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DNA旋转酶
✍ dations ◷ 2025-07-09 15:39:01 #DNA旋转酶
DNA旋转酶(DNA Gyrase),经常简称为旋转酶,是一种II类的拓扑异构酶(Type II Topoisomerase)(EC编号5.99.1.3),它的酶作用底物为ccc型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作用是加入负超螺旋(Negative Supercoil)或松弛正超螺旋(Positive Supercoil)。旋转酶可以让DNA形成一个环状的结构(拓扑学上来说是一个正超螺旋的环环状的结构),通过切开一段DNA并让另一段DNA通过形成一个负超螺旋的环状结构。在这个过程中环绕数(Linking Number)减少了2(从正超螺旋Lk=+1到负超螺旋Lk=-1,ΔLk=-2)。他的主要功用为纾解解旋酶解开DNA旋转时所造成的压力,因为解压缩旋转时会造成极大的逆旋转压。依据现今提出的酶学模型(如图) 旋转酶和cccDNA接合(G片段)形成Gyrase-DNA复合体;DNA被切开,但是形成的两段DNA末端的磷酸和旋转酶上的酪氨酸形成磷酸酯键,化学能被保留,这个过程不需要ATP;旋转酶将和G片段相邻的一段DNA(T片段)通过G片段的切开处,引入负超螺旋,这个过程消耗两个ATP,称为DNA的易位(DNA Translocation),喹诺酮类抗生素(Quinolones)阻碍这一步酶促反应;当DNA易位完成,切开的DNA的末端的羟基(3'-OH)攻击于旋转酶酪氨酸相结合的磷酸重新形成磷酸二酯键,这个过程不需要ATP,DNA-螺旋酶复合体回到图示的Gyrase-DNA复合体状态,螺旋酶可以脱离DNA或进入下一个引入负超螺旋的过程。细菌的染色体和质粒大多为环状,在DNA的转录和复制时有严重的拓扑问题(Topological Problem),因为在转录或复制时在聚合酶的前端会产生正超螺旋(根据拓扑学公式:Lk=Tw+Wr,解开双螺旋会使Tw减少,Lk在环状DNA没有打开的情况下不会改变,所以Wr一定增加)。产生的正超螺旋,当达到某种程度时会产生张力阻碍DNA双螺旋的解旋进而阻碍DNA的转录或复制。所以旋转酶必须引入负超螺旋或松弛正超螺旋来保证转录和复制正常进行。旋转酶只存在于细菌中,并没有在真核细胞发现这种酶,所以很多抗生素如喹诺酮类抗生素和新生霉素都以这个酶作为目标。喹诺酮类抗生素包括萘啶酸(Nalidixic acid)和诺氟沙星(Norfloxacin),很早就被用于治疗,但是直到发现旋转酶才明白它的作用机理:它们不阻碍旋转酶切开DNA链,但是阻碍DNA易位,DNA不能重新连接而使DNA形成碎片,起到杀菌的作用。
相关
- 硫柳汞硫柳汞(邻乙汞硫基苯酸钠)是疫苗中含有汞的防腐剂。反疫苗人士(英语:Anti-vaccination)错误的认为疫苗会导致自闭症,而他们认为硫柳汞中含的汞就是原因之一。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英语
- 波西米亚波希米亚(捷克语:Čechy;波兰语:Czechy;德语:Böhmen;拉丁语:Bohemia)是古中欧地名,占据了古捷克地区西部三分之二的区域。现在位于包括布拉格在内的捷克共和国中西部地区。广义上,尤其
- 舌骨舌骨(hyoid bone)是舌中的骨头。是中轴骨中较独特的部分, 它不与其他任何骨形成关节。而以韧带及肌肉悬挂在颞骨的茎突。舌骨位于颈部, 在下颔骨与喉之间支持舌头, 并当作某
- 语系列表自然语言应当按照语言间的起源和演化关系来分类,但由于语言与生物物种不同,任何语言都能相互影响,使得语言分类十分困难,语言间到底是借词、同源还是语言联盟亦或三者都有,很多时
- 马桶坐垫纸马桶座垫纸是一种可用来覆于马桶座垫上的纸张。通常使用的原因是出于卫生考虑。但近期却有观点认为人们高估了马桶的致病几率,并称马桶座垫纸的心理安慰作用大于实际作用。20
- 张华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人。西晋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父张平,曹魏时渔阳郡太守。张华幼年丧父,家贫然勤学,“学业优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有“人伦鉴
- 人格疾患人格障碍(英语:personality disorders),或人格(性格)疾患/异常/违常。是精神疾病中,对于一群特定拥有长期而僵化思想及行为病患的分类。这类疾患常可因其人格和行为的问题而导致社会
- 查士丁尼瘟疫查士丁尼大瘟疫是公元541至542年发生在拜占庭帝国的一场大瘟疫。当时包括首都君士坦丁堡在内多地受到影响。关于是次瘟疫的具体疾病,最广为接受的说法是鼠疫。大瘟疫分为五次
- 自然界自然(英文:Nature),是指不断运行演化的宇宙万物,包括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两个相辅相成的体系。人类所能理解地自然现象有:生物界的基因模因、共识主动、意识行为、社会活动和生态系统
- 威兰海因里希·奥托·威兰(德语:Heinrich Otto Wieland,1877年6月4日-1957年8月5日)是一位德国化学家,终生致力于面对天然产物的有机化学研究,成功分离出多种毒素与生物碱。因对胆汁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