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革命党
✍ dations ◷ 2025-07-18 16:14:56 #中华革命党
中华革命党为孙中山于民国三年(1914年)7月8日在日本东京创立的革命组织,党员多为原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及1912年成立的国民党的部分人士,后于民国八年(1919年)10月10日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孙中山发动反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孙检讨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他认为国民党失去其前身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精神,党员不服从理事长(即孙中山)的号令,主张循法律途径解决宋案,未能及时起兵致使失败。1914年,孙中山按照传统会党形式建立一人独裁的新组织,命名中华革命党,以同盟会的青天白日旗为党旗,强调武装革命、效忠领袖、行动一致。7月8日,中华革命党成立大会在东京举行,孙选任总理。中华革命党主张“扫除专制统治、建设完全民国”,“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规定入党者均须捺指印、立誓约,宣誓绝对服从孙中山,并将党员按入党时间划分等级,享有不同待遇。部分一同流亡日本的国民党员对此表示反对,包括亲孙的重要人物如黄兴、李烈钧、柏文蔚、谭人凤、陈炯明等俱未有加入,党员人数最多时只500人左右。中华革命党与主张内阁制的政党国民党完全不同,走回过去中国同盟会秘密结社的老路,但又异于同盟会松散的组织型态。1914至1915年间,中华革命党持续对中华民国北京政府进行颠覆活动,除了发表文章抨击时政、号召推翻袁世凯外,尚遣蒋介石前往上海和哈尔滨刺探情报、组织军事行动;陈其美派刺客暗杀上海镇守使郑汝成,以及策动上海军队反袁(肇和舰起义)等。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4月9日,中华革命党在日本友人田中昂寓所举行声讨袁世凯的小型集会(又称“帝制取销一笑会”);5月1日,孙中山返国抵达上海公共租界;5月9日,中华革命党发表《讨袁宣言》,号召推翻袁世凯;6月6日,袁世凯逝世,国会恢复,原国民党议员前往北京重新参加议政活动;7月17日,中华革命党在上海张园举办茶话会,与各界人士研讨袁死后之形势和建设方针。1917年7月,张勋复辟,国会解散。而段祺瑞起兵驱逐张勋后控制北京,亦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中华革命党以维护临时约法为号召,联合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与四川等西南军阀,在广州组织军政府并就任大元帅,形成南北对峙。部分国会议员响应号召,南下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开展护法运动(亦称“三次革命”),誓师北伐。1919年,由于西南军阀本无护法诚意,加上护法军战事不利,遂酝酿议和。主战的中华革命党人遭受排挤,孙中山黯然前往上海法租界。考虑到中华革命党在各地的行动因缺乏民众支持而屡遭挫折,孙中山于10月10日正式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以“国民革命”的理念公开活动、扩大吸收党员。
相关
- 外寄生虫感染外寄生物感染是指主要由外寄生物引起的寄生虫病。外寄生物即暂时或永久寄生于宿主体表的寄生物。例如:治疗外寄生物感染常使用杀外寄生虫药(英语:ectoparasiticide),以杀死外寄生
- β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药(英语:Beta blockers),又称Beta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或β阻断药、乙型阻断剂,是一类用来治疗心律不齐、防止心脏病发作后的二次心
- 痰液痰是指肺及支气管等鼻腔以下的呼吸管道的粘膜所产生的分泌物,用来将包含尘埃、病毒、过敏原等异物排出体外的黏液,也可能是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经由咳嗽及咳痰所吐出来的黏液。感
- 费奥多西·多布然斯基费奥多西·格里戈里耶维奇·多布然斯基(乌克兰语:Теодо́сій Григо́рович Добжа́нський,俄语:Феодо́с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Д
- 不死身长生不老,指寿命长而不会衰老。相近的辞汇还有长生不死(在安全无外力状况下拥有无限的寿命,但依旧会老化)、不老不死(在安全无外力状况下不会衰老与死亡)、不朽(Immortality)与永生(
- 甲壳质甲壳素(英语:Chitin,IPA:/ˈkaɪtᵻn/ KY-tin),分子结构“(C8H13O5N)n”,又名“几丁质”、“几丁聚糖”、“几丁寡糖”、“甲壳质”或“壳多糖”,是一种含氮的多糖类物质,为虾、蟹、
- 双螺旋结构在分子生物学中,双螺旋是指由核酸(如DNA和RNA)的双链分子所形成的结构。核酸复合物的双螺旋结构是它的二级结构的结果,并且是确定其三级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这个术语因詹姆斯·
- 洛可可洛可可风格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洛可可Rococo这个字是从法文Rocaille和coquilles合并而来。 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小石子
- 地磁反转地磁逆转是指地球磁场方向的变化,也就是北磁极和南磁极的对调。地磁逆转的发生常常伴随着磁场强度的减弱,当新的方向确定后,磁场强度又会迅速增加。地磁场一般几万年甚至更久才
- 库普兰之墓库普兰之墓(法语:Le Tombeau de Couperin)是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于1914年至1917年间创作的组曲,一共以六首钢琴曲组成。本曲的结构以法国巴洛克舞曲为大纲,并分别悼念拉威尔在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