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阴上皮内瘤变
✍ dations ◷ 2025-10-29 05:12:50 #外阴上皮内瘤变
外阴上皮内瘤变(英语: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VIN)是外阴癌的癌前病变,是一组外阴疾病的统称,包括外阴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外阴上皮内瘤变不是癌症,在一些妇女体内也存在未经治疗而自愈;但一些严重案例中,瘤变也会加剧并成为癌前病变。对于外阴上皮内瘤变的定义始终存有争议。1989年,国际外阴疾病研究会(英语: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Vulvar Diseas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Vulvar Disease, ISSVD)与国际妇科病理学家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Gynecological Pathologists, ISGYP)对外阴疾病进行了分类,分为:引起外阴上皮内瘤变的原因并未精确明了。一些研究表明引发此疾病的因素包括:外阴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标准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类似,是以细胞非典型增生的程度及范围为依据,分为轻、中、重三期。在VIN三期患者中有20%至40%伴有阴道或宫颈的异形增生或癌。患有VIN的发生率较低,约为千分之二,多见于40至60岁妇女。病人通常没有症状感觉,或者仅仅是瘙痒、发烧或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诊断需要对外阴进行仔细检查,比如切片检查法。常见有色素沉淀和白斑,略隆起于皮肤、黏膜表面。皮肤表面呈白色、灰色、深棕色、赤褐色等,黏膜上呈粉红色或红色疹斑,病变分布有单个或多发等。VIN一些会伴发宫颈上皮内瘤变,伴有会阴、肛周的上皮内瘤变的VIN称之为“多灶性上皮内瘤样病变”,年轻妇女常为多发病灶。对外阴上皮内瘤变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甚至外阴切除术),其次是激光治疗(包括二氧化碳激光气化和二氧化碳激光切除术)。其主要取决于病变范围、程度、病灶位置等。VIN一期可以采用药物和激光治疗;VIN二期可局部病灶切除;VIN三期的年轻患者进行扩大局部切除,老年患者可进行外阴单纯切除。
相关
- 呋喃妥因呋喃妥因(英语:Nitrofurantoin)商品名称Macrobid,是一种用作治疗尿道感染的抗生素。对于肾脏感染(英语:Pyelonephritis)不具效用,须以口服方式服用。常见副作用包含恶心、食欲不振、
- 盐盐可以指:
- 聚合酶链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英文: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缩写:PCR,又称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在短时间内
- 威尼克外瓶霉威尼克外瓶霉(Exophiala werneckii,旧称 Hortaea werneckii)是一种会分泌黑色素的外瓶霉属真菌,是黑癣的病原体 。原属Hortaea属。 部分文献把这种霉与 Hortaea werneckii、Clad
- 勃起困难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缩写:ED),为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一种,其特征在于阴茎在性行为期间无法勃起或维持勃起:538-39。勃起功能障碍可能会产生心理上的后果,因为它与关系
- 土库曼斯坦面积家用电源国家领袖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 以下资讯是以2017年估计人类发展指数 以下资讯是以2018年估计立国历史土库曼斯
- Pioglitazone吡格列酮(Pioglitazone)是一种专门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药物,属于噻唑烷二酮类(活化受体调节剂)药物的一种。
- 薄寮省薄寮省(越南语:Tỉnh Bạc Liêu/.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
- 甲状腺毒症甲状腺毒症(thyrotoxicosis)是指体内甲状腺激素对组织的作用出现异常增高,继而引起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过高以及新陈代谢亢进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导致甲状腺激素效应
- 头盖骨颅骨或者头骨、骷髅头是指人类或者许多脊椎动物的头部骨性结构。头骨之功能为支撑脸部,并保护脑部。头骨分为两部分:颅骨和下颌骨。一般所称之‘头颅’通常仅指颅骨,并未包含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