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磁阻效应

✍ dations ◷ 2025-08-02 20:15:07 #固体物理学,磁学,凝聚体物理学,物理现象

巨磁阻效应(英语:Giant Magnetoresistance,缩写:GMR)是一种量子力学和凝聚体物理学现象,磁阻效应的一种,可以在磁性材料和非磁性材料相间的薄膜层(几个纳米厚)结构中观察到。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发现巨磁阻效应(GMR)的彼得·格林贝格和艾尔伯·费尔。

这种结构物质的电阻值与铁磁性材料薄膜层的磁化方向有关,两层磁性材料磁化方向相反情况下的电阻值,明显大于磁化方向相同时的电阻值,电阻在很弱的外加磁场下具有很大的变化量。巨磁阻效应被成功地运用在硬盘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商业应用价值。

物质在一定磁场下电阻改变的现象,称为“磁阻效应”,磁性金属和合金材料一般都有这种磁电阻现象,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电阻率在磁场中仅产生轻微的减小;在某种条件下,电阻率减小的幅度相当大,比通常磁性金属与合金材料的磁电阻值约高10余倍,称为“巨磁阻效应”(GMR);而在很强的磁场中某些绝缘体会突然变为导体,称为“超巨磁阻效应”(CMR)。

如右图所示,左面和右面的材料结构相同,两侧是磁性材料薄膜层(蓝色),中间是非磁性材料薄膜层(橘色)。

左面的结构中,两层磁性材料的磁化方向相同。

右面的结构中,两层磁性材料的磁化方向相反。

巨磁阻效应在1988年由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的彼得·格林贝格和巴黎第十一大学的艾尔伯·费尔分别独立发现的,他们因此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格林贝格的研究小组在最初的工作中只是研究了由铁、铬、铁三层材料组成的结构物质,实验结果显示电阻下降了1.5%。而费尔的研究小组则研究了由铁和铬组成的多层材料,使得电阻下降了50%。

格林贝格和于利希研究中心享有巨磁阻技术的一项专利,他最初提交论文的时间要比费尔略早一些(格林贝格于1988年5月31日,费尔于1988年8月24日),而费尔的文章发表得更早(格林贝格于1989年3月,费尔于1988年11月)。费尔准确地描述了巨磁阻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而格林贝格则迅速看到了巨磁阻效应在技术应用上的重要性。

巨磁阻效应在高密度读出磁头、磁存储元件上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当存储数据的磁区越来越小,存储数据密度越来越大,这对读写磁头提出更高的要求。巨磁阻物质中电流的增大与减小,可以定义为逻辑信号的0与1,进而实现对磁性存储装置的读取。巨磁阻物质可以将用磁性方法存储的数据,以不同大小的电流输出,并且即使磁场很小,也能输出足够的电流变化,以便识别数据,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数据存储的密度。

巨磁阻效应被成功地运用在硬盘生产上。1994年,IBM公司研制成功了巨磁电阻效应的读出磁头,将磁盘记录密度提高了17倍,从而使得磁盘在与光盘的竞争中重新回到领先地位。目前,巨磁阻技术已经成为几乎所有计算机、数码相机和MP3播放器等的标准技术。

利用巨磁电阻物质在不同的磁化状态下具有不同电阻值的特点,还可以制成磁性随机存储器(MRAM),其优点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可以继续保留存储的数据。

除此之外,巨磁阻效应还应用于微弱磁场探测器。

相关

  • 酵母菌子囊菌门 Ascomycota p. p.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p. p.酵母(拼音:中国大陆:jiàomǔ、台湾:xiàomǔ;注音:中国大陆:ㄐㄧㄠˋ ㄇㄨˇ、台湾:ㄒㄧㄠˋ ㄇㄨˇ;英文:Yeast)是真核生物域
  • 日本日本犹太人(日语:日本のユダヤ人,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 拉脱维亚国家银行拉脱维亚银行(拉脱维亚语:Latvijas Banka)是拉脱维亚的中央银行,也是欧洲中央银行的会员之一,总部位于里加。在拉脱维亚使用欧元之前,拉脱维亚银行是拉脱维亚拉特的发行单位。
  • 巴图鲁巴图鲁(满语:ᠪᠠᡨᡠᡵᡠ,转写:baturu),有“英雄”、“勇士”之意,为满洲传统封号之一,后来成为清朝时期赏赐有战功之人的封号。因其用来表彰获封之人的武功,故而又有“勇号”之称。
  • 梅伍德梅伍德(英文:Maywood),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下属的一座城市。建市于1924年9月2日,面积 大约为1.18平方英里 (3.1平方公里)。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该市有人口27,395人。
  • 时间脉冲信号时间脉冲信号(英语:Clock signal),计算机科学及相关领域用语。此信号在同步电路当中,扮演计时器的角色,并组成电路的电子组件。只有当同步信号到达时,相关的触发器才按输入信号改变
  • 实蝇科实蝇科(学名:Tephritidae)是家蝇下目的一科双翅目昆虫。成虫一般体型不大,通常有黄、橙、褐、黑等色组成的斑纹,部分物种的前翅上带有网状斑纹。头大,触角短。其幼虫似蛆,常以柑橘
  • Bat'lethBat'leth(克林贡语:,粗略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
  • 黄素氧还蛋白黄素氧还蛋白(英语:Flavodoxin)是一种含有黄素单核苷酸的细菌电子传递蛋白。黄素氧还蛋白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具有五股平行的β-折叠以同一侧围绕着一个α-螺旋。此蛋白广泛分布于
  • 单原子碳链70年前,列夫·朗道从理论上预言不存在稳定的二维晶体。然而,最近科学家已制备出石墨烯,不仅向朗道理论提出了挑战,而且已观测到包括无质量载流子效应在内的一系列相对论量子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