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75号潜艇

✍ dations ◷ 2025-11-02 22:39:16 #UB-75号潜艇

陛下之UB-75号艇(德语:SM UB 75)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其中一艘UB-III型近岸潜艇(英语:Coastal submarine)或称U艇。它由汉堡的布洛姆与福斯船厂承建,于1917年5月5日新船下水,至同年9月11日交付使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其全长55.3米,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别为516吨和648吨,艇载武器则包括五具500毫米鱼雷发射管以及一门88毫米口径甲板炮(英语:Deck gun)。UB-75号入役后曾被部署至北海战区的第五区舰队,并参与了大西洋潜艇战。在两次巡逻期间,该艇合共击沉了协约国或中立国的6艘商船,容积总吨累计为10777吨。1917年12月10日,UB-75号在英格兰的罗宾胡兹贝(英语:Robin Hood's Bay)附近海域失踪,推定为触雷沉没,艇内34名官兵全数阵亡。

UB-75号是汉堡伏尔铿船厂承建的UB-III型第二批次(UB-75至UB-79号)的首艇,由德意志帝国海军潜艇监察局于1916年9月23日向订购,至1917年5月5日下水。其全长55.30米,舷宽5.80米。艇体采用双壳体(德语:Zweihüllenboot)结构,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别为516吨和648吨,浮起时的吃水深度为3.68米。由于无需像UC-II型艇(英语:German Type UC II submarine)那样提供水雷布设装置,设计工程师对潜艇舷弧进行了优化,增大了司令塔体积,配备两具潜望镜,司令塔与控制室之间增加一道水密舱壁。这些改进显著提高了潜艇的水下机动性和生存力。为了达到更高的航速,UB-75号采用两台猛狮六缸四冲程550匹公制马力(405千瓦特)柴油机用于水面运行,以及两台394匹公制马力(290千瓦特)的西门子-舒克特(英语:Siemens-Schuckert)电动发电机用于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3.6节(25.2千米每小时),水下7.8节(14.4千米每小时);能够在水面以8节(15千米每小时)航速续航8,680海里(16,080千米),或以4节(7.4千米每小时)连续在水下航行55海里(102千米)而无需充电。

UB-75号的主武器为五具500毫米艇艏鱼雷发射管,其中艇艏四具采用层叠式布局分居两侧、艇艉一具,并可搭载合共10枚G6型鱼雷。辅助武器则是一门88毫米30倍径速射炮(英语:8.8 cm SK L/30 naval gun)。其标准船员编制为3名军官加31名水兵。

1917年9月11日,UB-75号在前UB-21号艇长、海军中尉弗朗茨·瓦尔特的指挥下正式入役(英语:Ship commissioning),随即展开海试(英语:Sea trial)。完成海试后,该艇即被编入北海战区的第五区舰队,并参与了大西洋潜艇战。在两次巡逻期间,该艇合共击沉了协约国或中立国的6艘商船,容积总吨累计为10777吨。1917年11月30日,UB-75号从博尔库姆启程,前往惠特比沿岸巡逻,从此再未归航。在12月5-9日之间,惠特比当地曾报告它的出没,此后就再没有收到任何关于该艇的消息。UB-75号被推定是在弗兰伯勒角(英语:Flamborough Head)附近的英国雷区内失踪,方位大致为54°5′N 0°10′W / 54.083°N 0.167°W / 54.083; -0.167。

经过多年在斯卡伯勒和惠特比海岸的搜索,2002年9月,来自斯卡伯勒的潜水员寻获了两艘德国U艇,据信分别为1917年在英格兰东北岸附近的失踪UB-75号和UB-41号。2003年,研究人员根据沉船的尺寸和每侧两具垂直排列的艇艏鱼雷发射管的布局,重新确定了UB-75号的方位,即54°27′N 0°15′W / 54.450°N 0.250°W / 54.450; -0.250坐标:54°27′N 0°15′W / 54.450°N 0.250°W / 54.450; -0.250处的海底。其长度约为50米,司令塔连同艉部舱口仍处于原位,惟艇艉有部分不翼而飞。88毫米甲板炮(英语:Deck gun)也处于原位,指向上方;整艘艇向左舷倾斜约15度。这一发现也在BBC一台的《Inside Out(英语:Inside Out (2002 TV programme))》节目中播出。

相关

  • 亨特学院亨特学院(英文:Hunter College),坐落于曼哈顿上东区的莱克诺斯山(Lenox Hill)地段,是纽约市立大学系统中的一所四年制学院。学校内有超过23000名学生就读。学院下分有5所次级学院:科
  • 经济计算问题经济计算问题是针对使用经济计划(英语:economic planning)作为生产要素基于市场的分配方式的替代品的批评。首先由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在他1920年的文章《Economic Calculatio
  • 触手冠动物触手冠动物(拉丁语:Lophophorata),一切具有触手冠(口周围成扇形排列的一圈具纤毛之触手)的无脊椎动物。包括苔藓动物门(Bryozoa)、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帚形动物门(Phoronida)。主
  • 巴林杰陨石坑坐标:35°01′37.17″N 111°01′20.62″W / 35.0269917°N 111.0223944°W / 35.0269917; -111.0223944巴林杰陨石坑(英语:Barringer Crater或Meteor Crater)位于美国亚利桑那
  • 放射小帽螺放射小帽螺(学名:),是Lepetellida目小帽螺科的一种。主要分布于韩国、台湾,常栖息在深海。
  • 朵甘川招讨司朵甘川招讨司是明朝藏区土司机构名称。洪武七年(1374年)十二月设置朵甘川招讨司,辖地在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其地通过传统茶马互市和贡赐贸易和汉地保持政治经济文化交往
  • 中国内河航运中国的内河航运按水系分有珠江航运、长江航运、京杭大运河等。史书第一次明载的内河航运事件是公元前647年(春秋时代)的泛舟之役,晋国饥荒向秦国秦穆公买谷,自秦都雍城至晋都绛
  • 1776年哲学1776年哲学事件
  • 美洲假吸血蝠美洲假吸血蝠(学名:),属哺乳纲翼手目叶口蝠科,也是美洲假吸血蝠属的唯一物种,栖息于墨西哥、中美洲及南美洲。其同科近亲有窄齿长舌蝠属(窄齿长舌蝠)、缨唇蝠属(缨唇蝠)、圆耳蝠属(圆耳蝠)等之数种。美洲假吸血蝠为新大陆上最大型的蝙蝠,同时也是最大型的肉食性蝙蝠,翼展可达 0.7-1.0米(2.3-3.3英尺)。具有粗壮的头颅与牙齿,可以透过强大的咬合力杀死猎物,多半以鸟类、啮齿类、昆虫或其他蝙蝠为食。和其他大部分的蝙蝠不同,美洲假吸血蝠为单配偶制,群体由一头成年雄性与一头成年雌性及它们的后代所组成,雄性负责
  • 迪姆拉乌帕齐拉迪姆拉乌帕齐拉(孟加拉语:ডিমলা,英语:Dimla Upazila)是孟加拉国尼尔帕马里县的一个乌帕齐拉,位于朗布尔专区的尼尔帕马里县。。据1991年孟加拉国人口普查(英语:1991 Bangladesh census),迪姆拉共有户数36,440户,人口187696人。其中男性占比51.24%,女性占比48.76%;成年人口91,421人。该地7岁以上人口之平均识字率为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