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折射率

✍ dations ◷ 2025-07-07 07:48:48 #负折射率
负折射(英语:Negative refraction)指的是光束在界面处的折射方向与正常折射方向(正常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异侧)相反,即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同侧的电动力学现象。用同时具备负介电常数 ϵ {displaystyle epsilon } 和负磁导率 μ {displaystyle mu } 的超材料可以得到这一现象。此时超材料具负折射率。 这样的材料也被称作负折射率材料。负折射会在具备正相速度(正折射率)的介质与负相速度(负折射率)介质的界面处发生。负相速度是介质中光传播的一种性质。负相速度有多种定义,一般按照1958年前苏联物理学家Veselago提出的:波矢与坡印亭矢量相反时相速度为负。因为坡印亭矢量( E × H {displaystyle mathbf {E} times mathbf {H} } )代表了电磁波能量传播方向,而相速度方向与波矢方向一致。一般判断相速度是否为负的方式是看波矢与坡印亭矢量的点积是否为负(即 P → ⋅ k → < 0 {displaystyle {vec {P}}cdot {vec {k}}<0} ),但这一定义并不协变,也不能推广为协变形式。 对于负相速度介质中传播的平面波,其电场强度 E {displaystyle mathbf {E} } ,磁场强度 H {displaystyle mathbf {H} } 与波矢 k → {displaystyle {vec {k}}} 满足左手法则而非正常材料中的右手法则。因此负折射率介质有时也被称作“左手性材料”。但由于这一名称很容易与近年来开始成为热点的“手性材料”混淆,所以最好弃用。我们可以选择不考虑坡印亭矢量和波矢或者传播光场,而是直接考虑介质的本身属性的影响:也就是介电常数 ϵ {displaystyle epsilon } 和磁导率 μ {displaystyle mu } 的值与相速度正负的关系。 ϵ {displaystyle epsilon } 和 μ {displaystyle mu } 都是复数,它们的虚部不需要是负数也可以在无源介质中实现负折射。 ε 和 µ 的最一般形式的 Veselago 判据是由 Depine 和 Lakhtakia 提出的, 虽然还有不那么一般的形式存在。负相速度的 Depine-Lakhtakia 判据是:ϵ r | μ | + μ r | ϵ | < 0 , {displaystyle epsilon _{r}|mu |+mu _{r}|epsilon |<0,}其中 ϵ r , μ r {displaystyle epsilon _{r},mu _{r}} 分别是 ϵ {displaystyle epsilon } 和 μ {displaystyle mu } 的实部。然而负折射(负折射率)与负相速度是截然不同的,无论是在无源介质中,还是有源介质中。折射率 n {displaystyle n} 通常由 n = ± ϵ r μ r {displaystyle n=pm {sqrt {epsilon _{r}mu _{r}}}} 决定,按惯例 n {displaystyle n} 为正平方根。然而在负折射介质中, n {displaystyle n} 需要取负平方根来表示波矢以及相速度的反向。严格来说,折射率是一个导出量,用来表示波矢与光频以及光传播方向的关系,因此 n {displaystyle n} 的符号选择必须符合物理情形。负折射的原理性表现就是:光线进入介质后折射到法线的同侧,如图中所示。并且负折射仍然满足斯涅尔定律。

相关

  • 性别比性别比(英语:Sex ratio),在生物学中又称性比,是指族群中雄性(男性)对雌性(女性)的比率。在人类中,出生男女的性别比大约为105:100。性别比有以下几个种类:人类可能会无意间影响其他生物
  • 尼伦伯格-马特伊实验尼伦伯格-马特伊实验是1961年5月15日美国生物学家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与其当时的博士后研究员J·海因里希·马特伊(英语:J. Heinrich Matthaei)完成的一项实验。该实验破译了
  • 书面语言书面语是一种透过文字系统来表达的语言,以书写及阅读来传达意义。书面语是一种人为发明下的产物,基于某个特定的口语之后发展出来,因此没有任何一种自然语言是只有书面语而没有
  • 非那西汀非那西丁(Phenacetin,或译非那西汀),化学式C10H13NO2,在室温是白色结晶固体,熔点约134℃,是一种在许多国家被禁售的药物。非那西丁在1887年发明, 主要作为止痛药使用。通常每日300至
  • 辰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六十一个(七划的则为第十五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辰部归于七划部首。辰部只以右方、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
  • 巨脉蜻蜓巨脉蜻蜓(学名:Meganeura monyi),又名大尾蜻蜓或巨尾蜻蜓,是3亿年前石炭纪一种已灭绝的昆虫,外型与现今的蜻蜓接近。翼展范围自 65 cm(25.6英寸) 到超过 70 cm(28英寸),是目前已知地
  • 奥斯卡·扎里斯基奥斯卡·扎里斯基(英文:Oscar Zariski,原名Ascher Zaritsky,1899年4月24日-1986年7月4日)是犹太裔美国籍数学家,出生于沙俄科布林(英文Kobrin,俄文Ко́брын,今属白俄罗斯),任美国
  • 罗伯特·拜伦·柏德罗伯特·拜伦·柏德(英语:Robert Byron Bird;1924年2月5日-),出生于德克萨斯州布赖恩,是一名美国工程师兼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化学工程学系名誉教授。知名于对非牛顿流体输送现
  • 佛手柑香柠檬(Citrus × bergamia),又名香柑、香柠檬橙,是芸香科柑橘属中,一种小型的、形状似梨的柑橘类水果,原产于意大利卡拉布里亚。遗传学的研究表明香柑很可能是从甜青柠(Citrus li
  • 东宁之变“东宁之变”,又称“东宁政变”,是明永历三十五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台湾明郑东宁国延平郡王郑经逝世后,于“东都明京”承天府(今台南地区)所发生的政变。身为外戚又兼任侍卫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