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桃乐

✍ dations ◷ 2025-10-04 01:36:39 #全身麻醉药,呼吸气体,氧,紧急医疗设备,助产术,急救

安桃乐是一种麻醉气体,混合了50%的一氧化二氮及50%的氧。在院前急救、分娩及急诊中很多时会用上安桃乐。

一氧化二氮作为麻醉用途始于1844年,于1800年代末开始普及。但是缺氧的情况下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副作用,故加入了最低限度要有21%的氧(与空气的分量相同)。

于1911年,麻醉师Arthur Ernest Guedel首次描述了使用一氧化二氮及氧的混合。不过这却仍未被正式使用,直至到了1961年,Michael Tunstall描述了50:50的一氧化二氮及氧的混合后,才开始进行商品化。

安桃乐是50%一氧化二氮()及50%氧()的混合。它们在高压下的仍能保持气体状态是因坡印廷效应。坡印廷效应是将氧气打入及溶解于液态一氧化二氮中,经过气化后形成O2/N2O的混合气体。

持续吸入纯一氧化二氮会令人的组织缺氧,加入50%氧气可以防止此等情况。这两种气体于低温时(低于4℃)会分开,令人吸入缺氧气体。故此,使用安桃乐前会倒转气瓶重新混和两种气体。

安桃乐是以需求阀形式自行供气。自行供气是安全的,因为当足够的安桃乐被吸入后,就会引起麻醉功效,病者会逐渐松开气阀,气量从而下降。所以使用安桃乐并不像其他麻醉气体般,需要麻醉师在场。

一氧化二氮本身已经很活跃,无须改变身体状况来将之活性化,发动时间约为心脏至脑部的循环时间。最高峰是于供气后30秒。肺部会自行将一氧化二氮排出身体,并不会积聚,约于60秒后就会对消。安桃乐的麻醉功效强烈,等同皮下注射的15毫克吗啡。

一氧化二氮较氧气及氮气更可溶,倾向扩散于身体内的气间。故一氧化二氮不适合使用于有内部阻塞、患有气胸、中耳或鼻窦疾病的病人,24小时内曾进行水肺潜水或患有激烈性精神病的病人亦不适合。

相关

  • 镊子.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胞移作用胞移作用(英语:Transcytosis)是指大分子通过细胞的内部,大分子是在细胞的某一侧以囊泡进入细胞,穿越整个细胞,再从另一侧出去。这些大分子包含抗体中的IgA、运铁蛋白以及胰岛素。
  • 宋少卿宋少卿(1968年7月24日-),出生于台湾花莲县丰滨乡,台湾相声男演员、男艺人。相声瓦舍创办人。高中就读新北市私立辞修高级中学,随后就读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拥有一半台湾原
  • 涮是一种烹饪方式,南方多称煠(俗写烚),指将食物置于沸水中烫熟。
  • 朝鲜海苔朝鲜海苔(韩语:김),指朝鲜半岛的紫菜属(英语:Porphyra)食用海藻(英语:Edible seaweed)。它类似于在日本用于制作寿司的紫菜,但在韩国常用于紫菜包饭。其最大的特色是,不同于日式海苔(即
  • 锌指锌指(英语:Zinc finger),又称锌手指,是一种小的蛋白质结构模体,其特征在于配合一个或多个锌离子(Zn2+)以稳定折叠。最初用来描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转录因子IIIA假说结构的手指状外观,
  • 路易·奈尔路易·奈尔(法语:Louis Néel,1904年11月22日-2000年11月17日),全名路易·欧仁·费利克斯·奈尔(Louis Eugène Félix Néel),法国物理学家,1970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01年:伦琴 / 19
  • 甲酰化反应甲酰化(英语:Formylation reaction)又称甲酰基化或甲酰化作用,是指将一个甲酰官能基加入到一个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反应。反之将甲酰基移除的反应称为脱甲酰作用或去甲酰化反应。
  • 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 厄利孔KCA转轮式机炮厄利孔KCA转轮式机炮(英语:Oerlikon KCA;K意为(炮)、C则是30毫米,最后A即是第一型号)是一款由瑞士军备制造商厄利孔康特拉韦斯公司(英语:Rheinmetall Air Defence)(英语:Oerlikon Con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