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犯罪生物学
✍ dations ◷ 2025-10-20 06:18:19 #犯罪生物学
犯罪学(英语:Criminology)是一门社会科学,主题是寻找犯罪行为的现象与规律,寻找犯罪发生的原因,借此寻找方法以减轻犯罪对社会的影响(最后这项于今日已被更精致地分科为刑事政策,而与犯罪学同属刑事学的分支学门)。除了针对犯罪人以外,犯罪学研究也会调查社会与政府对犯罪的认定标准和反应,以及研究如何改善被害人的处境。在研究方法上,当世的犯罪学特别着重于应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及研究方法来观察和了解犯罪现象、成因。此外,随着大脑神经科学和基因的研究兴盛,这两种领域的观点也越来越受犯罪学的欢迎。在十八世纪中叶,犯罪学随着法学家和社会学家对犯罪和法律概念的兴趣而兴起,各学派亦渐次出现。在1885年,意大利的法学教授拉斐尔·加罗法洛(英语:Raffaele Garofalo)创造了“犯罪学”(意大利语:criminologia)这个专有名词。约同一时间法国人类学者Paul Topinard首次于法国文献中使用犯罪学一词(法语:criminologie)。犯罪学的古典学派出现于18世纪中后叶,欧洲各国刑事改革浪潮中。是时,监狱被设计出来作为替代中世纪各种酷刑的惩罚方法,诸般人权呼声与刑罚执行上的变革相继出现,猎巫、刑求逼供、纠问诉讼等制度相继被废除。大尺度的发展,便是法国大革命后所提出的人权宣言、美国制宪会议所提出的宪法权利清单等等。18世纪中后叶的古典学派是建基于功利主义哲学。贝加利亚、边沁及其他的古典学派思想家认为:过了两百五十年之后的今天,回头审视古典犯罪学派的理论,可以评价为:当时的哲学家与法学家们凭着自身对社会、人类、尤其对犯罪人的观察,提出了一套解释的命题。这套命题在当时,由于人类行为科学的实证研究尚不发达,因此欠缺客观的证据。不过随着两百五十年来实证研究的日益发达,这些命题逐渐得到犯罪生物学、犯罪社会学、犯罪心理学上的支持或反对证据。19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将科学实验的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孔德强调社会现象及人类行为之研究,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方法为基础,始可得客观的研究发现,否则就没有社会现象的社会知识。其曾谓:“没有实证研究方法,即没有社会现象的真实知识。”相应地,犯罪学的实证学派也出现于19世纪中,主张运用科学方法去研究犯罪行为的原因。此时期的研究大多发现,犯罪是出于一些个人所不能控制的因素,无论是内在的或外在的。犯罪学实证主义大致可分为生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方向;相应地,各学者所提出的犯罪成因解释和犯罪预防方法,也就带有各自学门的色彩。犯罪学实证学派最早期的代表人物是三个19世纪意大利的犯罪学学者,切萨雷·龙勃罗梭、恩里科·费里(英语:Enrico Ferri)、拉斐尔·加罗法洛,他们有时候被合称“犯罪学三圣”。因为他们都是意大利学者,所以也被称为“意大利学派”。切萨雷·龙勃罗梭(1835 - 1909)是19世纪后意大利的监狱医生,主要领域是精神医学。他对于犯罪人的生理特征特别着迷,主张用经验证据来认识犯罪,是生理实证主义(犯罪学生物学派)的开创者,也被称为“实证犯罪学之父”。他建议用观察一些物理特征——诸如枕骨形状、手臂长度、耳朵凸出程度等等——如果有返回尼安德特人的“返祖现象”,则标示著犯罪的较高可能性。这条路线带着《颅相学》及达尔文《进化论》之内涵。但因为龙勃罗梭的研究样本太少(383名男性,80名女性),且缺乏对照组,并不符合有效科学研究的条件,所以其理论没有科学价值。犯罪生理成因的研究,到了20世纪转移主题为基因特征及营养摄取。费里(1856 - 1929),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意大利的犯罪学学者,他是龙勃罗梭的学生。