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桑黄
✍ dations ◷ 2025-05-15 07:46:35 #桑黄
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又称桑耳、桑臣,为锈革菌科桑黄属的物种,也是桑黄孔菌属的模式种。本种生长于桑属植物的树干上。具有抗氧化、抗发炎、提升免疫力、抗癌、护肝、抗失智症、心血管疾病预防、抗过敏 (过敏性鼻炎、湿疹、类风湿性关节炎)、舒眠、镇痛 (如经痛)、抑制尿酸及皮肤保养等功效。安全无毒性。桑黄为广效型且具有积极功效的药用真菌,中国大陆誉为“森林黄金”。真假桑黄不易分辨。市售数量较多的桑黄孔菌属是长在山杨树干的杨树桑黄 (S. vaninii) 以及长在丁香树干的暴马桑黄 (S. baumii)。真正桑树桑黄的药理活性优于杨树桑黄以及暴马桑黄。在中、日、韩广泛栽培的所谓桑黄子实体并非真正桑黄,而是杨树桑黄 (简称杨黄)。担子果多年生,无柄。蕈伞扁平(applanate)或凸面状(convex),质地坚硬。蕈伞背面褐色至近黑色,蕈伞腹面黄色,有圆形小孔,每mm间6-8个孔。菌丝属双系菌丝型(dimitic),生殖菌丝中隔 (septa),欠缺扣子体(clamp connections),偶有分支,呈无色或黄棕色,薄壁;骨骼菌丝黄色至黄棕色,无分支,厚壁。刚毛 18-35 × 7-14 μm。孢子广椭圆形,光滑,黄褐色,约4-5 × 3-4 μm。关于桑黄最早的药用记载可以追溯至东汉《神农本草》,当时记载为“桑耳”,文中提到桑黄具有抗发炎、止血、以及治疗妇女病功效。桑黄之名则最早出现于唐甄权所著《药性论》,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也有提到相关记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广岛与长崎地区遭到原子弹攻击,癌症比例增加。然而移居到女岛的居民在服用桑黄之后,罹癌比例较低。1968年,日本学者在动物实验上发现桑黄具有明显的抗癌功效。韩国也于1984年支持桑黄研究,并于1997年核可桑黄菌丝体为抗癌药品。中国利用桑黄的记载长达千年,但桑黄的分类学却长期混沌不明。自1939年邓叔群院士的《中国高等真菌》到2010年期间戴玉成的中国刺革菌科研究,都没有文献或标本记载中国境内有长在桑树上的桑黄。日、韩学者以裂蹄热带孔菌(Phellinus linteus)作为桑黄的学名,但其实该物种分布于中美洲,东亚并无野生纪录。因此当时中国学者认为中、日、韩所产的桑黄应该是暴马子(Phellinus baumii)。但暴马子生于丁香树上,而非桑树上。2012年,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吴声华博士等在研究后认为桑黄为纤孔菌属中一未曾发表过的物种,故将其发表为 Inonotus sanghuang 。2016年,吴声华等人发表新属桑黄孔菌属(Sanghuangporus),以该种为模式种,桑黄的拉丁学名因此改为Sanghuangporus sanghuang。本种分布于中国大陆、韩国、日本,缅甸以及台湾。
相关
- 失调共济失调(英语:Ataxia)是指缺乏规律,或者为笨拙,为一种神经疾病上的特征。失调可以广泛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任何其中一环出状况所表现的病征,例如掌管运动和平衡的小脑
- 螺旋体螺旋体门(Spirochaetes)是一类很有特点的细菌,具有长的螺旋形盘绕的细胞。它们独具细胞全长、在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的鞭毛,称为“轴丝”(axial filament)。螺旋体可以通过轴丝产生
- 脂肪脂肪是室温下呈固态的油脂(室温下呈液态的油脂称作油),多来源于人和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是一种羧酸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与糖类不同,脂肪所含的碳、氢的比例较高,而氧的比
- 色素色素(英语:pigment),有时称颜料,是能使物体染上颜色的物质。色素之所以会显示出颜色,在于它们能够反射或吸收某些波长的可见光的颜色。白光在光学频谱大约是混合了从375纳米到780
- ICD-11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简称ICD-11),或称
- Health Level 7HL7指的是一组用于在各种医疗服务提供者所使用之软件应用程序之间,传输临床和管理数据的国际标准。这些标准侧重于应用层,即OSI模型中的“第7层”。 HL7标准由国际标准组织Hea
- 上升流上升流,或称为涌升流,是一种海洋学现象,是由风力驱动温度较低、密度较大、通常富含营养的海水流向海表面,取代温度较高、通常缺乏营养的表层海水。上升流至少有五种类型:沿岸上升
- 利托那韦利托那韦,市面贩售药名为Norvir,是一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和其他药物共同治疗艾滋病。 这样的治疗方式被称作高效能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 -通常低剂量利托那韦会搭配蛋白酶
- 恋尸癖恋尸,是个人对尸体表现爱恋或性吸引的现象。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把恋尸列为“性欲倒错”。但是恋尸行为的含意显然颇为多样。研究者在访谈恋尸者
- 第三心音在心脏生理学中,第三心音(英语:Third heart sound,S3)是一种心音,由于其为心动周期第三个出现的心音而得名。第三心音是一种少见的额外心音,发生于主要心音"lub-dub"心音(第一心音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