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

✍ dations ◷ 2025-11-11 08:49:53 #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四计。

原文为:“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此计意谓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方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在作战中,“以逸待劳”就表现在自己养精蓄锐,待敌疲劳混乱时,乘机出击取胜。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面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亦为成语“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之来源。

来自《孙子·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又《孙子·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同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原意是说,凡是先到战场面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后到达战场的只能仓促应战,一定会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调动敌人,而决不会被敌人调动。

相关

  • 奥依语奥依语(langue d'oïl),是罗曼语族的一支,源自现在法国卢瓦尔河以北、一部分比利时和海峡群岛的地区。奥依语通常是指整个奥依语支的语言,而奥依语中使用最多的变体是法语。但是
  • 董玘董玘(1483年-1546年),原名元,字文玉,号中峰,浙江会稽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弘治乙丑榜眼,官至吏部左侍郎。董玘自幼聪颖异常,有神童之誉。弘治十八年(1505年),董玘年仅19岁连中会元、榜眼
  • 克瓦尔肯克瓦尔肯(瑞典语:Kvarken或Qvarken,芬兰语:Merenkurkku)是波的尼亚湾的一个狭窄区域,把波的尼亚海湾(波的尼亚湾最内部分)和博滕海分隔开。瑞典和芬兰两国大陆相距80公里,但两国海域
  • 跳桥秀跳桥秀是指自2000年开始,广州市不断出现的有人爬上海珠桥、猎德大桥或广州市其他桥梁、建筑,试图借“自杀”形式申诉冤屈的行为。其中,单在2009年4-5月共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已经
  • 强热发光强热发光(英语:candoluminescence)是特定材料在较高温度发出的光,它在某些波长有一定的强度,比相同温度的白炽现象黑体辐射更强。这种现象在一些过渡金属或稀土氧化物材料(如氧化
  • 插件机插件机是把编带电子元器件按照程序自动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机器。传统的电子装配行业主要靠工人把电子元器件插在电路板上。自从机器开始大规模生产,人手工插件的速度慢,工艺
  • 高从让高从让,中国五代十国时代人物,南平武信王高季兴的儿子。文献王高从诲的弟弟。929年1月28日,高季兴去世后,高从诲继位,948年,高从诲去世后,高从诲的儿子高保融继任,960年,高保融去世,高
  • 巴拿赫不动点定理巴拿赫不动点定理,又称为压缩映射定理或压缩映射原理,是度量空间理论的一个重要工具。它保证了度量空间的一定自映射的不动点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提供了求出这些不动点的构造性
  • 雨谷一树雨谷一树(日语:雨谷 一樹/あまがい かずき ,1990年1月14日-),茨城县樱川市出身,日本男子自行车运动员。他曾代表日本参加2018年亚洲运动会自行车比赛,获得男子团体竞速赛铜牌。
  • 陈华贵丹斯里陈华贵(1945年8月31日-)是马来西亚前能源、水务与绿色工艺部长,曾任砂拉越州美里国阵人联党国会议员,也是现任人联党主席。在第四任首相马哈蒂尔·穆罕默德执政下曾担任房屋及地方政府部第一副部长(1995年至2004年)。陈华贵出生在砂拉越州的古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