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郑作新
✍ dations ◷ 2025-02-23 19:43:04 #郑作新
郑作新(1906年11月18日-1998年6月27日),鸟类学家、鸟类地理学家,中国现代鸟类学、中国动物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郑作新1906年11月18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小知识分子的家庭。父郑森藩长年在外地任盐务局职员,也做过中学教师、中学校长。郑作新五岁丧母,他和妹妹二人由祖母扶养。虽然家境贫寒,但郑作新从小勤奋好学,在上小学时跳级两次。15岁时通过福建协和大学的入学考试,成为该校年纪最小的学生 。18岁那年,他提前半年学完了大学课程,在叔父的资助下赴美考入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生物系,专攻动物学。开始时郑作新的生活与学习费用主要靠半工半读维持,一年后在该校任助教才基本解决经济问题。在研究院期间,他的专业是动物发育学(当时叫胚胎学),属于当时的尖端学科。1927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林蛙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他的博士论文被发表在当时高水平的德国学术刊物上。1930年郑作新获科学博士学位,毕业时生物系授予他SigmaXi金钥匙奖,时年23岁。毕业后郑作新谢绝了美国研究所的聘用,回到福建协和大学,被聘为动物学教授兼系主任。由于协和大学是一所美国教会办的学校,当时教材和授课均用英语,甚至连实验的标本、试剂等也都靠进口。郑作新主持教学工作后,提倡中文授课和中文教材,他率先用中文编写了《大学动物学实验教程》(193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成为中国第一本中文版生物学的大学用书。以后又编写了《脊椎动物分类学纲要》和《普通生物学》等书。这些教材当时被很多大学生物系所采用。其中《普通生物学》一书到20世纪70年代时已在台湾出版了第七版,可见影响之深远。郑作新从小热爱自然,爱好收藏动植物标本,在密歇根大学学习期间,他经常去系里的标本馆参观。在这里一只出产与中国的红腹锦鸡标本让他受到了很大的触动。红腹锦鸡产自中国宝鸡,是中国特有种,却是由瑞典人卡尔·林奈发现并命名。当时中国虽然生物资源丰富,但本国很少有科研成果和纪录,各项研究均凭任外国人进行。这只红腹锦鸡正像是一种情结,坚定着郑作新回国开创中国鸟类学研究的决心。在任教期间,由于郑作新的不断努力,当时一片空白的中国鸟类学研究,终于开展起来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被迫迁到闽北山城邵武。邵武地处武夷山,鸟类资源丰富,郑作新作为第一批来此考察的中国学者,经3年的调查研究,在1941年写成了《三年来邵武野外鸟类观察报告》。这是国内第一篇有关鸟类种类及生态实地考察的报道,文中不但列出鸟种和数量,而且提到居留时间和频数,这在当时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1945年4月至1946年9月,郑作新被美国国务院文化司聘为客座教授,赴美讲学访问。在此期间,他到美国各地的博物馆查看了来自中国的鸟类标本,特别是模式标本,还搜集了大量有关中国鸟类的外文文献资料。回国后,继续在协和大学任教,并对中国鸟类进行全面的考察整理。1947年他撰写的《中国鸟类名录》发表,这是中国学者首次自行研究撰编的全国性鸟类名录。这部名录列出中国鸟类1087种、912亚种,合计1999种和亚种,对N.G.Gee等1931年撰写的中国鸟类1031种和亚种数做出了不少补充和修订。这部名录标志着中国鸟类学研究已达到新的水平,为以后鸟类的全面考察和研究提供了基础。同年,郑作新因对学生表示同情,又未能阻止学生参加全市的示威游行,受到省政府的指责与处分。他已无法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就愤然辞职,到南京国立编译馆任编纂,主持自然科学名词的审订工作,兼任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在此期间他仍坚持进行鸟类研究。1948年,国内政局发生变化,郑作新没有前往台湾岛而是留在了大陆,因为这里是他事业的根基 。1950年郑作新调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动物标本整理委员会(中科院动物所的前身)工作,并参加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机构的筹建。1951年郑作新加入九三学社,担任过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在鸟类亚种的分类工作上,郑作新也做出了出色的贡献。1949年以来,郑作新独自发现及与助手合作发现了16个新亚种。其中郑作新等所发现的“峨眉白鹇”最有轰动性(参见白鹇)。郑作新通过对亚种分化的分析,还提出亲缘种在亚种分化上有平行趋向,因而可能对它们的亚种分化进行预测。在鸟类中的大陆亚种与附近岛屿上的亚种相较,后者翅膀常较前者为短,他认为以此可得知岛屿上的亚种是有定向分化的意义。