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仰韶文化
✍ dations ◷ 2025-04-04 11:09:36 #仰韶文化
、瓮等日用陶器渭河流域河南西部山西河北汉水中上游甘肃洮河流域河套地区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前,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西至河湟,北至河套,东至太行山−豫东,南至淮河–汉水流域,以关中豫西晋南地区为中心的广大区域。1922年由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三门峡地区的仰韶村发现,这一发现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起始点。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遗址。但有趣的是,仰韶遗址本身不再被认为是该文化的典型遗址,不过仰韶文化的名称却被保留了下来。安特生的发现是中瑞双方的考古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各持一半发掘品,研究结果需发表于中国的学刊《中国古生物志》。瑞方所保管的发掘品现收藏展出于东方博物馆(瑞典),归还中方的另一半发掘品在二战期间遗失。1918年进行恐龙化石调查的瑞典地质学者安特生偶然在洛阳市西边,也就是在河南三门峡地区的仰韶村黄河河岸附近挖到后来被称为彩陶的陶器,后来1922年安特生又在仰韶遗迹中发现住宅遗迹。1954年,中国科学院挖掘陕西省西安市的仰韶时期遗迹,发现了长20米的长方型半地下式建筑,在各地也有发现仰韶时代的坟墓。仰韶文化分布是以渭、汾、洛等黄河支流的流域地区为中心,北达今长城沿线和河套地区,南达鄂北,东至豫东一带,西至河湟地带。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进入庙底沟一期(公元前4005年~公元前2780年),仰韶文化以人口扩张为驱动力,大量向周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移民,使得西到河湟、东至海岱、北到河套和辽西、南到江汉的地域都被卷入考古学上的“庙底沟化”过程中,庙底沟类型的分布与商代政治地理范围有惊人的相似,在地理和文化上为夏商乃至秦汉以后的华夏族群地区奠定了基础。而且,这一时期正是传说中“三皇五帝”中的炎、黄部落鼎盛时期。仰韶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其村落或大或小,比较大的村落的房屋有一定的布局,村落外有墓地和窑场。村落内的房屋主要有圆形或方形两种半地穴式,早期的房屋以圆形单间为多,后期以方形多间为多。房屋的墙壁是泥做的,有用草混在里面的,也有用木头做支撑结构的。墙的外部多被裹草后点燃烧过,以加强其坚固度和耐水性。仰韶文化的农耕石器包括石斧、石铲、磨盘等,除此之外还有骨器。除农耕外仰韶文化的人显然还进行渔猎。在出土的文物中有骨制的鱼钩、鱼叉、箭头等。仰韶文化前期的陶器多是手制的,中期开始出现轮制的。一些陶器上留有布和编织物印下来的纹路,由此可见仰韶文化有编织和织布的手工业。生产工具以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常见有刀、斧、锛、凿、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骨器也相当精致。各种水器、甑、灶等日用陶器以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现红色,红陶器上常彩绘有几何型图案或动物型花纹,是仰韶文化最明显特征,故也称为彩陶文化。在发掘的动物骨头中除猎取的野生动物外还有大量狗和猪的骨骼,羊比较少。仰韶文化与良渚文化、大溪文化、大汶口文化、三星堆文化同样存在太阳崇拜,如陕西泉护村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鸟和太阳,除了太阳图案外,主要是借助鸟和一些几何图形来表达太阳崇拜的主题。对于仰韶文化的内部分类、时间上的分类以及各个遗址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术界还有争论。对仰韶文化的社会结构也还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学者今天认为它主要是一个父系社会,早期的母系社会的论点现在只有比较少的人支持了。仰韶文化作为早期中国母系氏族制的展示主要来自西方的论点。1960年左右在陕西的考古发掘对这个论点提出疑义。现在一般认为陕西地区的仰韶文化是继老官台文化和裴李岗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按时代顺序可以分为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半坡晚期类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龙山文化被看做它的继承文化。12000-6000转年、东胡林遗址9000-7000南庄头遗址8500-7700
相关
- 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科(学名:Coronaviridae)是正链单股RNA病毒的一个科,属网巢病毒目,为具外膜、直径约80—120nm的病毒,基因组长约26–32kb,为RNA病毒中较大者。本科包含冠状病毒亚科与Letovi
- 热量计热量计(英语:calorimeter),或称量热计、卡计,是一种用于测量进行热量测定的实验设备,可以用于测量化学反应、物理变化过程的热量变化,或测定材料的热容。最常见的是差示扫描量热计
-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再吸收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再吸收抑制剂(NDRI)是一种借由阻挡多巴胺转运体(DAT)及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而达成作用的再吸收抑制剂。 它可使细胞膜外的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加,达
- 裸盖菇素赛洛西宾(Psilocybin (/ˌsɪləˈsaɪbɪn/ SIL-ə-SY-bin)是由超过两百种蘑菇(合称迷幻蘑菇,其中主要是是Psilocybe属的成员,如P. azurescens , P. semilanceata和P. cyanescens
- 硫酸DHEA硫酸脱氢表雄酮,(英语: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缩写DHEAS 或 DHEA-S,是一种内源性雄烷衍生甾体物质,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它是脱氢表雄酮(DHEA)的3β-硫酸酯和代谢产物,并
- 放射生物学放射生物学(英语:Radiobiology)或称放射线生物学(radiation biology)是一门跨领域学科,专门研究游离辐射与非游离辐射在生物学上的效应。
- 钙粘蛋白钙粘蛋白(或钙粘素、cadherins(calcium-dependent adhesion))是一类I型跨膜蛋白,由日本科学家竹市雅俊发现并命名。它们在细胞连接中扮演重要角色,保证了细胞在组织中彼此结合。发
- 神经假体神经义肢(英语:neuroprosthetics)是指替代人体神经通路受损部分的人工植入装置。神经义肢通过人工电刺激以引起神经组织的兴奋,从而代替受损的神经功能。按受损功能的不同,神经义
- 思想家思想家,是指对各层面的学术都有广泛研究或其思想足以建立出一个思想体系的人(如, 中国:老子、孔子、孟子、荀子、王充、王守仁、李贽、朱熹、顾炎武、龚自珍、魏源、康有为、鲁
- 苦苦(梵语:दुःख,转写:duḥkha,巴利语:dukkha),佛教术语,字面意义为痛苦、不安、不满足等。这是佛教中最基本的教义之一,为四圣谛之一 。梵文duḥkha,汉传佛教一般译为“苦”,或者“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