费利认为生理与社会都是犯罪行为的重要原因,并主张犯罪人不需要为其罪行负责,因为犯罪的原因并不是犯罪人所能控制的。拉斐尔·加罗法洛(英语:Raffaele Garofalo)(1851 - 1934),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意大利的犯罪学学者、法学者。加洛法罗曾提出以下的理论:龙布罗梭、费利、加洛法罗三人所提的犯罪成因三面向:生理、心理、社会,基本上已涵盖了犯罪学研究的全部面向;当然,随着实证技术和科技进步,现代能做的研究比他们当时更为深入、有效、有效率许多。虽然他们当时受限于实证技术不足,能为各自理论提出的证据其实非常薄弱,以致于只能算是“空言主张”的程度;不过他们倡导以科学方法研究犯罪成因,由此开创新研究领域,人类的社会管理从中获益良多,仍值得史书记上一笔。与意大利学派大约同时期,19世纪的欧洲其他国家较不流行从生理、心理之类的个人层次来分析犯罪,较流行的是社会学实证主义,从社会结构与社会阶级切入,认为诸如贫穷、次文化与及低教育水平是驱使犯罪行为的深层原因:芝加哥学派在20世纪初兴起,主要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E·帕克、Ernest Burgess及其他城市社会学家所建立。二十年代,帕克和Burgess发现在城市发展中经常出现的同心圆模式。在1940年代,Henry McKay和Clifford R. Shaw聚焦于青少年犯罪(或译:少年非行),发现他们集中在上述同心圆的“过渡地带”,亦即少数民族区和贫民区。芝加哥学派采取社会生态学方法研究城市,并认为大部分的贫穷居民都在社会结构和家庭、学校等地方感到挫败。这造成社会解体(英语:Social disorganization theory),缩小家庭与学校等社会组织控制行为的能力,与及创造偏差行为和犯罪的环境诱因。芝加哥学派的苏哲兰于1939年著作的《犯罪学原理》三版中,发表了《差别接触理论》,主要认为人们从与他人的交往经验中学习到犯罪行为。犯罪学实证主义到了20世纪后半,英国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认为个性和神经机能更可能导致犯罪行为。他为犯罪行为设定了类似Hervey M. Cleckley及Robert Hare界定的心理病态(psychopathic)的标准。他的模型则借鉴于关于儿童社会化的理论。他的理论为犯罪学的生理解释和社会学习理论之结合铺平了道路,这条道路是1960年代迄今(2013)研究人类行为(犯罪也是人类行为之一种)的显学。在犯罪学当代史上,新古典学派(英语:Neo-classical School)指的是1970年代起于美国、加拿大的复古思潮,起因是对于矫治理想破灭的失望。20世纪上半,北美的社会、政府投注了大笔资源在犯人矫治上,但犯罪率和再犯率仍居高不下。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1974年由Robert Martinson(英语:Robert Martinson)所发表的《什么有用?监狱改革的问题和答案》一文。他结论段的标题“Does nothing work?”被撷取、传颂为耸动的两个字:“Nothing Works!”。主流社会失望之余,转而不再支持矫治理想,而是谴责犯罪人:一样都是人,我们就能理性行事、奉公守法,你们为什么不行?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别怪我们刑罚相向、不再宽容。在犯罪学的新古典思潮中,18世纪的贝加利亚和边沁的古典理论再度成为主流,亦即功利主义。不过新古典主义犯罪学比古典学派多了一个但书:但如果迅速的、严厉的惩罚还不能吓阻某些犯人,那么依宣判的刑度监禁到完,不给予假释,也是他们应得的(活该的)(英语:deserve it)。新古典学派解释犯罪成因的代表性理论是《理性选择理论》。由新古典主义衍生的刑罚理论是在美国、英国以Andrew von Hirsch(英语:Andrew von Hirsch)为代表的《罪有应得理论》(英语:Just Deserts Theory)。起于美国、后来英国也引进的、举世闻名的“量刑准则(英语:United States Federal Sentencing Guidelines)”,便是“罪有应得”想法下的产物:精确计算出“应得”的刑罚。