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寒袖(1958年4月14日-),本名王志诚,生于苗栗苑里镇,后迁居台中大甲镇。就读台中一中时,接触王尚义的作品,因而进入写作殿堂。高三下,开始新诗创作,并在台中《民声日报》发表作品。高中毕业,与杨逵同在东海花园生活四个月,该经验对其创作与生活观有深远影响。后入东吴大学中文系就读。于1991年发表第一首台语诗作〈春雨〉,同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早,寒》;隔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忧郁三千米》;1995年出版第一本台语诗集《春天的花蕊》;2003年出版第一本绘本书《像母亲一样的河》;曾以〈画眉〉、〈思念的歌〉分别拿下第六届与第七届金曲奖。于2005年至2008年期间,担任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局长,并于2014年至2018年担任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局长。
70年代进入东吴大学中文系就读,受到中国古典文艺熏陶,创作的内容为诗人孤独内在的心境写照,题材则以亲情关怀与童年纪事为主,因而早期的华语诗作难免晦涩难懂;认识杨逵后,体悟到“一个作家再怎么伟大,必须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诗作因而内容转向土地与社会关爱,诗风趋向现实。
乡土文学论战后,台湾台语文学创作意识纷纷抬头,路寒袖于90年代亦积极参与台语“雅歌”的创作,诗的语言便从华语诗转为台语诗歌尝试。其台语诗歌清新典雅,意境优美,如其与作曲家詹宏达合作的<画眉>。其诗歌创作题材触及面向包含男女情感刻划、社会历史事件关怀与竞选歌谣,如<春天个花蕊>。
随着影像时代的来临,路寒袖运用他在摄影的专长,走向另一种文学传播途径──摄影诗。由影像结合诗的创作,两者各自具有其独特性却又相辅相成,结合出新型态的作品。“摄影之于路寒袖,就跟写诗一样”,这两者的形成,都早早取决于内心的快门与光圈的巧妙搭配,一张张单纯的图像,保留了想像空间给读者,又可以从诗人的视界透过文字点缀,给读者更深刻的体会。
2001年至2008年期间,为了让大众更认识台湾,提倡玉山学一人文活动,其理念如下:
"台湾长期以来在教育政策上偏颇,造成了一个荒谬的现象:台湾人反而不认识台湾。2001年起深切的体会到,可以用一种运动的方式,让我们台湾人重新认识我们生长的这块土地。玉山不只是台湾最高峰,也是东北亚最高峰,它的海拔有三千九百五十二米高,具备指标性的广告明星地位,又设有玉山国家公园,因而其相关设施与生态保护都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因此,带着一般民众或文化界的人去登玉山,是一种手段也是目的。登玉山的目的是要让大家认识玉山,让大家从感情上爱台湾,而不是从口舌上来爱台湾。爬玉山前,一定要先上课,要先认识玉山,认识玉山的地形、地质,认识玉山的生态,包括以玉山为生活场域的布农族,与其相关的文化、风俗、历史。运动主要施行期间为2001年至2008年。很多参与运动的学员,也因而更认识台湾,也开始以更积极的态度或是实践的方式,来参与台湾的生态、环保与更深刻的人文省思。" ——节录自:诗人路寒袖谈“玉山学”
1990 张景洲〈针线情〉 · 1990 李安修〈老兵卖冰〉 · 1991 叶薇心*〈别让地球再流泪〉、林央敏#〈呒通嫌台湾〉 · 1992 林秋离*〈我从南方来〉、徐锦凯#〈牵阮的手〉 · 1993 李子恒*〈牵手〉、吴念真#〈戏棚脚〉 · 1994 姚若龙*〈最浪漫的事〉、路寒袖#〈画眉〉 · 1996 姚若龙*〈永远相信〉、路寒袖#〈思念的歌〉 · 1997 熊天平、赵俊杰〈火柴天堂〉 · 1998 蔡振南〈花若离枝〉 · 1999 林夕〈脸〉
2000 雷光夏〈原谅〉 · 2001 那英〈心酸的浪漫〉 · 2002 方文山〈威廉古堡〉 · 2003 李焯雄〈爱〉 · 2004 宋岳庭〈Life's a Struggle〉 · 2005 锺永丰〈临暗〉 · 2006 胡德夫〈太平洋的风〉 · 2007 锺永丰〈种树〉 · 2008 方文山〈青花瓷〉 · 2009 巫宇轩〈电车内面〉
2010 林夕〈开门见山〉 · 2011 李宗盛〈给自己的歌〉 · 2012 武雄〈阿爸的虱目鱼〉 · 2013 焦安溥〈玫瑰色的你〉 · 2014 李宗盛〈山丘〉 · 2015 李焯雄〈不散,不见〉 · 2016 吴青峰〈他举起右手点名〉 · 2017 陈信宏〈成名在望〉 · 2018 宋冬野〈郭源潮〉 · 2019 李宗盛〈新写的旧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