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火山弧
✍ dations ◷ 2025-05-15 11:02:18 #火山弧
火山弧为链状的火山群,形成于隐没板块之上。成群的火山在海上形成火山弧。通常,较重的板块隐没到另一个板块之下时喷出岩浆形成与隐没带平行的火山群岛或山脉。隐没的板块饱含水、挥发物,因此能降低地幔的熔点。当海洋板块隐没时,随着深度与压力不断的增加,使得板块释出水或流体进到地幔,地幔熔融并在地底深处形成岩浆,之后岩浆上升喷发至地表形成平形于海沟的火山弧。热点跟火山弧有所不同,热点的形成通常是在板块中间而非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并且是一个接着一个产生的。热点在地质学上是指地球表面长期历经活跃的火山活动的地区。热点的火山链是板块缓慢地移动时经过地表下一个“固定的”热点而形成的。热点被认为是一股较热的、狭窄的上部地幔向上进行对流而形成的,这称为“热柱”(mantle plume)。地质学家也确认出了全球40到50个热点,最活跃的热点包括夏威夷、留尼汪、黄石、加拉巴哥群岛、冰岛等地。两种火山弧 :在某些情况下,以上两种火山弧会同时出现在同个隐没带上,一部分板块隐没到海洋地壳下,一部分隐没到大陆地壳下。( 火山弧常常和岛弧搞混。火山弧是一系列的火山,但不一定在海上;岛弧是一系列的岛,但不一定都是火山。)活动的火山弧前缘带是火山作用的发生地点。经过几百万年,活动前缘和海沟间的距离可能会增加,并且增加它的宽度。在隐没地区,从隐没板块流失的水(包括上覆的地幔部分熔融和低密度钙碱岩浆)上升侵入上覆的岩石圈 , 这导致弧火山有较多的硅质玄武岩(英语 : tholeiite)。这水分的流失是因为绿泥石在约深度40~60 km 处发生脱水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火山弧一定会跟隐没带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绿泥石的破坏总是发生在同样的深度,所以海沟和火山弧的距离是依据隐没板块的倾斜角度,角度越斜,距离越近。海沟是地表上隐没板块和上覆板块的交界处,海沟是由相对密度大的隐没板块向下拉入地底。多重地震随着隐没板块在地底下的深度增加而有更深的地震位置,而此地震带称为班尼奥夫带(英语 : Wadati-Benioff zones),当板块到达深度约100公里时,火山弧形成。
相关
- 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人体解剖学(英语:anthropotomy或human a
- 蛋白质蛋白质(英语:protein,旧称“朊”)是大型生物分子,或高分子,它由一个或多个由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长链条组成。α-氨基酸分子呈线性排列,相邻α-氨基酸残基的羧基和氨基通过肽键连接
- 有尾噬菌体目有尾噬菌体目(学名:Caudovirales),caudo由拉丁文的cauda而来,有“尾状”的意思。本目的病毒主要的宿主为细菌和古细菌,感染宿主时会利用尾状的结构,将DNA注入宿主中。在生物技术方
- 星状病毒科哺乳动物星状病毒属 禽星状病毒属星状病毒科(Astroviridae) 星状病毒科是一种感染哺乳类及鸟类的病毒,它的基因体是不分节,正股的RNA,它没有套膜且蛋白壳体为正20面体,星状病毒
- 本土外小岛屿美国本土外小岛屿(英语:United States Minor Outlying Islands),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 3166-1国际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659、《中华民国国家标准》CNS 12842所定义
- 致病菌病原体(希腊语:πάθος pathos “痛苦”、“热情” 与 -γενής -genēs “生产者”),在生物学中,从最古老和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就是任何可以产生疾病的事物。病原体也可以称
- 氮芥氮芥类物质(英语:Nitrogen mustards)是一类结构与芥子气相似的细胞毒化疗药物,属于非选择性烷化剂的一种。虽然主要应用于临床,早期的氮芥类物质也能像芥子气一样用作化学武器。
- 山羊Capra hircus山羊(学名:Capra aegagrus hircus)又称夏羊、黑羊或羖羊,和绵羊一样,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家畜之一,其驯养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10,000年前,人类驯养山羊的最初目的是为了
- 调味剂调味料或调味品是指加入其他食物中,用来改善味道的食品成分。如果细分,调味料可以分为作料和佐料。作料指的是在烹调食物之前和过程中加入的调味料,比如腌制食物的料酒、炒菜时
- 浏览器网页浏览器(英语:Web Browser,常简称为浏览器)是一种用于检索并展示万维网信息资源的应用程序。这些信息资源可为网页、图片、影音或其他内容,它们由统一资源标志符标识。信息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