在德国,21世纪初以Michael Pawlik(德语:Michael Pawlik)为主的《新应报理论》(die neue Vergeltungstheorie),基本上也是《罪有应得理论》。新古典学派在研究方法上的问题是“证据眼盲”:来自心理学、关于矫治成效的证据被忽略不看,或者被不理性地贬低。同以“知识之取得不看证据”而言,新古典学派和古典学派是类似的:古典学派是受限于当时的人类行为科学不发达,所以没有证据可看,尚情有可原;新古典学派则是有丰富的证据供取阅仍选择忽视。关于新古典学派的“证据眼盲”有个令人惋惜、但不受重视的插曲:“What Works?”发表5年后,Robert Martinson在1979年 承认自己当初的结论错误,并且自杀。但不管是当时犯罪学主流的社会学派,或是政界、民众,少有人关注这件事,而是继续挥舞著“Nothing Works!” 的标语,贬低、否定矫治的功效,不断提高严刑峻罚,例如著名的“三振出局法案”、“洁西卡法案”、“终身监禁不得假释”、“假治疗之名行无期徒刑之实”等等。这种态度直到21世纪,2010年代才慢慢开始有所转变。
相关
- 立克次氏体目立克次体目是变形菌门中的一目,大部分已知的物种都只是以其他细胞的内共生体的形式存在。其中有一些是很有名的病原体,包括立克次体,它引起许多人类的疾病。另一方面,对立克次体
- 胎毛毫毛或称胎毛是一种只有婴儿才有的体毛,它的功能与头发类似,但在婴孩八个月时就会逐渐消失,因为毫毛有此特性,故有家长把孩子带到订做毛笔的地方,把毫毛刮下制成毛笔,作为送给孩子
- 新鲜冷冻血浆新鲜冷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 FFP)为一从全血制备而成的血液制品,一般是在采集全血后八小时内分离制备,用于治疗体内凝血因子过低(INR>1.5)或是血浆蛋白过少之患者,也做为血
- 浙江中医药大学900亩(600,000平方米) 400亩浙江中医药大学位于中国浙江杭州市的滨江区滨文路,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的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成立浙江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
- 本体感觉本体感觉,又称肌肉运动知觉,是一种对肌肉各个部分的动作或者一连串动作所产生的感觉,称呼为“自我知觉”。可是对某些人来说肌肉运动知觉跟自我知觉不同在于保持平衡的触觉。例
- 氬3s2 3p62, 8, 8蒸气压第一:1520.6 kJ·mol−1 第二:2665.8 kJ·mol−1 第三:3931 kJ·mol−1 (主条目:氩的同位素氩(Argon)元素的化学符号是Ar,原子序是18,位在周期表的第18族,是
-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e bacterial overgrowth)简称SIBO,是小肠内细菌过度生长的疾病。小肠和大肠不同,大肠内含有大量的细菌,而正常情形下小肠的细菌数量是每毫升小于
- 朝天椒朝天椒(学名:Capsicum annuum var. conoides ‘Chao Tian Jiao’)又称五彩辣椒,是茄科辣椒的变种植物品种,为目前常见的食用辣椒之一。原产地为秘鲁、墨西哥。一年生草本;卵形叶片
- 2005年 伊兹密尔第二十三届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2005年8月11日至8月22日在土耳其的伊兹密尔举行,这是土耳其首次主办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该届比赛共设14个大项。* 主办国家/地区(土耳其
- 罗伯特领地鲁珀特地,或鲁珀特王子地(Rupert's Land),是英属北美的一个地区,包括哈德森湾流域的大部分,在1670年至1870年的200年时间内名义上归哈德逊湾公司所有,实际上由大英帝国所统治。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