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锥虫
✍ dations ◷ 2025-04-24 18:56:21 #锥虫
锥虫(Trypanosoma,希腊语:trypaô钻,soma体)是一种带鞭毛的原生动物(鞭毛虫),它可寄生在多种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中。布氏罗得西亚锥虫(Trypanosoma brucei rhodesiense)和布氏冈比亚锥虫(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是非洲昏睡症的病原体。锥虫呈世界性分布,但最重要的种则生存在非洲,中美洲及南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们的中间宿主谱有限,所以它们只能在其宿主生存的地区生存(“采采蝇”与布氏锥虫的关系)。锥虫的学名是来自于其鞭毛运动的形式,它们有着敦实的蠕虫体形。锥虫身体呈柳叶形,前端有一条鞭毛从侧缘向后延展,形成一膜,称波动膜。锥虫经常变形,常见的形式是鞭毛相对于核的位置转换和其长度的变化。因此人们将锥虫分为不同的形态:所有的锥虫都通过昆虫到达脊椎动物身上。但有一些种(如伊氏锥虫及马疫锥虫)却是通过机械运动完成传递的。 锥虫以上鞭毛体或前鞭毛体在昆虫消化道内成长,然后在脊柱动物中最终成为锥鞭毛体和无鞭毛体。锥虫能引起多种不同的疾病。其中两种能引起人体发病,它们有多个亚种。它们主要在液体状身体组织中存在,特别是血液,在淋巴,骨髓,脊髓液和脑部。它们可以在显微镜下被直接观察,也可以将血液样品用Giemsa染色后进行观察。一些锥虫能成功逃避人体的免疫系统的抵抗,原因是锥虫有一层蛋白多糖外壳,其组分(糖)经常变换,逃避了免疫细胞的识别。而其蛋白质通过反式剪接高度可变。这些特征在布氏锥虫、T. congolense、伊氏锥虫及马疫锥虫中被发现。另一些种如克氏锥虫,则藏身于宿主细胞中,逃过免疫系统的追击。锥虫进入人体后,会随血液流动到身体各处。若锥虫侵入大脑,将会引起昏睡症。病人不断陷入深度睡眠,直至一朝醒不过来。一旦锥虫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治疗基本上不可能,死亡率为100%。所以及早治疗是关键。但是即使锥虫只是在血液里活动,药物的治疗其实对身体损害也很大。第一种用于治疗昏睡病的药物是具剧毒的砷的化合物。目前,乌干达马凯雷雷大学(Makerere University)研究者最近发现了一种可用来制作防治昏睡病疫苗的蛋白。
相关
- 万古霉素万古霉素(Vancomycin,INN)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用来治疗许多细菌感染的抗细菌药抗生素。治疗皮肤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骨关节感染以及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
- 生命演化历程生命演化历程纪录地球上生命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本条目中的时间表,是以科学证据为基础所做的估算。生物演化指生物的族群从一个世代到另一个世代之间,获得并传递新性状的过
- 细胞膜细胞膜,又称原生质膜(英语:cell membrane 或 plasma membrane 或 cytoplasmic membrane),为细胞结构中分隔细胞内、外不同介质和组成成分的界面。原生质膜普遍认为由磷脂质双层分
- 双球菌双球菌(拉丁语:diplococcus,复数diplococci)是球菌的一类,其细胞沿一平面分裂,而子细胞成双排列。代表种类有脑膜炎双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等
- 载体在流行病学中,载体又称为病媒,是指疾病携带者和传播者,但其本身不受影响。如疟蚊是疟疾的载体,它在吸血的过程中可以将导致疟疾的疟原虫传入人体内,但疟原虫对于疟蚊本身却不带来
- 普沙托韦普沙托韦(GS-5806,化学式C24H30ClN7O3S)是一种抗病毒药,被开发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它作为一种融合抑制剂,在I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 洪峰洪峰可以指:
- 成土作用成土作用是土壤形成的过程,也称为成土过程,这也是母质产生肥力而转变成土壤的过程。母质又是岩石的风化产物。因此从母岩变成土壤,实际上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不同过程,即从母岩形
- 半鞭毛虫门半鞭毛虫(Hemimastigophora)是一类单细胞真核生物,目前认为此支序为多貌生物的姊妹群。本支序于1988年由Foissner等人建立的一个门级分类元,其下仅有Spironemidae一科。当时该支
- 膨压膨压(英语:turgor pressure)是细胞内推动细胞膜对细胞壁的力。它也被称为静水压(hydrostatic pressure、静液压、流体静力压),和更复杂地定义为流体测量的压力,在平衡时在其自身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