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寒袖

✍ dations ◷ 2025-05-18 18:25:37 #1958年出生,在世人物,金曲奖最佳作词人奖获得者,王姓,大甲人,台湾作家,台湾作词家,东吴大学校友,国立台中第一高级中学校友,高雄市文化局局长,台中市文化局局

路寒袖(1958年4月14日-),本名王志诚,生于苗栗苑里镇,后迁居台中大甲镇。就读台中一中时,接触王尚义的作品,因而进入写作殿堂。高三下,开始新诗创作,并在台中《民声日报》发表作品。高中毕业,与杨逵同在东海花园生活四个月,该经验对其创作与生活观有深远影响。后入东吴大学中文系就读。于1991年发表第一首台语诗作〈春雨〉,同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早,寒》;隔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忧郁三千米》;1995年出版第一本台语诗集《春天的花蕊》;2003年出版第一本绘本书《像母亲一样的河》;曾以〈画眉〉、〈思念的歌〉分别拿下第六届与第七届金曲奖。于2005年至2008年期间,担任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局长,并于2014年至2018年担任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局长。

70年代进入东吴大学中文系就读,受到中国古典文艺熏陶,创作的内容为诗人孤独内在的心境写照,题材则以亲情关怀与童年纪事为主,因而早期的华语诗作难免晦涩难懂;认识杨逵后,体悟到“一个作家再怎么伟大,必须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诗作因而内容转向土地与社会关爱,诗风趋向现实。

乡土文学论战后,台湾台语文学创作意识纷纷抬头,路寒袖于90年代亦积极参与台语“雅歌”的创作,诗的语言便从华语诗转为台语诗歌尝试。其台语诗歌清新典雅,意境优美,如其与作曲家詹宏达合作的<画眉>。其诗歌创作题材触及面向包含男女情感刻划、社会历史事件关怀与竞选歌谣,如<春天个花蕊>。

随着影像时代的来临,路寒袖运用他在摄影的专长,走向另一种文学传播途径──摄影诗。由影像结合诗的创作,两者各自具有其独特性却又相辅相成,结合出新型态的作品。“摄影之于路寒袖,就跟写诗一样”,这两者的形成,都早早取决于内心的快门与光圈的巧妙搭配,一张张单纯的图像,保留了想像空间给读者,又可以从诗人的视界透过文字点缀,给读者更深刻的体会。

2001年至2008年期间,为了让大众更认识台湾,提倡玉山学一人文活动,其理念如下:

"台湾长期以来在教育政策上偏颇,造成了一个荒谬的现象:台湾人反而不认识台湾。2001年起深切的体会到,可以用一种运动的方式,让我们台湾人重新认识我们生长的这块土地。玉山不只是台湾最高峰,也是东北亚最高峰,它的海拔有三千九百五十二米高,具备指标性的广告明星地位,又设有玉山国家公园,因而其相关设施与生态保护都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因此,带着一般民众或文化界的人去登玉山,是一种手段也是目的。登玉山的目的是要让大家认识玉山,让大家从感情上爱台湾,而不是从口舌上来爱台湾。爬玉山前,一定要先上课,要先认识玉山,认识玉山的地形、地质,认识玉山的生态,包括以玉山为生活场域的布农族,与其相关的文化、风俗、历史。运动主要施行期间为2001年至2008年。很多参与运动的学员,也因而更认识台湾,也开始以更积极的态度或是实践的方式,来参与台湾的生态、环保与更深刻的人文省思。" ——节录自:诗人路寒袖谈“玉山学”

1990 张景洲〈针线情〉 · 1990 李安修〈老兵卖冰〉 · 1991 叶薇心*〈别让地球再流泪〉、林央敏#〈呒通嫌台湾〉 · 1992 林秋离*〈我从南方来〉、徐锦凯#〈牵阮的手〉 · 1993 李子恒*〈牵手〉、吴念真#〈戏棚脚〉 · 1994 姚若龙*〈最浪漫的事〉、路寒袖#〈画眉〉 · 1996 姚若龙*〈永远相信〉、路寒袖#〈思念的歌〉 · 1997 熊天平、赵俊杰〈火柴天堂〉 · 1998 蔡振南〈花若离枝〉 · 1999 林夕〈脸〉

2000 雷光夏〈原谅〉 · 2001 那英〈心酸的浪漫〉 · 2002 方文山〈威廉古堡〉 · 2003 李焯雄〈爱〉 · 2004 宋岳庭〈Life's a Struggle〉 · 2005 锺永丰〈临暗〉 · 2006 胡德夫〈太平洋的风〉 · 2007 锺永丰〈种树〉 · 2008 方文山〈青花瓷〉 · 2009 巫宇轩〈电车内面〉

2010 林夕〈开门见山〉 · 2011 李宗盛〈给自己的歌〉 · 2012 武雄〈阿爸的虱目鱼〉 · 2013 焦安溥〈玫瑰色的你〉 · 2014 李宗盛〈山丘〉 · 2015 李焯雄〈不散,不见〉 · 2016 吴青峰〈他举起右手点名〉 · 2017 陈信宏〈成名在望〉 · 2018 宋冬野〈郭源潮〉 · 2019 李宗盛〈新写的旧歌〉 ·

相关

  • 胰岛素疗法碳水化合物计数法(Carbohydrate counting,或carb counting)是糖尿病患者制订饮食计划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是一种计算一日正餐和点心中的碳水化合物克数或食物份数大小的方法
  • 《手术两百年》《手术200年》(又称《手术两百年》,英语:Two Hundred Years of Surgery)是中国第一部以医生视角系统展现人类与疾病做斗争的科学纪录片。《手术200年》由陈子隽担任总导演,池建新
  • 三次文献三次文献也称三级来源、三次资料,是选用大量有关的文献,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它通常是围绕某个专题,利用二次文献检索搜集大量相关文献,对其内容进行深度加工
  • 大分子高分子(Macromolecule)化合物是一个非常大的分子,如蛋白质,通常由较小的亚基(单体)的聚合产生。它们一般由数千或更多的原子组成。通过一定形式的聚合反应生成具有非常高的分子量
  • 布里斯托尔大学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位于英格兰西部布里斯托市的一所英国大学,其历史可追溯到1876年建立的布里斯托大学学院。该校是英国老牌顶尖大学“红砖”高等学府之一,也
  • 北红河红河(英语:Red River,法语:Rivière Rouge),是美国与加拿大边境上的一条北美洲河流。会合伯私德所思河(英语:Bois de Sioux River)与水獭尾巴河(英语:Otter Tail River)形成。红河向北流
  • 依附理论 (国际政治经济学)Portal:政治 依赖理论(英语:Dependency Theory),或称作依赖学派(Dependency School),是1960年代晚期由拉丁美洲学者所提出的国际关系与发展经济学理论。其将世界划分为先进的中心
  • Intel 8018780187() 数学辅助处理器Intel 80186CPU. 不能与80188一起工作, 因为80188具有8位数据总线; 80188只能使用8087。 80187并不是与80186和80188同时推出,但实际上是在80287和803
  • 佩尔·拉格奎斯特佩尔·拉格奎斯特(Pär Lagerkvist,1891年-1974年),瑞典作家,1940年获选接替维尔纳·冯·海登斯坦成为瑞典学院院士(第8席),曾以《大盗巴拉巴》获得195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拉格奎斯特
  • 朱有济朱有济(1886年-1960年),字作舟,别号龙沙散人。天津人,祖籍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好京剧,与王庾生、刘叔度并称“天津票界三杰”。早年毕业于南开学校。曾任山东省盐运使、上海造币厂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