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触控

✍ dations ◷ 2024-07-01 05:02:58 #多点触控
多点触控 (Multitouch,也称Multi-touch) 意即一些让电脑使用者透过数只手指达至图像应用控制的输入技术。要使用多点触控技术,装置必需配备触屏或触摸板,同时需装载可辨认多于一点同时触碰的软件,相较之下,标准的触控技术只能辨认一点,是其之间最大的分别。 能让电脑感受到物理上的触碰的事物包括:热力、指压、高速摄影机、红外线、光学感应、电阻改变、超声波接收器,微音器、激光波幅感应器及影子感应器等。。现时已有若干多点触控的应用及计划。有些目的是令输入更个性化(例如:iOS设备、MacBook系列、Android手机和平板),不过这种技术最主的目的是带来人机互动新时代。多点触控技术分为很多种,但以下列4种较成熟。首先由微软在他们的LaserTouch专案中推出,并由NUIGroup社群继续发展。该技术运用红外激光设备把红外线投影到屏幕上。当屏幕被阻挡时,红外线便会反射,而屏幕下的摄影机则会捕捉反射去向。再经系统分析,便可作出反应。屏幕的夹层中加入LED光线,当用户按下屏幕时,便会使夹层的光线造成不同的反射效果,感应器接收光线变化而捕捉用户的施力点,从而作出反应。这是由微软所开发,原理与Microsoft Surface相似。运用投影的的方法,把红外线投影到屏幕上。当屏幕被阻挡时,红外线便会反射,而屏幕下的摄影机则会捕捉反射去向。再经系统分析,便可作出反应。屏幕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镜头,来接收用户的手势改变和触点的位置。经计算后转为座标,再作出反应。多点触控技术于1982年由多伦多大学发明的感应食指指压的多点触控屏幕。同年贝尔实验室发表了首份探讨触控技术的学术文献。1984年,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一种能够以多于一只手控制改变画面的触屏。同时上述于多伦多大学的一组开发人员终止了相关硬件技术的研发,把研发方向转移至软件及界面上,期望能接续贝尔实验室的研发工作。1991年此项技控取得重大突破,研制出一种名为数码桌面的触屏技术, 容许使用者同时以多个指头触控及拉动触屏内的影像。1999年, Fingerworks的纽瓦克公司的经营者特拉华大学学者约翰埃利亚斯和鲁尼韦斯特曼,生产了的多点触控产品包括iGesture板和多点触控键盘。 经过多年维持专利的iGesture板和多点触控键盘,终于在2005年,被苹果电脑(现已改称苹果公司)收购了。踏入二十一世纪,相继有不同公司对这项技术作进一步研发。2007年,苹果及微软公司分别发表了应用多点触控技术的产品及计划-iPhone及Surface Computing,令这项技术开始进入主流的应用。特别是iPhone,应用这种输入界面让使用者能大大扩大可操纵的比例言,引起大众对使用多点触控电脑的兴趣。继微软Surface Computing后,SONY亦发表采用Atracsys多点触控技术界面的产品SONY atracTable。多点触控技术将会变得愈来愈普遍。例如,2006年发售的带有多点触控技术的手机由21万部,增至2012年的2100万部。多点触控技术不仅应用在触摸板或鼠标,现今主要发展将此技术用于内嵌触控式萤幕上使用,例如电脑与显示器等产品。2009年,苹果公司推出新鼠标Magic Mouse,采用承袭自iPhone、iPod Touch、MacBook的多点触控技术,把所有鼠标按键、滚轮都拿掉,只以一整片多点触控板,就能提供等同一般鼠标的左、右键,以及360度滚轮功能,并能以两指操作更多手势功能。

相关

  • 柳氮磺胺吡啶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缩写为SSZ,是一种磺胺类药物,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以及克罗恩病。柳氮磺胺吡啶最早于1950年在美国获批上市,目前仍然是治疗类风湿
  • 祝由十三科祝由十三科,又称祝由科、祝由术,是古代医术的流派,即“祝说病由”,不需用针灸或药来治病。祝由科,自元代即列入太医院十三科。祝由二字,最早见于医书《素问》,谓上古之人治病,不用打
  • 结膜结膜(conjunctiva)为眼部的一部分,位于眼睑内,并被覆于巩膜(眼白)表层。结膜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柱状上皮,并含有杯状细胞。结膜可分泌黏液和泪液来润滑眼球,然而其分泌的泪液量比泪
  • 空鼻症空鼻症候群,简称空鼻症,(英语:Empty Nose Syndrome,缩写:ENS),在耳鼻喉科学中指的是通过鼻甲切除术(英语:Turbinate reduction surgery)过度切除鼻甲(英语:turbinate)(通常为下鼻甲)后所造成
  • 安那托利亚语族安那托利亚语族是印欧语系下的一族语言(在有些分类中,此族不属于印欧语系,但极为接近)。此语族语言曾在小亚细亚使用,目前已消亡,包括赫梯语、卢维语(“赫梯象形文字”使用的语言)和
  • CDK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或周期素依赖性激酶(英语: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是一个蛋白质激酶家族,因其在细胞周期中的调控作用而首次被发现,该蛋白家族也涉及转录调控、mRNA加工
  • 飞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八十三个(九划的则为第八个)。就正体中文中,飞部归于九划部首,而简体中文则归在三划。飞部只以左方、下方为部字。且无
  • 征服及购买美利坚殖民地,又称美国海外属地或美国属地,是指美国除了联邦州与华盛顿特区以外的所有地,它们之间与美国的关系各有不同。阿拉斯加与夏威夷最终成为美国联邦的一州。而现在的美
  • 廖国男廖国男(1944年11月16日-),美国大气物理学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廖国男于1965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1966年赴美国留学,1970年获纽约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他曾在美国国
  • Rosenmund还原反应Rosenmund还原反应(罗森孟还原法;罗斯曼得还原法)酰氯在部分失活的钯催化剂(Pd/BaSO4)作用下用氢气进行还原,得到相应的醛。反应由德国化学家 Karl Wilhelm Rosenmund (1884-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