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浴

✍ dations ◷ 2025-10-09 07:17:12 #坐浴
坐浴(英语:Sitz bath)是建议患者将臀部浸泡在水中的的一种护理方式,用于缓解身体下部的不适和疼痛,例如由于痔疮、肛裂、直肠手术、会阴切开术、子宫痉挛、炎症性肠病,以及膀胱、前列腺或阴道感染。目的是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并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的效果。虽然现代化的坐浴主要是用于治疗目的,但它最初其实是欧洲的文化习俗。“Sitz bath”这个词汇源自德语“Sitzbad”,是“坐”(sitzen)和“浴”(bad)的混合词。坐浴的方法可以使用温水、冷水,或者在冷、热水之间交替使用,也可以在水中加入盐、小苏打或醋的添加物,使用这些添加物有助于减少感染的几率。温水坐浴用来减少痔疮、生殖器的瘙痒、疼痛和不适情况,方法是以半脸盆温水(约7.6到10.2厘米)加入一平匙盐,每次坐浴可浸泡5-10分钟,或直到水冷却下来,每天6次以上;痔疮患者每次解便后,需坐浴一次,直至伤口确诊复原。 冷水坐浴据说有助于缓解便秘、炎症和阴道分泌物,以及在大便失禁或尿失禁的情况下,调节肌肉。对于大多数目的,用温水坐浴已经足够,一些医生则建议用盐水,或者混合小苏打的温水。坐浴的几种变化方式,取决于水的温度、时间的长度和浸泡的方法,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也可以代替冷水坐浴。坐浴被认为风险非常低的疗法,但在偶尔的情况下,一些人可能因为温水坐浴导致的血管扩张,感到眩晕、心悸或呼吸困难。

相关

  • 行政院卫生署卫生福利部(简称卫福部)是中华民国有关公共卫生、医疗与社会福利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同时监督各县市政府卫生与社会局(处)。其前身为1971年成立的“行政院卫生署”,2013年改制为部
  • BT分流布莱洛克-托马斯-陶西格分流术(英语:Blalock–Thomas–Taussig shunt),过去称布莱洛克-陶西格分流术(Blalock–Taussig shunt),简称布-陶分流或BT分流,是用来治疗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
  • 群体遗传学现代生物分类群体从它们的 共同祖先遗传分化的图示。进化论介绍(英语: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演化的证据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的证据群体遗传学 · 遗传多样性 突变 · 自
  • 沼气沼气(Marsh gas、swamp gas或bog gas)是在湿地形成之生物气体,通常自然发生于河流湿地、沼泽或泥炭沼泽(英语:Bog),其主要成分为甲烷,亦含硫化氢与二氧化碳。由于沼地表面由多孔性的
  • 朝贡朝贡(拉丁语:tributum),又称进贡、上贡,是一方将财富以某种形式给予另一方,以表示顺从或结盟,尤其是君主国里臣民献上礼物给君主,或藩属国也会向宗主国献上礼物。这些礼物称为贡品。
  • 三清道祖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原本指“三清境”: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余天,玉清境清微天,位于道教天界“种民天”之上。后来指称三清尊神,玉清之主元始天尊,上清之主灵宝天尊,太清之主道
  • 威武军节度使威武军节度使,又称威武节度使、福州节度使,是唐朝乾宁时在今福建地区设置的节度使,原为福建观察使。管辖福州、建州、汀州、泉州、漳州等地区,治所闽中。王信臣为首任威武军节度
  • 萨德侯爵唐纳蒂安·阿尔丰斯·弗朗索瓦·德·萨德(法语:Donatien Alphonse François de Sade,1740年6月2日-1814年12月2日),通称萨德侯爵(法语:Marquis de Sade),法国贵族出身的哲学家、作家
  • 田麦角碱田麦角碱(agroclavine),是一种吲哚衍生物类生物碱。
  • 扩散 (生态学)在生态学中,扩散是指少数生物个体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比如从出生地移动到其他地区,或从高种群密度地区移动到低种群密度地区,或从种群分布的中心往其他地区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