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左传
✍ dations ◷ 2025-07-18 12:37:35 #左传
《左传》是古中国华夏先民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十三经》中篇幅最长,在四库全书中为经部。《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 《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首先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自刘向、裴骃、刘歆、桓谭、班固皆以《左传》出于左丘明。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亦称:“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国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国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明朝的郝敬认为是晋国人。刘逢禄《左氏春秋考证》认为是刘歆所作,并说《左氏春秋》是与《晏子春秋》等类似的史书。康有为亦认为是刘歆所作。钱穆在《刘向歆父子年表》中指出不可能是刘歆的作品。钱穆与章太炎认为《左传》的成书与卫国左氏人吴起有关,甚至就是吴起所著,今人童书业亦认为是吴起所作,郭沫若也主张《左传》成书于吴起。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卫聚贤认为《左传》作者是子夏。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前375年至前351年(战国中期),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崔述主张“上距定、哀未远,亦不得以为战国后人也”。其中主要部分的史料可能最初是左丘明所写。浙江大学收藏的《左传》公布后,并没有解决《左传》的成书年代,反而在浙江大学收藏的竹简真伪问题上引发了多方笔战。《左传》以《春秋》为本,并采用《周志》、《晋乘》、《郑书》、《楚梼杌》等列国资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桓谭《新论》进一步认为:“《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杨伯峻在《左传》一文中归结《左传》传《春秋》的方式共有四种:即“说明《春秋》书法、用事实补充《春秋》、订正《春秋》的错误和增加无经的传文。”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书,和《春秋》没有直接的联系,西汉的今文经博士即“谓《左氏》为不传《春秋》”。晋人王接说:“接常谓《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公羊》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妄发,于文为俭,通经为长。”陈商说:“孔圣修经,褒贬善恶,类例分明,法家流也;左丘明为鲁史,载述时政……以日系月……本非扶助圣言,缘饰经旨,盖太史氏之流也。……夫子所以为经,当与《诗》、《书》、《周易》等列;丘明所以为史,当与司马迁、班固等列。”清人刘逢禄、皮锡瑞均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书,皮锡瑞在《经学通论·春秋》充分肯定了王接之说,并且引用庄公二十六年《传》:“秋,虢人侵晋。冬,虢人又侵晋。”杜预《集解》云:“此年《经》、《传》各自言其事者,或《经》是直文,或策书虽存而简牍散落,不究其本末,故《传》不复申解,但言传事而已。”。《左传》有不少解经的内容,例如“君子曰”、“五十凡”等,但很明显是加工的痕迹,多数都没有与传文融为一体。宋人林栗说:“《左传》凡言君子曰是刘歆之辞。”《春秋》的一些经文没有相应的《左传》传文,例如《春秋·隐公二年》:“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杜预注:“无传。”《左传》的传文没有相应的《春秋》经文,例如《左传·襄公十五年》:“(冬)郑公孙夏如晋奔丧,子蟜送葬。”此条无相应的《春秋》经文。亦有“《经》、《传》不尽同”“《经》后之《传》”者。晋人王接说:“《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贺循将其评价为“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史料。《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左传》好讲预测,一些预测的事情都很灵验,例如庄公二十二年记载,陈国大夫懿氏占卜嫁女给陈国公子陈完很吉利,“八世之后,莫之与京”,陈完的子孙在齐国果然日益强大,直至田氏代齐。《左传》又能断言郑国先亡。晋范甯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韩愈说:“《春秋》谨严,《左氏》浮夸”。《左传》在西汉时期已有流传,王莽本人即好《左传》,并立于学官,著名的学者有陈元、郑众、贾逵、马融、延笃、彭仲博等人。晋朝杜预自称有“左传癖”。司马光自幼爱《左传》,“自幼至老,嗜之不厌”,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亦是承接《左传》“因丘明编年之体,仿荀悦简要之文”。章炳麟说:“《通鉴》于可以发议论者,著以臣光之论断,此盖仿《左传》君子曰之例”。《左传》长于叙事,富于情节和故事性和戏剧性,善于描写细节,如写晋公子重耳出亡及返国经过,选材布局均属恰当。《左传》亦善于刻划人物性格,如子产的善于辞令,敢作敢为;华元的庸懦无能,待人宽厚;子玉的骄横;郑庄公的凶残伪善等,描叙生动逼真。《左传》特别善于描写战争,如秦晋韩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齐晋鞍之战、柏举之战等。梁启超说:“其记事文对于极复杂之事项,一如五大战役等,纲领提絜得极严谨而分明,情节叙述得委曲而简洁,可谓极技术之事。”《左传》文辞精炼,能用委婉曲折的文笔,表达当日巧妙的词令,如吕相绝秦,烛之武退秦师,臧孙谏君纳鼎,臧僖伯谏君观渔,季札观乐、王孙满论鼎。梁启超说:“其记言文渊懿美茂生气勃勃,后此亦殆未有其比。”《左传》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历来研究者常把它和《史记》并称,尊为历史散文之祖,“文之有左、马犹书之有羲、献”,《荀子》一书对《左传》的引用颇多。《左传》尤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相斫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总计255年,记录了当时各诸侯国的历史。全书约18万字。第14条引文 ^ 王应麟《困学记闻·六》曰:“王介甫疑左氏春秋为六国(十)【时】人者十一事。”
四部丛刊景元本以及明万历刻本中俱为“六国时人”,而非“十人”此处有误。下列为历代研究《左传》的书目:请参见:中文古典典籍
相关
- 红霉素红霉素(拉丁语:Erythromycin)是一种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英语:skin infections)、衣原体菌感染(拉丁语:chlamydia infections),以及梅毒。本品也可用于
- 亲缘分支分类法支序分类学(英语:Cladistics)又称亲缘分支分类学,是一种生物分类的哲学,其指只依据演化树分支的顺序,而不参考形态上的相似性来排列物种。此一学派的主要贡献者一般认为是德国昆虫
- 世卫基本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法语:Listes modèles OMS des médicaments essentiels;英语:WHO Model List of Essential Medicines;简称EML)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或称世卫组织)的出
- 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地图这是一份按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计算)排列的国家或地区列表。
- 老年人老年(英语:old age),一般指生物的生命周期一个阶段,即中年到死亡的一段时间不同的文化圈对于老年人有着不同的定义。由于生命的周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壮年到老年的分界线往往是很
- 9世纪801年1月1日至9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9世纪。在中国,唐朝经历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和大中暂治,但都不能根除唐帝国的衰亡局势。随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加剧,从此一蹶不
- 原始人类语言原始人类语言(Proto-Human language、Proto-Sapiens、Proto-World),又名原世界语,是一个假设于世界上存在的语言,并且是所有语言的最近共同祖先原始语,也是一个古老的原始语。原始
- 哈默史密斯坐标:51°29′34″N 0°13′22″W / 51.4928°N 0.2229°W / 51.4928; -0.2229汉默史密斯(英语:Hammersmith)是英国英格兰大伦敦汉默史密斯-富勒姆区的自治市,位于泰晤士河的北岸
- 星系自转问题星系自转曲线(英语:Galaxy rotation curve)可以绘制成以恒星或气体的轨道速度为y轴,相对于至核心距离为x轴的图表。恒星围绕星系核心公转的速度在从星系核心开始的一个大范围的
- 定位规则苯环的亲电取代定位效应(英语:Orientation effect of electrophilic aromatic directing groups)是指苯环上已有的取代基对亲电取代反应的影响。1895年霍里曼(Holleman)等从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