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因子

✍ dations ◷ 2025-01-22 21:01:38 #凝血因子
血液凝固,或称为凝血指的是血液由液体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是生理性止血的重要环节。血液凝固的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可溶的纤维蛋白的过程。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除两个新发现的凝血因子外,其余的凝血因子按发现的先后顺序,由国际凝血因子命名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he Nomenclature of Blood Clotting Factors)以罗马数字统一命名。激活后的凝血因子,在其名字的右下方以字母“a”标注。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称为凝血。它们部分由肝生成。可以为香豆素所抑制。为统一命名,世界卫生组织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用罗马数字编号,有凝血因子I,II,III,IV,V,VII,VIII,IX,X,XI,XII,XIII,XIII等,因子XIII以后被发现的凝血因子,经过多年验证,认为对于凝血功能,无决定性的影响,不再列入凝血因子的编号。因子VI事实上是活化的第五因子,已经取消因子VI的命名。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叙述方便,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formation of prothrombin activator)、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conversion of prothrombin to thrombin)和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conversion of fibrinogen to fibrin)。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有两类不同的机制(内源途径和外源途径),这两套机制最后汇总于凝血酶形成和纤维蛋白形成,因此后两者也被称为共同途径(common pathway)。 由于出血是需要紧急处置的,因此,正常情况下,凝血过程是迅速的。为了做到这一点,凝血机制内部采用级联机制(cascade mechanism)逐级放大凝血信号,并有很多正反馈环节加强凝血过程。此外,凝血机制也和其它止血机制(尤其是血小板血栓形成机制)相互作用(cross talk),彼此加强和促进。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正常情况下意外形成血栓,或者出血部位形成的血栓不受控制,机体还有抗凝机制和纤溶机制对抗凝血机制。传统上依据触发因素是否存在于血液内部,将本阶段的机制分为内源途径(intrinsic pathway)和外源途径(extrinsic pathway)。内源途径通常较慢,而外源途径则比较迅速。在实际的生理过程中,这两个途径常常交织在一起;而在病理情况下,似乎外源途径更重要。这是内源途径和外源途径均汇总于此。 FⅩa在磷脂(由周围组织及血小板提供)的存在下,与钙离子和FⅤ形成FⅩa-Ca2+-FⅤ复合物,此复合物就是凝血酶原激活物(又名凝血活酶),可将凝血酶原水解为凝血酶。凝血酶反过来可将FⅩa-Ca2+-FⅤ复合物中的FⅤ激活为FⅤa,形成FⅩa-Ca2+-FⅤa复合物,它激活凝血酶原的能力更强。在FⅩa-Ca2+-FⅤ/FⅤa复合物作用下,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凝血酶激活凝血酶原的能力比FⅩa-Ca2+-FⅤa复合物还强,可形成一个强烈的正反馈环路。凝血酶作用下,一个纤维蛋白原分子释放四个小肽(两个A肽和两个B肽)形成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可自发地通过氢键形成纤维蛋白多聚体,并形成网状的纤维蛋白束(fibrin fiber)。这种网状结构俘获了很多血细胞,其中包括血小板。血小板释放出的FⅩⅢ被凝血酶激活后,可催化纤维蛋白单体之间的共价交联反应。此外,血小板的收缩通过牵拉纤维蛋白束使血栓收缩,挤出多余的液体,被挤出的液体就成为血清(serum)。 血栓的收缩可使血栓进一步固实,同时也使血管的破口缩小。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 ·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其他/一般凝血功能检验项目:BT · 凝血酶凝血时间  · 蛇静脉酶凝血时间 · dRVVT · 凝血弹性描记法细菌性:梅毒(VDRL、快速血浆反应素、华氏试验、FTA-ABS) · 立克次体(Weil-Felix 试验) · 幽门螺杆菌(HelicoCARE 直接试验) · 链球菌(抗链球菌溶血素 O 滴度) 其他:

相关

  • 美国西南方美国西南部(Southwestern United States、American Southwest或 The Southwest),是美国西部的一个区域,比北部温暖,但比东部干燥。西南地区的人口分布比邻近区域较为稀疏(以至于其
  • 流行病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流行病学是一门探讨影响人类群体健康
  • 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病态生理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新的医学科
  • 脱铁杆菌门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是一类通过专性或兼性厌氧代谢获得能量的细菌,可利用多种电子受体。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苗)
  • 细菌接合接合(英文:Conjugation,又译结合),又称为接合作用、细菌接合,是发生于原生动物间的现象,指的是两个细菌之间发生的一种遗传物质交换现象,属于细菌有性生殖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接合现
  • 列文虎克安东尼‧菲利普斯·范‧列文虎克(荷兰语:Antonie Philips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是一位荷兰贸易商与科学家,有光学显微镜与微生物学之父的称号。最为著名
  • 微需氧微需氧微生物(Microaerophile)是一类必须要靠氧气才能生存的微生物。但是,它们能生存环境中的氧气含量低于现在大气中的氧含量(大气中氧含量通常为20%-21%,而这种生物生存环境
  • NCBI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简称NCBI)是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的一部分(该图书馆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的一部分)。NCBI位于美国马里兰
  • mRNA信使核糖核酸(英语:messenger RNA,缩写:mRNA),是由DNA经由转录而来,带着相应的遗传讯息,为下一步翻译成蛋白质提供所需的讯息。在细胞中,mRNA从合成到被降解,经过了数个步骤。在转录的
  • 阿什肯纳兹犹太人阿什肯纳兹犹太人(意第绪语:אשכנזים‎),指的是源于中世纪德国莱茵兰一带的犹太人后裔(阿什肯纳兹在近代指德国)。其中很多人自10世纪至19世纪期间,向东欧迁移。从中世纪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