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上,郑作新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以秦岭为分界的观点,即秦岭以南为东洋界,秦岭以北为古北界。他的这种划分不仅在鸟、兽区划中有充分的根据,而且与土壤、植被、气候等的区划相一致。他又首创把两个界进一步划分为7个一级区和19个二级区,这已为国内外学者所认同和使用。1952年至1955年,他从鸟类食性分析,研究鸟类益害问题。当时麻雀被列为“四害”之一,许多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灭雀运动,动物学界也对是否消灭麻雀是有不同看法的。郑作新通过研究麻雀的食性写出了多份报考,阐述麻雀的益与害,提出“对麻雀要依不同季节和地区,加以区别对待”的建议,终于使麻雀免除了灭顶之灾。在1950年代至1980年代,郑作新经常参加或主持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国内各地鸟类的考察,中国各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和他的助手克服各种困难,收集了成千上万个标本,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创建了中国规模最大的鸟类标本库(约有6万号标本)。几十年来,郑作新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其中有18部研究专著、130余篇论文、30多册专业书籍、250多篇科学普及作品,共约1000万字,他的很多著作被译成英文、德文、俄文在国外出版,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中郑作新用英文编写的A synopsis of the Avifauna of China(《中国鸟类区系纲要》)一书,是对中国一个纲的动物(鸟纲)进行分类、分布、繁殖、生态等做了全面而有系统的综合总结,提供了有关中国鸟类的完整资料。为此,美国国家野生动物协会(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评选郑作新为1988年度国际自然保护特殊成就奖的获得者,这是此奖第一次颁发给一位中国的学者。1980年郑作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还被推选为日本、德国、英国鸟类学会通讯会员,美国鸟类学会荣誉会员,三次连任英国世界雉类协会副会长、会长。1998年在北京逝世。在文革期间,郑作新被认定为“反动学术权威”而遭受迫害。1935年1月,郑作新与小学教师陈嘉坚结婚,从此二人同甘共苦,风风雨雨的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1989年全国“金婚佳侣”的评选纪念活动中,相伴54载的两位老人被评为“金婚佳侣”。
相关
- 超氧化物超氧化物(英语:Superoxide)是含有超氧离子(超氧根离子,O2−)的一类化合物,是氧气分子的单电子还原产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超氧离子是一个自由基,一个氧原子带有一个未成对电子,与氧
- 哈布斯堡王朝哈布斯堡王朝(德语:Habsburg),也称哈普斯堡家族(Hapsburg),是欧洲历史上最为显赫、统治地域最广的王室之一。其家族成员曾出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73年—1291年,1298
- 解决问题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糖原生成糖原生成(英语:Glycogenesis)是指生物体中糖原合成的过程,其中葡萄糖分子被添加到糖原链上以用于储存。在肝脏进行完科里循环后的休息时期,此过程被启动起来;胰岛素也可以启动这一
- 中世纪末期中世纪后期 (Late Middle Ages),或称中世纪晚期、中世纪末期、中古后期、中古晚期、中古末期,是历史学者用来描述14世纪至15世纪(约1300年-1499年)欧洲历史的术语。中世纪晚期位
- 史百克史百克(英文:Theodore Austin-Sparks,直译:西奥多·奥斯丁-斯帕克斯,1888年9月30日-1971年4月13日),英国基督教领袖,内里生命派的重要人物。史百克生于英国伦敦,年幼时被送到苏格兰的
- 华盛顿华盛顿(Washington)通常是指:华盛顿还可以指:
- 仁武仁武区(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Jîn-
- IIS互联网信息服务(英語: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在台湾被称为网际网路资讯服务,是由微软公司提供的基于运行Microsoft Windows的互联网基本服务。最初是Windows NT的可选包
- 贸易战贸易战的原意是指扩大战争范围,将对方的贸易作为打击对象的战争手段。贸易战曾经又被称为贸易纠纷或商战。尤其在海战中贸易战是一个重要的破坏对方经济的战略手段。非常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