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折射率

✍ dations ◷ 2024-12-22 18:51:37 #负折射率
负折射(英语:Negative refraction)指的是光束在界面处的折射方向与正常折射方向(正常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异侧)相反,即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同侧的电动力学现象。用同时具备负介电常数 ϵ {displaystyle epsilon } 和负磁导率 μ {displaystyle mu } 的超材料可以得到这一现象。此时超材料具负折射率。 这样的材料也被称作负折射率材料。负折射会在具备正相速度(正折射率)的介质与负相速度(负折射率)介质的界面处发生。负相速度是介质中光传播的一种性质。负相速度有多种定义,一般按照1958年前苏联物理学家Veselago提出的:波矢与坡印亭矢量相反时相速度为负。因为坡印亭矢量( E × H {displaystyle mathbf {E} times mathbf {H} } )代表了电磁波能量传播方向,而相速度方向与波矢方向一致。一般判断相速度是否为负的方式是看波矢与坡印亭矢量的点积是否为负(即 P → ⋅ k → < 0 {displaystyle {vec {P}}cdot {vec {k}}<0} ),但这一定义并不协变,也不能推广为协变形式。 对于负相速度介质中传播的平面波,其电场强度 E {displaystyle mathbf {E} } ,磁场强度 H {displaystyle mathbf {H} } 与波矢 k → {displaystyle {vec {k}}} 满足左手法则而非正常材料中的右手法则。因此负折射率介质有时也被称作“左手性材料”。但由于这一名称很容易与近年来开始成为热点的“手性材料”混淆,所以最好弃用。我们可以选择不考虑坡印亭矢量和波矢或者传播光场,而是直接考虑介质的本身属性的影响:也就是介电常数 ϵ {displaystyle epsilon } 和磁导率 μ {displaystyle mu } 的值与相速度正负的关系。 ϵ {displaystyle epsilon } 和 μ {displaystyle mu } 都是复数,它们的虚部不需要是负数也可以在无源介质中实现负折射。 ε 和 µ 的最一般形式的 Veselago 判据是由 Depine 和 Lakhtakia 提出的, 虽然还有不那么一般的形式存在。负相速度的 Depine-Lakhtakia 判据是:ϵ r | μ | + μ r | ϵ | < 0 , {displaystyle epsilon _{r}|mu |+mu _{r}|epsilon |<0,}其中 ϵ r , μ r {displaystyle epsilon _{r},mu _{r}} 分别是 ϵ {displaystyle epsilon } 和 μ {displaystyle mu } 的实部。然而负折射(负折射率)与负相速度是截然不同的,无论是在无源介质中,还是有源介质中。折射率 n {displaystyle n} 通常由 n = ± ϵ r μ r {displaystyle n=pm {sqrt {epsilon _{r}mu _{r}}}} 决定,按惯例 n {displaystyle n} 为正平方根。然而在负折射介质中, n {displaystyle n} 需要取负平方根来表示波矢以及相速度的反向。严格来说,折射率是一个导出量,用来表示波矢与光频以及光传播方向的关系,因此 n {displaystyle n} 的符号选择必须符合物理情形。负折射的原理性表现就是:光线进入介质后折射到法线的同侧,如图中所示。并且负折射仍然满足斯涅尔定律。

相关

  • 本都本都(希腊语:Πόντος),古代小亚细亚北部的一个地区,在黑海南岸。公元前302年,米特里达梯一世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的一片混乱中创建了本都王国。米特里达梯一世是安提柯一世的
  • 耶鲁大学耶鲁大学(英语:Yale University)是一所坐落于美国康乃狄克州纽黑文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美洲大学协会的十四个创始校之一,及著名体育赛事联盟常春藤盟校的成员。学校最初于1701
  • 三叶虫三叶虫纲(学名:Trilobita)的动物通称三叶虫,是节肢动物门中已经灭绝的一纲。它们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在古生代早期达到顶峰,此后逐渐减少至灭绝。最晚的三叶虫(砑头虫目)于二亿五千万
  • 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是一种为保留自然而划定的区域,通常由政府所拥有,目的是保护某地不受人类发展和污染的伤害。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保护区分类体系中位于第二类。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公园为
  • 微波炉微波炉是指利用微波波段的电磁波加热物体(主要是极性分子,例如水)的家用或工业用电器。使用微波来烹饪食物的方法是首先由任职雷神公司的培西·史宾赛想到的,培西·史宾赛过去为
  • 不合作运动不合作运动(英语:Non-cooperation movement),又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1920—1922年和1930—1934年发生于英属印度的全国范围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动和领导者是律师出身的印度国民
  • Prsub6/subOsub11/sub十一氧化六镨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Pr6O11。该化合物中,有4个镨原子为+4价,2个镨原子为+3价。十一氧化六镨可由六水合硝酸镨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灼烧而得:硝酸镨和浓
  • 歧义谬误歧义谬误是由于语言歧义导致无效推理的现象,是一种言词谬误。歧义是一个字词或语句可理解为多种意思的现象。歧义容易造成误解与误会,比如某甲用某语句想表达 A 意思,某乙却理
  • 陈和生陈和生(1946年8月-),祖籍福建福州,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国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前所长。陈和生于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专业。此后曾在武汉
  • Mg(IOsub3/sub)sub2/sub碘酸镁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Mg(IO3)2。碘酸镁可由硝酸镁的硝酸(7mol/L)溶液和碘酸锂的硝酸溶液或碘酸反应得到。碘和氧化镁在水的存在下反应,也会得到碘酸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