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

✍ dations ◷ 2025-09-04 04:04:33 #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晋朝开国皇帝,谥号武皇帝,在位二十五年。魏咸熙二年(266年2月8日)十二月丙寅,晋王、相国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即位为帝,定有天下之号曰晋,改年号泰始。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晋武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太康元年(280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苛,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贾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沉迷女色,扩充后宫,荒淫无度。鉴于曹魏宗室力量薄弱才让其父祖有机可乘,因此他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然而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司马炎出生于236年,为司马昭长子(母亲王元姬是经学家王肃女儿),曾出任中抚军等要职。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试图从司马氏手中夺回权力失败,兵败被杀,丞相司马昭派使持节行中护军中垒将军司马炎迎立常道乡公曹璜为新皇帝。司马昭曾想为他求娶阮籍女,但阮籍连续醉酒六十多天,司马昭找不到提出求亲的机会,只得作罢。司马昭次子司马攸是司马师的过继养子,司马昭曾因认为自己的权位来自于司马师,有意让司马攸继承晋王位,以报答司马师,但因重臣反对,只好于咸熙二年(265年)五月立司马炎为世子。同年八月司马昭过世之后,司马炎继承晋王的爵位。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死,享年55岁。司马炎继承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经过精心准备,同年十二月,仿效当年曹丕篡汉的故事,为自己登基做准备。在司马炎接任相国后,就有一些人受司马炎指使劝说曹奂早点让位。不久,曹奂下诏书说:“晋王,你家世代辅佐皇帝,功勋高过上天,四海蒙受司马家族的恩泽,上天要我把皇帝之位让给你,请顺应天命,不要推辞!”司马炎却假意多次推让。司马炎的心腹太尉何曾、卫将军贾充等人,带领满朝文武官员再三劝谏。司马炎多次推让后,才接受曹奂禅让,封曹奂为陈留王。司马炎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为“西晋”,晋王司马炎成了晋武帝。晋武帝施行了一系列进步政策增强国力,发展生产。此时孙吴局势混乱,吴帝孙皓不修内政又穷极奢侈,民心不附。为了防御吴国,司马炎派羊祜镇守襄阳与吴将陆抗对峙,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泰始十年(274年)陆抗去世,二年后羊祜提议伐吴,遭群臣反对而作罢。咸宁四年(278年)羊祜病故,临终推荐杜预镇守荆州。咸宁五年(279年)西北秃发树机能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伐吴之时,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二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于隔年三月逼近建业,孙皓见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三国时期结束。泰始六年(270年),河西鲜卑领主秃发树机能叛,次年匈奴刘猛也随之出关。泰始八年(272年),司马炎派何桢招降李恪平定刘猛叛乱。咸宁元年(275年),司马炎释放奴婢替代士兵屯田,树机能归降,拓跋部沙漠汗出使晋朝,马循平定鲜卑。咸宁三年(277年)树机能复叛,司马骏帅文鸯等败树机能,降鲜卑二十万。沙漠汗被鲜卑旧贵族杀害,卫瓘平定拓跋部内乱。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派马隆前往凉州平叛,秃发部众杀秃发树机能降。建国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太康三年(282年)户达到377万户。《晋书·食货志》说:“平吴之后,……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司马炎鉴于魏宗室衰微,帝室孤弱,终致灭亡之教训乃大封皇族为藩王,以对抗士族。始则封王不就国,官于京师以辅皇室,继则分遣诸王就国,都督诸军事,后又出使镇要害地。此举目的,是为对抗士族中野心家。但“八王之乱”证明,这种政策反而使这些手握重兵的诸王中涌现了许多野心家。西晋之所以重任宗室,实际上与其政权的结构有关。晋是以皇室司马氏为首门阀贵族联合统治,皇室作为一个家族驾于其它家族之上,皇帝是这个第一家族的代表,因而其家族家成员有资格也有必要取得更大权势,以保持其优越地位。全国统一后,司马炎下诏:“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即规定:罢州郡兵,一方面可使地方官专心民事,另一是扩大承担赋役的课丁。兵役是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以后农民最沉重的负担,免除这负担,对恢复生产意义重大,但也因悉去州郡兵,连治安都没办法维持,因此到永宁元年(301年),天下大乱时,无力控制局面。西晋的皇族和贵族都有优裕的经济基础,政治的安定与统一更帮助他们累积了大量的财富,于是纵情享受,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晋武帝领先作了荒淫奢纵的表率,《晋书·胡贵嫔传》称:晋武“多内宠,平吴后,复纳吴王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使宴寝”,奢侈浪费,风气日渐败坏。公卿贵游也跟着竞富争豪,大臣何曾每天吃饭用一万钱,还“无处下箸”,他的儿子何劭一定要吃四方畛异,一天膳费二万钱。王恺是武帝的母舅,曾与当时首富石崇比赛炫耀财富,争夸豪丽。为维持这种奢靡腐化的生活,必然加紧聚敛,因此贪污纳贿,习以为常,当时有人指:“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可见为害之大。间接养成了其子的生活态度,当有人向晋惠帝报告老百姓无食物吃(天下荒饥,百姓饿死),晋惠帝却反问:“何不食肉糜?”。太熙元年(290年)四月己酉(5月16日),晋武帝司马炎驾崩于含章殿,享年五十四岁。五月辛未(6月12日),葬于峻阳陵。其次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不过一年后,皇后贾南风发动政变,杀死总揽朝政的大臣杨骏;接着又发生了“八王之乱”。建兴四年(316年),刘渊的侄子刘曜攻破长安,俘获末代皇帝司马邺,西晋亡国。时距司马炎之死只有26年。司马炎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正如《晋书》论赞所言,“宇量弘厚”,性情温和宽厚而较能包容异己者:泰始年间,司徒李胤、镇军大将军胡奋、廷尉诸葛冲、太仆臧权、侍中冯荪、秘书郎左思等人的女眷位列三夫人九嫔之列。史记对冯氏没有具体记载,李夫人、淑媛臧曜与李氏、臧氏是否为同一人,无考。共有二十六个,知名者十八。按相关文献,仅知第十八、第二十、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六皇子早殇。司马裕、司马谟行第不知。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十六国 → 南朝 / 元魏 – 北齐 – 北周 → 隋 → 唐 → 五代 – 十国 → 宋 / 西夏 / 辽 / 金 → 元 → 明 → 清 → 民国 / 共和国

