,并融合三丹田之说,守一又称“三一”:375。

中国佛、道二教其他的冥想法都借用“守一”之名。隋唐之时,守一法、炼丹术与其他冥想法结合,形成内丹术:226。唐宋内丹术有时借用“守一”一词,如道藏有《太上内丹守一真经》,以守一指内丹术中心肾二气的交合变化,与六朝的守一法不同,并往往更常用《道德经》“抱一”一词:6。

“守一”一词在佛教也被广泛应用,汉魏时翻译佛经常用“守一”一词,人们普遍等同禅定和守一,禅宗四祖道信提出体验“心外无佛”,方法之一是“守一不移,动静常住”:288,伪经《金刚三昧经》及其后的禅学著作《顿悟要门》,亦以守一解释禅定:16-17。有学者指出,道经提到“丹书万卷,不如守一”,和禅宗不立文字的精神相通:306。

汤用彤认为守一是道教借用佛教禅定理论而成。但饶宗颐与汤锡予则认为守一在东汉道教中就是常见术语,采用守一来作为佛教禅定的译名,是一种格义的手法。伯兰特·佛尔认为守一是由道教传统发展出来的名词:15、17,吉冈义豊认为佛教借用守一这个名词来译经,有助把佛教禅定思想移植于中土:332

相关

  • 家蚕家蚕(学名:Bombyx mori)是鳞翅目的昆虫,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华南地区俗称之蚕宝宝或娘仔。家蚕的英文名为“silkworm”(意为“
  • 捻翅目捻翅目(Strepsiptera),亦作撚翅目或
  • 马耳他峰会马耳他峰会是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柏林墙倒塌的几周后,1989年12月2日-3日在马耳他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是戈尔巴乔夫1
  • 埃米尔·博雷尔费力克斯-爱德华-朱斯坦-埃米尔·博雷尔(法语:Félix-Édouard-Justin-Émile Borel,1871年1月7日-1956年2月3日 )是一位法国数学家和政治家。埃米尔·博雷尔于1871年1月7日生于
  • 乔治·布什 (神学家)乔治·布什(1796年6月12日-1859年9月19日),男,是一个神学家和演说家。他是美国前任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和乔治·沃克·布什的远亲。
  • 董朝董朝(?-?),孙吴后期人物。太平三年(258年)孙�废黜皇帝孙亮,派遣宗正孙楷、中书郎董朝迎琅琊王孙休继位。孙休即位后,封董朝为乡侯。吴末帝孙皓继位时,董朝很受宠用。建衡元年(269年)拜中书
  • 冯尽善冯尽善,字虞操,甘肃陇西人,中国清朝官员。冯尽善为举人出身。雍正七年(1729年),冯尽善接替刘良璧担任台湾府诸罗县知县。
  • 四月物语《四月物语》(英文名:April Story)是一部1998年上映的日本电影,导演是岩井俊二,是女演员松隆子首部主演的电影作品。初春,樱花飞舞的四月。与父母家人道别后,北海道旭川的少女榆野
  • 刘光斗刘光斗(1591年6月11日-1652年9月30日,万历十九年四月二十日-顺治九年八月二十八日),字晖吉,号讱韦。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今属江苏省常州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昆曲作家。天启四年(16
  • 鲍姆加滕约赫山坐标:47°30′05″N 11°30′46″E / 47.501377°N 11.512789°E / 47.501377; 11.512789鲍姆加滕约赫山(德语:Baumgartenjoch),是奥地利的山峰,位于该国西部,由蒂罗尔州负责管辖,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