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快车(2006年11月1日前为普通车与平快车)是台湾铁路管理局的车种之一。
战后,台湾铁路原只有每站皆停的普通车与某些站不停的快车两种车种,而各列车编成中有等级不同之车厢,收费亦有所不同。
后于1953年起实施“平等号”列车制度,各列车由单一等级客车厢编成,是故有谓“平快车”即为“平等号快车”的简称。自此,狭义来说,普通车是指以三等客车编成,每站皆停的列车,而平快车是指以无空调二等客车编成,某些车站不停靠的列车。
而后于1988年9月1日对号特快列车等级取消以后,普通车与平快车乃用以泛指无空调列车,所使用车厢包含通勤客车(三等客车)、用于对号特快与平快车的车厢(二等客车),及多种柴油客车(详见柴油普通车(柴普)一段)。后来普通车与平快车改为相同票价,惟于列车停靠站与待避层级上仍有差别(普通车级别低于平快车)。
后来台铁客车全面空调化,无空调客车仅运用在非电化线路上使用,于2020年12月23日改点停驶前仅剩南回线存在一天一班往返,南回线上的普快车常为三等与二等客车混合编成。另外曾有一批平快车(35SPK32700型客车)被加装冷气改为冷气平快,虽有空调,但排点、牵引种别、停靠车站等等,皆与一般平快车并无太大差异,收费也与平快车相同。
此级别列车高于普通车,低于通勤电车及各类对号列车。
平快车为不对号、无空调列车,不停靠某些车站,且行车速度(牵引种别)大多较普通车为快,列车等级较普通车为高(普通车须待避平快车)。常附挂行李车,并有长途跨线平快车(例如往返花莲—高雄间,经北回线、海线的196/169次“下行”、166/193次“上行”平快)。
1951年起,台铁陆续使用美援资金购入钢体客车。因新车取代第三、四次车原有之头,二、三等车编组,便将之命名为“平等号”。平等号开行之初附有餐厅车,但不久后即取消。起初“平等号”称呼仅适用于使用美援软垫客车之列车,但因台铁逐渐引进新客车,平等号成为所有新型二等客车之概括性称号。
于1953年12月1日起,台铁取消客车等级制,全面实施“平等号”列车制度,长程快车一律以二等客车编成,均称为“平等号快车”。后称为“平快车”,乃为长途、不对号入座之快车。特快对号车之不同系在于使用平等客车之余,尚有使用客厅车一节。
平快车所使用的车厢多为二等客车(泛指配备翻背椅/旋转椅的无空调客车),后期随着对号特快车班次减少,平快车与对号特快车车厢的运用也渐渐失去差别。而虽名为“平快”,但车厢的终点显示器上所挂的牌子常常仅写“快车”两字。1988年9月1日取消对号特快车以后,所有原对号特快车使用车厢便改用为行驶平快车。平快车票价则早就与普通车相同。
在平快车历史的末期,所停车站越来越多,甚至有站站都停的列车(例如彰化往新竹的176次),所使用的车厢也常为二等与三等客车混编,牵引种别则由E客甲B速到客乙C速都有。2005年1月10日停驶长途平快车后,所有仅存的平快车均为各站停靠。后来台铁于2006年11月1日起调整列车名称,平快车与普通车合并改称普快车,过往平快车不停靠部分车站的功能由区间快车取代。
台铁于1993年将原有100辆的35SPK32700型(当时用于平快车)挑选50辆改造并加装空调,车辆型号改为35SPK2300型,原作为复兴号使用。但因乘车品质较复兴号差(车内座椅仍使用无法躺的旋转椅)且排点仍与原本平快车无异,终于导致民众反弹,后来台铁便将35SPK2300型运用于平快车。惟冷气平快车行驶于纵贯线之时,纵贯线也有长途跨东西干线之无空调平快车(166/193次、196/169次)行驶,于是出现同种票价却有不同服务(空调之有无)车厢之情形。部分车站为利民众辨识,于车站时刻表以“冷气平快”及“平快”区分有无空调班次。