相关

  • ICD-9编码列表 (240–279)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代谢、k,c/g/r/p/y/i,f/h/s/l/o/e,a/u,n,mk,cgrp/y/i,f/h/s/l/o/e,au,n,m,人名体征药物(A16/C10)、中间产物(k,c/g/r/p/y/i,f/h/s/o/e,a/u,n,m)Templat
  • 巴比伦囚徒巴比伦囚虏或巴比伦之囚是指古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的历史事件。公元前597年和前586年,犹大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大批犹太富人、工匠、祭司、王室成员
  • 甲硫氨酸甲硫氨酸(英语:Methionine,又称蛋氨酸),在所有后生动物中它是一种必需氨基酸。与半胱氨酸一起,甲硫氨酸是两个含硫蛋白原氨基酸之一。对人而言是唯一的含硫必需氨基酸,有L型及D型两
  • 二技科技大学(简称科大)是中华民国高等技职教育体系的教学机构。科大的主要学制为高级中等学校考试后录取的四年制技术学院(简称四技),另一体系则是自国中毕业可就读的五年制专科学校
  • 精氨酸精氨酸(英语:Arginine)是一种α-氨基酸,亦是20种普遍的自然氨基酸之一。在分子遗传学上,信使核糖核酸的结构,CGU,CGC,CGA,CGG,AGA和AGG。是在蛋白质合成时核苷酸碱基或遗传密码子代码
  • 梭状回梭状回(Fusiform gyrus)是颞叶与枕叶一部分,在布罗德曼分区系统为37区。也被称作“枕颞内侧回”(discontinuous occipitotemporal gyrus)。位于颞下回与海马旁回之间。 梭状回的
  • 硅燃烧过程硅燃烧过程在天体物理的核聚变反应序列中是非常短暂的过程,它发生在质量至少是8-11太阳质量的恒星。对恒星而言,硅燃烧是大质量恒星长期以来以核聚变供应能量的最后阶段,是燃料
  • 塞尔维亚第纳尔塞尔维亚第纳尔 (塞尔维亚语:динар,复数динари),是塞尔维亚的法定货币。一第纳尔下分100帕拉 (para)。目前流通的版本首发于2003年7月2日。原为塞尔维亚一自治省的科索
  • 科特迪瓦2019冠状病毒病科特迪瓦疫情,介绍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在科特迪瓦发生的情况,可能无法涵盖所有及时的事件。2020年3月11日,科特迪瓦卫生部宣布确诊该国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曾
  • 加拿大省加拿大联合省(英语:United Province of Canada)是19世纪时英国在加拿大东南部的一个殖民地,也被称为加拿大省(Province of Canada),为现今加拿大联邦的前身。1841年,英国将上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