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

✍ dations ◷ 2025-11-17 21:26:57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英语:Medicinal chemistry),简称药化,是建立在化学和生物学基础上,对药物结构和活性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发现、修饰和优化先导化合物,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药物及具有生理活性物质的作用机理,研究药物及生理活性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药物化学的任务包括: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活性间的关系(构效关系);药物化学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阐明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鉴定药物在体内吸收、转运、分布的情况及代谢产物;通过药物分子设计或对先导化合物的化学修饰获得新化学实体创制新药。19世纪以前的药学作为商品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一些天然来源的药物,直到19世纪开始人们从一些天然药物中陆续分离出一些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物质(从鸦片中分离出镇痛药吗啡、从颠茄中分离出抗胆碱药阿托品、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抗疟药奎宁等),以药物分子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药物化学开始从原来的药物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随着包括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在内的众多相关学科的发展,人们对药物分子结构的认知更加清楚,对药物结构和药物活性之间的关系也更加清晰,并产生了解释药物药理作用机理的众多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开始对有生理活性的天然来源的药物分子结构进行修饰改造。同时,有机化学尤其是有机合成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轻松合成较复杂的分子,人们对药物分子改造的设想也得以实现,并使得合成药物取代了天然来源的提取药物成为人们主要应用的药品。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一些疾病机理的了解更加清楚,可以对生物大分子和药物小分子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计算模拟,定量分析药物的结构和活性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Hansch和藤田创立了基于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的Hansch方法,标志着药物化学进入了合理药物设计(Rational Drug Design)的阶段,现在的药物化学家可以借助高性能计算机的帮助,定量地预测某一药物分子结构的生理活性,有目标地设计药物分子。

相关

  • D50–D77ICD-10 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为WHO整理的各类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营养性贫血 (D50-D53)溶血性贫血 (D55-D59)再生障碍性
  • 氯四环素金霉素也被称为“氯四环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四环素类抗生素。于1945年被Benjamin Duggar博士从密苏里大学的桑博试验田采集的土壤样本中分离得到的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 格里夫氏症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Toxic diffuse goiter),又称格里夫氏症(Graves' disease),为一种主要侵犯甲状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病为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最常见的原因,且会导致甲状腺肿
  • 隐团菌纲Colacosiphon 隐团菌属(Cryptomycocolax)隐团菌纲(学名:Cryptomycocolacomycetes)是担子菌门柄锈菌亚门下的一个纲。该纲仅含一个目与一个科,即隐团菌目(学名:Cryptomycocolacales)与
  • Apoikozoa聚胞动物(学名:Choanozoa)是真核域后鞭毛生物的一个演化支,包含领鞭毛虫和各种动物。领鞭毛虫和动物作为旁系群,对动物起源的探究有着重大意义。该演化支在2015年由格雷厄姆·巴
  •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是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的一种形式,它可以与肾炎有关。这可能与细小病毒B19(Parvov
  • 阳痿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缩写:ED),为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一种,其特征在于阴茎在性行为期间无法勃起或维持勃起:538-39。勃起功能障碍可能会产生心理上的后果,因为它与关系
  • 并殖属见内文并殖属(学名:Paragonimus)是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亚纲斜睾目住胞科的一个属。本属物种多达数十个,而且部分物种之下还有亚种,彼此间要分辨也不容易,而当中有多少属于同种异
  • 吞噬吞噬作用(英语:phagocytosis,来自古希腊语φαγεῖν)亦称吞食、噬菌作用,是吞噬细胞和原生动物通过细胞膜从周围环境摄取固体颗粒,并在其内部形成吞噬体的过程。吞噬作用是细胞
  • 布列敦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英语:Bretton Woods system)是1944年7月至1973年间,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加入以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中心的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协定对各国就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