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杂环化合物

✍ dations ◷ 2025-07-24 00:44:47 #有机金属化合物,环状化合物

金属杂环化合物(英语:Metallacycle或Metallacyclic compound)是一类有机金属化合物,是金属原子取代了碳环状化合物中至少一个碳形成的化合物。金属杂环化合物通常以活性中间体的形式存在于催化反应中,如烯烃复分解反应和炔烃三聚反应(英语:alkyne trimerization)。在无机合成中,邻位定向金属化反应通过碳-氢键活化反应(英语:C-H activation)用于芳烃的官能团化。碳环化合物上金属原子取代的一个主要效应就是几何构型的扭曲变化,这源自于金属原子的大体积。

通常来说,金属杂环化合物是有两个金属-碳键的杂环化合物。

很多含环内杂有金属的化合物是已知的,如螯合环。通常,螯合的金属环不被认作是金属杂环化合物,但它们的命名不会严格遵循常规。例如在配位化学和超分子化学中的“金属冠(英语:metallacrown)”(metallacrown)、金属穴醚(metallacryptands)、金属螺旋(metallahelices)和分子轮(molecular wheels)等。

金属-烯烃配合物可以视作是最小的金属杂环化合物,但严格来说它们并不是金属杂环化合物。在杜瓦-查特-邓肯森模型(英语:Dewar–Chatt–Duncanson model)中,M(η2-烯)的中心是金属杂环丙烷。

金属杂环丁烷的母体的化学式为LnM(CH2)3,其中L是金属M的配体。一个稳定化合物的例子是(PPh3)2Pt(CH2)3,这是第一个通过铂对环丙烷的氧化加成反应制备的化合物。

金属杂环丁烷的中间体参与烯烃复分解反应和乙烯的低聚或二聚反应。在烯烃的复分解反应中,Chauvin机理认为烯烃进攻亲电子金属卡宾催化剂。这项工作有助于验证Chauvin烯烃复分解机理。

金属杂茂(即金属杂环戊二烯)母体的化学式为LnM(CH)4。它们大部分通过在低价金属衍生物如Co(I)和Zr(II)的存在下的两分子炔烃偶联得到。过渡金属衍生物(Co和Ni)是金属催化炔烃三聚为芳烃的中间体,而相对较轻的过渡金属(如Ti和Zr)的衍生物可按化学计量比反应。例如,锆杂茂的衍生物Cp2ZrC4Me4是C4Me42−的载体。最早发现的金属杂环化合物是铁咯类(ferroles)化合物,即双金属杂环戊二烯配合物,化学式为Fe2(C2R4)(CO)6,它们由炔烃的耦合或噻吩的脱硫反应得到。

金属杂环戊烷母体的结构式为LnM(CH2)4,这类化合物是金属催化乙烯二聚、三聚或四聚反应的中间体,这些反应会分别生成1-丁烯、1-己烯和1-辛烯。

金属杂苯(又称金属苯)母体结构式可以表示为LnM(CH)5。自苯的结构发现以后,很多具有此类结构的类似物便有了报道。例如吡啶、磷杂苯(英语:Phosphorine)、砷杂苯和吡喃�(英语:pyrylium),金属杂苯也是其中之一。

金属苯配合物可以分为三类,在这些化合物中,母体非环烃类配体可以看作C5H5−阴离子。金属杂环的6π电子符合休克尔(4n+2)规则。

第一个被报道的稳定金属苯是锇杂苯衍生物Os(C5H4S)CO(PPh3)2。根据其它金属杂芳烃的性质,其Os-C键键长约为2.0 Å,比普通C-C键要长(苯的为1.39 Å),这使六元环发生扭曲。在1H NMR谱中,环上质子的吸收峰位于低场区,可用芳环“环状电流”的屏蔽效应来解释。锇杂苯及其衍生物可以看作Os(II)的d6八面体配合物。

得到分离并表征的金属苯还有钌、铱、铂和铼的金属杂苯。

相关

  • 三域系统三域系统 (Three-domain system) 是由美国微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卡尔·乌斯 (Carl Richard Woese)等人在1977年提出的细胞生命形式的分类,是古菌域 (Domain Archaea)、细
  • 传播艾滋病罪传播艾滋病罪在许多国家都会被认为是一种犯罪,不论是故意或者由于疏忽大意传播艾滋病。有这种行为的人会被以传播艾滋病、谋杀、一般杀人、谋杀未遂、袭击等罪名控告。有的国
  • 抗痉挛药物解痉药(antispasmodic、抗痉挛药物、同义词:镇痉剂(spasmolytic))是一种抑制肌肉痉挛的药物,或药草。解痉药的一种类型用于平滑肌收缩,尤其是在胃肠道的管状器官。其效果是防止
  • 衰变常数某个量的下降速度和它的值成比例,称之为服从指数衰减。用符号可以表达为以下微分方程,其中N是指量,λ指衰减常数(或称衰变常数)。方程的一个解为:这里N(t)是与时间t有关的量,N0 = N
  • 芒果杧果属(学名:Mangifera)常称芒果属,是漆树科中开花植物的一种。它包含大约69个物种,其中最着名的是普通芒果(Mangifera indica)。多样性的中心位于亚热带和热带的南亚和东南亚,而印
  • 李献璋李献璋(1914年-1999年),台湾民俗学者、语言学者。台湾桃园大溪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哲学科。认为民间歌谣、传说是“全体民族的共同创作”,昭和7年(1932年)开始收集民间歌谣
  • 柴小梵柴小梵(1893年-1936年3月17日),名萼、紫芳,浙江慈溪市掌起镇洋山田央村人,民初作家。曾任教于慈西丈亭、芦江及慈北柴家志成学校。1917年赴日本至同乡吴锦堂等人在日创办的神户中
  • 小岛鸟水小岛鸟水(小岛乌水,こじま うすい,1873年12月29日-1948年12月13日)是一位日本作家,出生于日本香川县高松市。
  • 富山县立大学短期大学部富山县立大学短期大学部(日语:富山県立大学短期大学部/とやまけんりつだいがくたんきだいがくぶ  *),简称县短(けんたん),是过去一所位于日本富山县射水市的公立短期大学。前富山
  • 分布式信源编码分布式信源编码(Distributed Source Coding,DSC)是对信息互相关联但不互相通信的信源的一种信息压缩方式. 它和其他信源编码不同的是,在这里使用的是信道码。分布式信源编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