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大公国

✍ dations ◷ 2025-04-03 18:06:50 #莫斯科大公国
莫斯科公国(俄语:Великое Княжество Московское,罗马化:Velikoe Knjažestvo Moskovskoe;英语:Grand Duchy of Moscow),准确翻译为莫斯科大亲王国,是一个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世纪俄罗斯政权,于1283年至1547年存在。莫斯科公国作为一个政府原隶属金帐汗国,于1480年推翻金帐汗国统治。在俄罗斯的记录,被很多西方资料认为起源于Muscovy。但是,这个名称有时亦应用到沙皇俄国。莫斯科公国最初的领土范围是今天的俄国西北部,为一内陆国,但从蒙古帝国金帐汗国手中成功夺取大量领土以后,便宣称为它的继承者,其后亦宣称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自诩为“第三罗马”。当蒙古帝国入侵基辅罗斯的时候,莫斯科还仅仅是诺夫哥罗德公国一个不起眼的边陲小镇。尽管蒙古帝国军队于1238年冬焚烧并在1293年劫掠了这座小镇,但由于莫斯科的偏远及复杂的森林地形,让它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蒙古人的攻击和占领。加上数条流向波罗的海,黑海及高加索地区的河流,让这座小城得以渐渐发展起来。莫斯科公国得以最终发展成国家形态,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一连串既有野心,又有实力和运气的王公统治者。莫斯科公国第一位统治者,丹尼尔·亚历山德罗维奇,是诺夫哥罗德公国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幼子。他夺取了科洛姆纳,又继承了佩列斯拉夫尔-扎列斯基,从而扩大了公国的疆土。丹尼尔之子,尤里·丹尼洛维奇,控制了整个莫斯科河盆地,并向西发展至莫扎伊斯克。他接着和罗斯王公的主人蒙古金帐汗国的月即别结成同盟,并迎娶大汗的妹妹,随即宣称成为诺夫哥罗德大公,允许他借此干涉诺夫哥罗德公国的事务。尤里·丹尼洛维奇的继承者,伊凡一世(于1325-1340年在位)和金帐汗国保持良好关系并得到了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头衔,借此拥有向其他罗斯的公国收取贡献和税金的权力。和金帐汗国的关系也为伊凡的扩张提供了机会,特别是针对北方的特维尔,该城市于1327年反抗蒙古人的统治,而这次叛乱被金帐汗国和莫斯科联合镇压。伊凡一世被认为是当代罗斯最富有的人,他亦因此得到“卡利塔”(意为“钱袋”)的称号。他运用财富向其他公国购买更多的领地,并支援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建设。1327年,东正教的都主教彼得由基辅迁移至莫斯科,进一步提升了这个新兴公国的威望。伊凡的继承人持续不断地夺取莫斯科公国的领地,人口和财富。扩张的过程中无可避免与西邻的立陶宛大公国发生利益冲突。立陶宛人渴望压倒东斯拉夫人和他们所信仰的东正教。立陶宛大公国大公阿尔基尔达斯(英语:Algirdas)与特维尔联姻并结成同盟,于1368年、1370年和1372年三次远征莫斯科,但未能攻下这座城市。处于莫斯科和维尔纽斯之间的城市斯摩棱斯克成为双方争夺重点。1348-1349年,国家及王族受到黑死病的严重打击。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九岁的时候父母双亡,大公之位落入他的远房亲戚苏兹达尔的德米特里手中。由于受到立陶宛大公国的异教徒和穆斯林部落的包围,德米特里决定和俄罗斯东正教结成同盟。当时俄罗斯东正教正因为教士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的改革势力渐渐增长。在亚历塞斯都主教的教导和影响下,德米特里自认为东正教的保护者,有使命联合混战中的罗斯诸公国对抗金帐汗国。他挑战金帐汗的权威,并在1380年于库利科沃会战中大破马麦汗的军队。尽管这场战争的胜果于数年后便因为脱脱迷失的远征而抵消,但他成功洗刷了莫斯科公国一直以来向蒙古族献媚的形象。1389年,德米特里在没有金帐汗的允许下把大公之位传给儿子瓦西里一世。瓦西里一世(1389-1425年在位)继续了他父亲的政策,而在被帖木尔攻击后,他停止了向大汗纳税。1472年,因莫斯科大公国抗税,大汗阿合马率兵征讨,结果失败,失去对大公国的控制。1476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拒绝向金帐汗国交纳年贡。1480年,金帐汗国大汗阿赫马德率军试图强渡乌格拉河未果,在乌格拉河畔和大公国对峙,史称“乌格拉对峙”,而后于该年10月至11月之间,蒙古军队未采取坚决行动并撤退。这次作战行动结束了蒙古鞑靼人的统治地位,俄罗斯大公国(罗斯)正式成为主权国家。莫斯科王公们的王室组织把继承自基辅罗斯庆典与习俗和来自东罗马帝国与蒙古金帐汗国的庆典与习俗结合起来。例如:

相关

  • 肺动脉高压肺高压又称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简称PH或PHTN),是描述肺循环内的压力升高的情形。肺高压会造成呼吸困难、晕眩、昏厥、下肢水肿,肺高压患者会因为心脏负荷增加令运
  • 头孢氨苄头孢氨苄(英语:Cefalexin或英语:Cephalexin,又译先锋霉素Ⅳ、又作赐福力欣、头孢力欣、赐尔复新、西华烈信、施华林、喜化幸、雪华力欣、或赐泛立信等)。是一种半合成的第一代口
  • 核糖体核糖体(ribosome),旧称“核糖核蛋白体”或“核蛋白体”,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由一大一小两个亚基结合形成,主要成分是相互缠绕的RNA(称为“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简称“rRNA”)
  • 转化生长因子β乙型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GF-β)是存在于每个人体内的免疫调节因子,帮助改善过敏体质、调节免疫系统正常发展。TGF-β有三种异构物,其中‘TGF-β2’
  • 5-羟色胺受体5-羟色胺受体,也被称为血清素受体或5-HT受体,是一群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央处和末梢神经系统周边出现的G蛋白偶联受体及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它们同时调节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传导物
  • 颗粒层颗粒层,位于透明层下的皮肤组织,是表皮层的一层。由1-3层扁平或菱形细胞组成,这些细胞是还没有角化的细胞具有防止水分和电解质通过屏障的作用当细胞受损,会有组织液渗出,能
  • 艾力克·贝齐格埃里克·贝齐格(Eric Betzig,1960年1月13日-),美国神经科学家、发明家、应用物理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分子生物学教授。 贝齐格还担任弗吉尼亚州的珍利亚农场
  • 6s2 4f52, 8, 18, 23, 8, 2第一:540 kJ·mol−1 第二:1050 kJ·mol−1 第三:2150 kJ·mol主条目:钷的同位素钷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Pm,原子序61,属于镧系元素与稀土元素,它所有
  • 七星诗社七星诗社(法语:La Pléiade)是16世纪的一群法国诗人,他们力图按照希腊和拉丁语典范把法语和法国文学从中世纪的遗风中解放出来。七星诗社诗人中最著名的是比埃尔·德龙沙和约阿
  • 道家系列条目道是天地万物的演化运行机制,中国哲学的信念之一。 认为道决定了事物“有”或“无”、以及生物“生”或“死”的存在形式;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和周而复始的自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