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

✍ dations ◷ 2025-02-23 07:37:43 #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Clopidogrel,商品名为波立维(中国大陆)、保栓通(台湾)(Plavix)、氯吡多),分子式:C16H16ClNO2S,莫耳质量:321.82g/mol),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不良反应可有皮疹、腹泻、腹痛、消化不良、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严重粒细胞减少。怀孕期间不建议服用此药。作用机制: 氯吡格雷为一强而专一的血小板凝集抑制剂。血小板在粥状动脉硬化和血栓疾病的病理学上扮演重要之角色,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对于粥状动脉硬化和有粥状动脉栓塞病史的病人,可降低中风、心肌梗塞或其他因血管病变引起的死亡的发生率。氯吡格雷的作用为选择性的抑制血小板上ADP受体与ADP之结合,如此便会抑制经由ADP媒介的GPIIb/IIIa复合体的活化作用,进而抑制血小板凝集。氯吡格雷须先经过生体转换才可产生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除了ADP之外,对于其他可活化血小板的ADP拟似剂,氯吡格雷亦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氯吡格雷的作用主要是改变血小板上的ADP受体,此作用是不可逆的,因此,凡接触到氯吡格雷的血小板,在体内的寿命期间均会受到影响。合并阿斯匹灵使用,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可更降低其死亡率;于心导管治疗心肌梗塞,如置放支架等,进行前给予会有助益。1,3-茚满二酮(英语:1,3-Indandione): 氯茚二酮(英语:Clorindione) · 二苯茚酮(英语:Diphenadione) · 苯茚二酮(英语:Phenindione)低聚木糖(磺达肝癸钠(英语:Fondaparinux)、艾卓肝素(英语:Idraparinux))

相关

  • 药物治疗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药品指一切用作诊断、治疗、预防疾病
  • 真细菌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高G+C) 厚壁菌门 Firmicutes(低G+C) 无壁菌门 (无细胞壁)产水菌门 Aquificae 异常球菌-栖热菌门 Deinococcus-Thermus 纤维杆菌门-绿菌门/拟杆菌门 Fibro
  • 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加夫里洛·普林西波(塞尔维亚语:Гаврило Принцип;拉丁化:Gavrilo Princip,1894年7月25日-1918年4月28日),波斯尼亚人,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经过两个月的预谋,1914年6月2
  • 尼古丁尼古丁(英语:Nicotine),俗称烟碱,是一种发现于茄科植物的强效拟副交感神经生物碱,是香烟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主要致瘾成分,属于兴奋剂的一种。尼古丁是一种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英语:Nico
  • 胃壁细胞胃壁细胞((gastric) parietal cells)又称壁细胞、泌酸细胞,为分泌盐酸及内在因子之上皮细胞。这些细胞都位于胃之胃底(gastric fundus)衬里中之胃腺体(gastric glands)里。它们含
  • 国际电信联盟国际电信联盟(法语:Union Internationale des Télécommunications,简称 UIT; 英语: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简称 ITU)是一个国际组织,主要负责确立国际无线电和电
  •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英语:ionizing radiation)是指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的射线(粒子或波的双重形式)。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可以从原子或分子里面电离过程(Ionization)中
  • 黄酮黄酮类化合物(英语:Flavonoid,又称类黄酮)基于2-苯基色原酮-4-酮(2-苯基-1-苯并吡喃(英语:Benzopyran)-4-酮)骨架的黄酮类化合物,如右图所示,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现在则泛指
  • 接生员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接生员泛指一切从事接生工作,帮助产妇
  • 勿加泗勿加泗是印度尼西亚的城市,由西爪哇省负责管辖,位于该国东南部爪哇岛西部,面积210.49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2,378,21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298人。泗水万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