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古诗

✍ dations ◷ 2025-07-23 23:11:45 #古体诗,诗体

五言古诗是中国古代古体诗体裁的一种,全篇由五字句构成。与近体诗(绝句、律诗)相异的是,五言古诗不讲求对仗、平仄和句数。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索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五言歌谣继续产生,并被采入乐府,其中如《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

文人五言诗始于何时,前人的看法颇不一致。旧传西汉枚乘、李陵、苏武、班婕妤等人的五言作品,实际上不可靠。今存最早的文人的五言诗当为东汉班固的《咏史》:

锺嵘《诗品》说他“质木无文”,这说明文人初学五言诗体,技巧还很不熟练。

五言诗取代四言诗的地位,因四言字少,较难把意思表达得完美。锺嵘《诗品序》指出,四言诗“每苦文繁而意少”。五言诗比四言诗多一个字,较易容纳双音词以至三音词,能配合词汇的发展。古代歌、诗关系密切,乐曲日趋丰富繁复,五言诗的音节富于变化,亦较能与音乐配合。

东汉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和赵壹《疾邪歌》等,表现技巧日趋成熟。东汉佚名《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古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五言诗到曹植笔下而扩大其范围,无所不写。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辞之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后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历代伟大的诗人往往采用五古的体裁,作为立意最高的表现工具。李白说“七言不如五言”,元好问亦以五言为诗的正宗。明清时,诗人写“咏怀”、“寓感”、“读史”等题材时,多用五古,作品比同一诗人的其他诗歌,往往更具气势。

相关

  • 结核菌结核杆菌,即结核分枝杆菌(学名: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专性需氧微生物,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柯霍在柏林宣告它是结核病的病原体。他凭着此发现获得了1905年诺贝尔生
  • 自由内容自由内容(英语:Free content),或自由信息(Free information),指其内容没有法律限制妨碍人们的使用、发布、改善、与分享艺术或创作。重要的是,当自由内容受到更改、延伸、或在其它作
  • Nasub2/subSsub4/sub四硫化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2S4。它是橙黄色的固体,可溶于水并伴有水解。它是钠硫电池中的一些特殊聚合物及中间体的前驱体。它可由硫氢化钠的醇溶液和硫单质反应得
  • 吸盘吸盘,一般是指动物的吸附器官,呈圆形漏斗状,可吸附在固体表面,亦可以有摄食、运动的功能。头足纲动物、蛭纲动物、苍蝇、海星和壁虎等动物的体表上均有。吸盘由环状肌肉构成,当动
  • 海水鱼海水鱼,俗称咸水鱼或海鱼,是常见的海洋生物,它们是生活于海洋的鱼类。海洋面积占地球的四分之三,因此海水鱼种类繁多,约有1.2万种,且物种散布世界各地。海水鱼一般指所有居住于海
  • 奥托·施塔普夫奥托·施塔普夫(Otto Stapf,1857年3月23日-1933年8月3日)为奥地利植物学家和分类学家。1890年,奥托·施塔普夫来到英国皇家植物园。1909年至1920年,他担任植物标本馆管理员。1927
  • 蜂巢草蜂巢草(学名:)为唇形科绣球防风属下的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5~60厘米(5.9~23.6英寸)。见于印度、菲律宾和印尼,当地人用作香料或杀菌药。
  • 饥饿游戏 (电影系列)《饥饿游戏》(英语:)是一个科幻反乌托邦冒险电影系列,狮门出品,根据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的《饥饿游戏》三部曲改编。这个系列由妮娜·雅各布森(英语:Nina Jacobson)监制,三大主角凯
  • 托洛尔夫·拉夫托纪念奖托洛尔夫·拉夫托纪念奖(The Professor Thorolf Rafto Memorial Prize)是为纪念挪威人权活动家托洛尔夫·拉夫托而颁发的人权奖项,由拉夫托人权基金会(the Rafto Foundation for
  • 豹纹壁虎豹纹守宫(学名:)又称豹纹拟蜥、豹纹壁虎,因身体上的花纹类似豹纹而得名。广泛分布于中亚地区,一般生活在干旱的灌木林里,多以昆虫为食。近年来,一些青少年越来越喜欢饲养爬虫类的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