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党争

✍ dations ◷ 2025-09-12 23:23:11 #牛李党争

宣宗(846年)

牛李党争(808年-846年),是唐末时,两派士大夫结党互相争斗排挤的事件。

唐朝末年宦官争权,朝廷的士大夫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这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将近四十年,历史上把这次的党争命名为“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士大夫争权的现象,唐文宗曾有“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感慨,牛李党争使本来腐朽衰落的唐朝陷入进一步的动荡。

牛李党争对文学界也造成了很大影响,不少名人都成了受害者,其中又以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受害最深。杜牧和李商隐因为夹于其中不能得志,隐郁终身。《周秦行纪》、《牛羊日历》、《续牛羊日历》及《周秦行纪论》都属于唐代牛李党争之下的政治小说。

根据《旧唐书》、《资治通鉴》的说法,牛李党争的开始是由进士考试而起。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长安举行考试选拔人才,举人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湜等在考卷里批评了朝政。

唐穆宗即位不久即举行了新一轮进士考试,由牛党人物钱徽主持。结果又被告徇私舞弊。在时任翰林学士的李德裕的证实下,钱徽被降职,李宗闵也受到牵连,被贬谪到外地去了。

李宗闵认为李德裕存心排挤他,于是便对李德裕非常不满。牛僧孺当然很同情李宗闵。于是以后牛僧孺、李宗闵就跟一些科举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李德裕也跟士族出身的人结成一派,两派明争暗斗,十分厉害。

唐文宗即位以后,李宗闵结通宦官,当上宰相。李宗闵向文宗推荐牛僧孺,也提拔他为相。僧孺、宗闵两人掌权,极力打击李德裕,把李德裕调出长安,贬谪他为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

当时西川附近,一个吐蕃将领投降,李德裕趁机收复了重镇维州(今四川甘孜州东部)。李德裕大喜,立刻上书朝廷,以为自己立下大功,立刻飞黄腾达。但是宰相牛僧孺却对唐文宗说:“李德裕收复了一个维州,算不了什么;跟吐蕃搞坏关系,那才不划算呢!”牛僧孺还要唐文宗下诏,敕命李德裕将维州还给吐蕃,李德裕非常愤怒。

后来,到了唐武宗即位,牛党失势,李德裕当上了宰相。他极力排斥牛僧孺、李宗闵,把牛党的人都贬谪到南方。846年,唐宣宗即位后,对武宗时期的旧臣一概排斥,撤了李德裕的宰相职务,把李党的人全部贬谪到崖州(今海南)。至此,四十年的牛李党争结束,唐朝时局却一发混乱,不可收拾。

顾名思义,人们通常认为“牛李党争”中的领袖分别为牛僧孺(“牛党”)和李德裕(“李党”)。关于牛僧孺进行党派斗争的事迹在史书上出现得很少,这使得有人怀疑牛僧孺的党魁地位,认为牛僧孺只是李宗闵拉拢过来打击李德裕的工具。

另一种观点是,当时人称的“牛、李”,指的是“牛僧孺、李宗闵”,是指“牛僧孺、李宗闵”为一党,如清朝赵翼。

一种观点希望扩大两个党派的领袖人选,即将牛僧孺和李宗闵看作是李逢吉的政治继承者,而将李德裕视为裴度的政治继承者。在唐宪宗时期,两位政坛重量级人物李逢吉和裴度就进行过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裴度被逐出京师。如果认可这种观点,牛李党争的展开时期就要提前到李逢吉和裴度的交锋。在费正清、崔瑞德主编的《剑桥中国隋唐史》中,李逢吉、牛僧孺、李宗闵被当作牛党的领袖;相应地,李党的领袖是裴度、李德裕和李绅。

早在唐穆宗时期,已拜相的李逢吉就举荐过牛僧孺,被认为是利用牛廉洁正直的名声,为自己的政治势力增加砝码。后来,牛僧孺不甘同流合污,辞去了宰相的职位。文宗太和四年,入相不久的李宗闵再度举荐牛僧孺时,当然也有可能出于和李逢吉同样的考虑。根据这种观点,李宗闵应被视为“牛党”的领袖,而牛僧孺最多只能算名义上的。

唐史专家岑仲勉认为所谓的“李党”,应该指的李宗闵党。在他看来,李德裕无党。他的主要证据有:

中国史学界对于牛李党争的性质存在分歧。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认为牛党代表进士出身的官僚,李党代表南北朝以来山东士族出身的官僚。他们之间的分歧不仅是政见不同,也包括对礼法、门风等文化传统的态度之差异。总体上认为,牛党是新兴的庶族地主;而李党则是没落的门阀世族。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牛李党争的焦点在于对待藩镇态度,是主张强硬政策(李党)与妥协政策(牛党)的分歧。又认为李党主张革新,牛党因循守旧,所以李党是进步的,而牛党是守旧反动的。但无论如何,不管牛党或李党,都必须跟宦官合作,倚靠宦官提拔。因为唐朝中叶以后,真正在主导朝局的主角几乎都是掌握中央禁军兵权的宦官,牛李党争虽然对唐代政局有其一定的影响,但与宦官相比,政治上只能是第二流的角色而已。

相关

  • 拉克伦·麦觉理拉克伦·麦觉理少将CB(英语:Lachlan Macquarie、苏格兰盖尔语:Lachlann MacGuaire,1762年1月31日-1824年7月1日) 是一位英国籍的军官和殖民地行政长官。他是英国派驻澳大利亚的最
  • 周氏节孝坊周氏节孝坊为一座建于台湾清治时期牌坊,位于台北市北投区。牌坊的设立是为了表彰早年丧夫守节抚孤的周氏绢,由闽浙总督刘珂在1850年题准建坊,牌坊建成于1861年。周氏绢的生卒年
  • 丸山胜丸山 胜(1939年7月12日-)是一名日本的国际记者、中国研究家。出生于长野县盐尻市,1963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科,之后担任读卖新闻记者。1971年到1973年担任印尼雅加达特
  • 七录七录可以是指下列意思:
  • 海杧果属海杧果属(学名:)是夹竹桃科下的一个属,为乔木植物。该属共有海杧果等9种,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大洋洲和马达加斯加。
  • 王金华王金华(?-),安徽芜湖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授,北方交通大学教师兼校长。早年在北京铁道学院学习,后留校历任教授。1994年,出任校长兼党委书记。此后担任北方创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仍任交
  • 樱桃电视台樱桃电视台(日语:さくらんぼテレビジョン;英语:Sakuranbo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是日本的一家以山形县为播出地区的电视台。简称SAY。为富士电视台联播网FNN·FNS
  • 罗伯特·克里利罗伯特·克里利(Robert Creeley,1926年5月21日-2005年3月30日)是一位美国诗人,写过超过60本书。他通常被归入黑山诗人群,但他的诗歌美学有一定区别。他与查尔斯·奥尔森、罗伯特·
  • 羊架河羊架河,又称打羊河、磨安河,位于中国贵州省西南部,是红辣河左岸支流,发源于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猴场镇岩克寨,西北流至那岩折向西南,进入望谟县,最后于望谟县打尖乡羊架村以西注入
  • 李蒙 (美国华人)李蒙(英语:Mona Lee Locke),女,美国电视记者,美国政治人物骆家辉的第二任妻子,已离婚。1986年,李蒙在美国加州大学读书期间获得“全美亚裔小姐”称号,此后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大众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