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孟德尔
✍ dations ◷ 2025-04-26 12:25:03 #孟德尔
孟德尔,全名格雷戈尔·约翰·门德尔(德语: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是一位奥地利科学家,天主教圣职人员。孟德尔出生于奥地利帝国(今天的捷克共和国)的西里西亚,已成为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尽管几千年来农民就知道动植物的杂交可以促进某些理想的性状,但孟德尔在1856年至1863年之间进行的豌豆植物实验建立了许多遗传规则,现在被称为孟德尔定律。孟德尔研究了豌豆的七大特征:植物高度,豆荚的形状及颜色,种子的形状及颜色,以及花的位置和颜色。以种子的颜色为例,孟德尔表示当一个真实遗传的黄豌豆种子和一个真实遗传的绿豌豆种子杂交时,它们的后代一定是产生黄色种子,但是在下一代中,豌豆种子以1绿色对3黄色的比率重新出现。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孟德尔针对这些特征创造了“隐性”和“显性”两个术语(在前面的例子中,在第一代中消失的绿色特征是隐性的特征,而黄色则是显性特征)。孟德尔在1866年出版了他的论文,说明某种看不见的因素(也就是基因 )可预测并确定生物体的性状。孟德尔的重大研究直到20世纪初(超过三十年)才被科学家们重新被人提起。Erich von Tschermak,许霍·德弗里斯,卡尔·科伦斯和William Jasper Spillman独立地验证了孟德尔的几个实验,从而迎来了遗传学的时代。孟德尔也从事过植物嫁接和养蜂等方面的研究,此外,他还进行了长期的气象观测。他生前是维也纳动植物学会会员,并且是布吕恩自然科学研究协会和奥地利气象学会的创始人之一。1822年7月20日孟德尔生于奥地利的海因岑多夫(今捷克的亨奇采)一个德语家庭。他是Anton 和 Rosine (Schwirtlich) Mendel的儿子,有一个姐姐Veronika和一个妹妹Theresia。孟德尔在童年时期曾担任园丁,并研究养蜂。他于1840年毕业于特罗保的预科学校,进入帕拉茨基大学哲学学院学习理论哲学以及物理学。1843年因家贫而辍学,同年10月到圣奥斯定隐修院做修士。1847年被任命为神父。1849年受委派到茨纳伊姆中学任希腊文和数学代课教师。1851年-1853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物理、化学、数学、动物学和植物学。1853年,他从维也纳大学毕业回修道院。1854年被委派到布吕恩技术学校任物理学和植物学的代理教师。并在那里工作了14年。1884年1月6日卒于布吕恩(今捷克的布尔诺)。约从1856年到1863年,他进行了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豌豆通常是自花受精的,但是孟德尔人工地将一个高的同一个矮的品种进行杂交,获得了只产生高植株的种子。当这种种子自花受精时,它产生的高植株和矮植株是3:1。这样产生的矮植株总是繁育同样的后代,但是三个高植株中只有一个如此,其他两个仍是以三与一的比例生出高和矮的植株来。孟德尔把他的实验结果解释为每一植株都具有两个决定高度性状的因子,每一亲体赋予一个因子。高的因子是显性,而矮的因子是隐性,因此杂交后第一代的植株全都是高的。当这一代自花受精后,这些因子在子代中排列可以是两个高因子在一起,或者两个矮因子在一起,或者一高一矮,一矮一高。前两种组合将会繁育出同样的后代,各自生出全是高的或全是矮的植物,而后面的两种组合则将以三与一之比生出高的或矮的植物来。孟德尔的研究支持了遗传的颗粒说,他并且把研究结果送给提出颗粒说的耐格里。但是耐格里对孟德尔的发现不予重视,因为他认为这些发现是“依靠经验的而不是依靠理智的”。孟德尔于1865年在布吕恩自然科学研究协会上报告了他的研究结果。1866年又在该会会刊上发表了题为《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他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现称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重要概念,并阐明其遗传规律,后人称之为孟德尔定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是他的这些发现当时并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直到1900年,孟德尔定律才由3位植物学家荷兰的德弗里斯、德国的科伦斯和奥地利的切尔马克通过各自的工作分别予以证实,成为近代遗传学的基础。从此孟德尔也被公认为科学遗传学的奠基人。豌豆种子的两种特征分别是:圆形(R)对皱型(r)为显性,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
基因型分别是RrYy(提供花粉)和rryy(做为雌株)。
1.RrYy产生的配子所有基因型比例为1:1:1:1
2.授粉后所结的种子表现型为皱型黄色
3.胚乳细胞的基因型为RrrYyy、Rrryyy、rrrYyy、rrryyy
4.外观圆型黄色、圆型绿色、皱型黄色、皱型绿色等四种的种子比例为9:3:3:1
相关
- 肌肌肉(拉丁语:Musculus)是一种能收缩的动物组织,属于软组织,由胚胎的中胚层发育而来。肌肉细胞有收缩纤维,会在细胞间移动,并改变细胞的大小。肌肉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其功
- 发育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英语:Developmental biology)是对于生物体生长和发育过程的研究。发育生物学研究基因对细胞生长,分化和形态发生(Morphogenesis)的调控,这些过程使生物体形成组织和器官
- 游戏障碍游戏成瘾(英文:Video game addiction,缩写:VGA)是一种特殊的成瘾行为,其特征为过度或强迫性游戏以致影响正常生活。目前游戏成瘾的定义在医学界仍是极具争议的,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
- 维生素Bsub12/sub缺乏症维生素B12缺乏症指的是血液中维生素B12含量过低的情况。此病症状广泛,可致思考能力下降、人格改变(如抑郁、易怒、思觉失调)、感觉异常(英语:Paresthesia)、反射改变、肌肉功能减
- 昏睡症非洲人类锥虫病(法语:Trypanosomiasis africain; 英语:African trypanosomiasis)或称昏睡病、嗜睡病(英语:sleeping sickness),是一种由布氏锥虫(英语:Trypanosoma brucei)引起的寄生虫
- 皮疹疹为皮肤感染疾病的病征之一,疹通常是皮肤上的红肿、痒或皮肤粗糙。疹并没有特定的病因,可以是任何疾病所引起的。通常的病因包括病毒、免疫系统过量、食物或环境过敏所引起的
- 黑素瘤黑色素瘤,又称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从黑色素细胞发展而来的癌症,是皮肤癌中罕见的癌症。好发于皮肤但也可能出现在口腔、肠道或眼睛中。女性患者的黑色素瘤最常出现在腿,而男性患
- 主动宾语序在语言类型学中,主-动-宾语序(SVO,Subject–Verb–Object)指句子中主语(S)、宾语(O)、动词(V)按照“主-动-宾”的顺序排列。以人数计算,这种语序最为普及;以语言种类计算,这种语序为第二
- 罕用字体表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简称甲表,是中华民国教育部于1979年出版的常用字和字体标准,内收4808字。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简称乙表,是中华民国教育部于1982年12月出版的次常用字和字体
- 印度苦楝树Melia azadirachta L. Antelaea azadirachta (L.) Adelb.印度苦楝树(英语:Azadirachta indica),又称印度楝树、印度蒜楝、印度假苦楝、宁树(英语:Neem)、印度紫丁香(Indian lilac),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