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刻板印象,也就是所谓的民族性,是一种对某个特定族群或国家其成员的普遍特性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可以涉及这些族群或国家成员的地位、社会或文化的常轨等等。也就是认为某个族群或国家的人都有某种特质、性格或倾向。民族性是指在一个社会中作为原型的相对功能性的人格特征和模式。 假设其所有个人的行为都符合其社会规定的规范。换句话说,它是一个人与其国家其他成员共享的习惯和态度、欲望和倾向、观点和意见、动机和标准、信仰和想法以及希望和抱负的总和。 维特根斯坦曾说“民族性”一词“粗疏”且“危险”,容易被用以挑起族群对立。
族群刻板印象涉及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自身所属的族群或国家,或者是其他的族群或其他的国家。对自己族群或国家的刻板印象,有助于维持族群认同。
有时人们会认为这些刻板印象包含了一些事实。但一项研究显示事实并非如此。另外,有一个对49个文化进行的研究显示,民族性并不反映该社会成员的平均人格特质。
很多仇外心态以及对族群的偏见都与对这些族群的刻板印象一起出现。
族群刻板印象常常以族群笑话的形式呈现,而这些笑话当中,有一部分多少被视为具有冒犯性。一个例子是Richard M. Steers和Luciara Nardon曾经在他们关于全球经济的著作中,用“你有两头牛”的笑话来表现文化差异。以下是他们的一些笑话:
这类的笑话往往很好笑,因为这类的笑话以夸张的方式,呈现了不同的文化,而文化之间的显著差异,也让这类的笑话变得很普遍。Steers与Nardon也表示说,其他人认为阅读这类以笑话呈现的文化刻板印象时,必须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