原用于光华号的DR2700型柴联车,在铁路电气化后历经柴对快、柴油快车(简称柴快)等车种名变迁,由中长途对号快车成为通勤客车。在1988年,随着对号特快车种之取消,所有柴对快改称“柴快”,票价与平快相同,仅停靠较主要的车站。其曾以柴快名义行驶于纵贯线台北至中坜区间、后里至斗南区间、屏东线、宜兰线,并曾于花东线短暂地以柴快名义行驶。
此为客车级别最低之列车。其历史可追溯至清领台湾铁路初创时期。二战后为所有客车列车之最大宗,初期编组多为二、三等客车合编,但是趋近平等化时期则多改为纯三等车编组。列车编组单一等级化后,称为“普通客车”。所使用的车厢也最多样,从战后初期的木造客车,到自有动力的柴油客车都曾用于行驶普通车。因轨道运输发展较早的国家其通勤列车大多以电联车型态行驶,故台铁这些以机车牵引通勤客车形式的普通车,在当时是很特别的存在。
一般而言普通车泛指由机车牵引无空调三等客车,每站都停的列车,有些普通车也曾附挂行李车(甚至是货车车体的代用行李车——因此牵引种别属于低速)。战后初期三等客车内部配备简单,仅有面对面之木条椅及电扇,行驶路况不佳之路段时乘坐感不佳。所用之车厢有称为通勤客车者,简称为TP(三等客车)。
上述各型客车基本上内部有电扇,每侧有两个气压控制的自动门(单扇或双扇),开关由列车长统一控制;门边附有链条,以为车门故障时警示与隔离之用,内部座位多为长条椅,但TP/TPK32200型座位则呈“非”字形排列。随着普通车逐步停驶,这类车厢有的被改为代用行李车(主要是长条椅客车),有两节车厢则改为小客车运送用车厢。此外30TP/TPK32600型车辆长度为17米,其余型式则为20米。
于2006年11月1日起与平快车合并改称普快车。
此为以自身有动力之柴油客车行驶的普通车。所用客车主要分类如下:
1990年以后,台铁开始以通勤电联车取代机车牵引的通勤列车,实施台铁捷运化、简化车种、干线电气化等政策,普快车班次与行驶区间也随改点逐渐减少。
1998年5月26日改点随着EMU500型电联车逐步交车,西部干线普通车全数停驶,仅行驶长途平快车。
2005年1月10日改点,长途平快车全数停驶,但因通勤电联车运用吃紧,甚至必须南车北调,因此纵贯线南段曾短暂以35SPK2300型客车行驶冷气平快车以弥补停驶的电车班次,于EMU700型电联车加入运营后亦已停驶。后来保留行驶的普快车已有作为文化资产保留的意味,常出现于影像作品之中。
2020年12月23日,南回铁路电气化正式完工通车,停驶3671次及3672次普快车,普快车全面退出定期列车运营。
剩下的无空调车厢修复完成后,于2021年10月23日起作为蓝皮解忧号重返载客,但为观光列车性质非一般旅客列车。
由柴电机车牵引的普快车
R150型柴电机车牵引平快车
R190型柴电机车牵引平快车
E100型电力机车牵引平快车
E300型电力机车牵引平快车
DR2700型曾作为柴油快车及普通车运用于花东线
平快车厢SP32400型于高雄港站
平快车内装(旋转椅)
平快车内装(翻背椅)
使用对号客车加装空调而来的冷气平快,涂装与复兴号类似
作为代用行李车的普通车厢TP32200型
普通车车厢TPK32219T
长条椅普通车客车内装
非字型座椅40TP(K)32200型普通车客车内装
平快车车厢35SP32578号
平快车车厢35SPK32757T号
普快车行经南回线
因应停驶前的抢搭潮,而由原本的3节车厢加挂至5节车厢的南回线普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