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察(1497年-1574年),字子潜,号鸿山,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人,明代政治人物。嘉靖丙戌进士,官至翰林院掌院学士。
华察即民间小说《三笑姻缘》(俗称“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华太师”原型。
弘治十年(1497年)六月六日,华察生于无锡荡口。嘉靖元年(1522年)中举人,嘉靖五年(1526年)举进士,选为庶吉士。嘉靖八年(1529年),庶吉士业成,以户部主事身份出督淮粮,尽心理财。事毕,引疾归养。至次年病愈,起为兵部主事。
嘉靖十八年(1539年),受封为正使,赐一品服,与副使薛廷宠等出使朝鲜,有专著《皇华集》记录出使事。此书对研究明代中朝关系有重大价值。
返国后,因受谗言,华察再次引疾驰归。三年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又出仕,擢翰林侍讲学士,主持侍读学士署院。不久与严嵩不合,而第三次疏请乞归,从此绝志当世,耕耘故里。
工诗文,与同里施渐、姚咨及侨居无锡的苏州人王懋明,有“锡山四友”之称。著有《碧山堂》、《知退轩》、《翰苑留院》、《东行纪兴》、《岩居》诸稿,另纂《华氏家乘》九卷、《续传芳集》六卷。
华氏乃无锡地方望族,世代簪缨。其族源起南齐大孝子华宝。华察即系无锡华氏宗族通四怡隐支十六世传人,为华幼武次子,原居无锡东亭,后迁荡口,而荡口华氏家族亦随之繁衍。近代,数学家华蘅芳、左派漫画家华君武、实业家华绎之等均为其后人。
现在无锡东亭有华学士牌坊、在荡口有华氏义庄等遗迹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