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帆船

✍ dations ◷ 2025-08-13 19:06:09 #帆船

克拉克帆船(Carrack,又译大帆船、卡拉克帆船或卡瑞克帆船,西班牙语作Carraca)为一款在15世纪盛行于地中海的三桅或四桅的帆船。它的特征就是其巨大的弧形船尾,以及船首的巨大斜桅。而它在前桅及中桅装配了数张横帆,后桅则配上一面三角帆。

克拉克帆船是欧洲史上第一款用作远洋航行的船舰,这是因为它的庞大体积能够在汪洋大海中保持稳定;此外,它被划分大量空间,得以摆放足够远洋航行的物资。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海上强权就是在15至16世纪期间使用这种帆船来进行远洋探险,并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殖民地。在法国,这种船被称为“Caraque”或“Nef”,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则皆称为“Carraca”(意思都是“船”)。

“克拉克”这一个名称最早可以追溯至中世纪传入欧洲的阿拉伯语,以及希腊文κέρκουρος(kerkouros)一词(即“驳船”之意),当时的欧洲人以之来把新研发的大型帆船命名。大约在1300年,欧洲人改良了当时往来地中海的柯克帆船,由一桅增加至三至四桅。此外,人们也在它身上增加了船首斜桅,以及减低的艉楼的高度,令它更便于在海战发挥威力。后来在16世纪初,它更被安装了多层的甲板,以便于安装更为巨大的炮座,增加威力。而克拉克帆船的改良更为海上战争带来了新元素,海上战争不再单是两船间短兵相接及弓箭互发的模式,而转变为更具威力的炮战,亦引伸出后来战列舰的形成。而克拉克帆船精良的装备亦令欧洲殖民者得以进占多个地区,建立海上霸权,主宰整片海洋。

可是,当遇上强风时,它那庞大的体积亦会容易出现重心倾斜,令船只坍塌。

在十六世纪末,克拉克帆船已经进一步演变成盖伦帆船而渐渐没落于航海历史。然而,它却促成了欧亚之间的海上交通,以及震动整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为世界交通发展史写下光辉的一页。克拉克帆船持续被使用至十七世纪。

相关

  • 痤疮痤疮(英语:acne、拼音:cuó chuāng、注音:ㄘㄨㄛˊ ㄔㄨㄤ);也称为寻常性痤疮(拉丁语:acne vulgaris),在毛囊被死皮细胞和来自皮肤的油脂堵塞时出现。 它的特点是黑头或白头、疙瘩、
  • 肠吸虫布氏姜片虫(学名:Fasciolopsis buski),简称姜片虫,是一种外观极像薄切姜片的中、大型寄生虫。为完成一代生活,这种虫必须在环境适当的淡水螺体内发育,再以常见的水生植物作第二轮的
  • 印度数学印度数学在公元前1200年 于印度次大陆出现,到18世纪结束。在印度数学的古典时期(公元400年至1200年),阿耶波多、婆罗摩笈多、婆什迦罗第二和伐罗诃密希罗等学者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穆奎格德尼·穆肯格雷·穆奎格(法语:Denis Mukengere Mukwege,1955年3月1日-),刚果民主共和国妇科医生,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法语区)医学博士,2018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创立并服务于位于刚
  • 陈四清陈四清(1960年4月-),湖南湘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家。现任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 (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基建专业。1990年8月加入中国银行。
  • CIsub4/sub四碘化碳、四碘甲烷(分子式:CI4),是四卤甲烷的一种,室温下为亮红色晶体,是少见的深色甲烷衍生物之一。其分子中仅含碳2%。四碘化碳分子为正四面体型,C-I键长为2.12±0.02Å,分子内I-
  • 大火成岩省大型火成岩区也译作大火成岩省,是在地壳中规模非常巨大的火成岩的堆积,包括侵入或喷出(英语:entrusive)。1992年,研究者首次使用这个术语来描述面积大于100,000平方千米的火成岩堆
  • 深圳图书馆深圳图书馆(Shenzhen Library)是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一座图书馆,位于福田区福中一路,前身是“宝安县图书馆”。新馆是深圳市政府投资兴建的大型现代文化设施,占地29,612平方米,总建
  • 南充市南充市,古称果州、顺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市境东邻达州市、巴中市,北连广元市,西界绵阳市、遂宁市,南接广安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北部为川
  • 肯·萨拉查肯·萨拉查(Ken Salazar,1955年3月2日-)美国政治人物、农场经营者、以及环境保护主义者,也是第50任美国内政部长。此前他担任科罗拉多州的参议员,隶属民主党籍。萨拉查原先担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