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音尼布(1863年-1937年),叶赫那拉氏,满洲正蓝旗,生于大清北京,辛亥革命后,改汉名叶潜,字鹤伏,又字荷汀,号诗梦居士,以叶诗梦之名为人熟知。他精擅古琴,也是书法家与中医师。
同治二年(1863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子时叶诗梦出生,是家中第三子。其父瑞麟在他出生那年调任广州将军,因此其童年基本在广东度过:35。1872年跟随塾师刘蓉斋学琴,后来又跟随祝桐君学琴。他在《诗梦斋琴谱》自序中说::36
1874年八月初十其父逝世,不久后他跟随长兄怀塔布扶柩回籍:36。1875年回京之后,他住在东厂胡同的故居漪园。怀塔布以父恤擢四品京堂,而叶诗梦年则获授员外郎,1877年选补裕陵工部员外郎,1880年调理藩院员外郎,任东陵慈禧普陀峪陵工监修官。1882年秋游盘山,因遇到暴雨寄宿万松寺,在这里获得古琴“昆山玉”:37。按他自己的说法,“余斋中蓄琴百余张,清脆圆灵,以昆山玉为第一”:38。1885年在漪园随孙晋斋(1820-?)学琴:38。
1894年因皇陵竣工,他被奏保为候补道,1897年充神机营委员:38。次年秋游翠微山,在龙王堂得到一根枯木,用它做成古琴“霹雳”:39。
1900年因庚子之役,藏琴几乎丢尽。他携带昆山玉和九霄环佩两张琴出城避难时,昆山玉被西洋士兵用军刀砍伤。《诗梦斋琴谱》说:“斋中所蓄琴百余张,庚子后只余六张”,即宋昆山玉、唐九霄环佩、宋风入松、唐鸣玉、宋归凤和霹雳:39-40。同年秋,到北新桥桃条胡同避难:40。
1901年回到漪园,这时的漪园已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他在修葺之后将名字改为余园,取“劫后余存”之意。同年秋,叶诗梦移居成趣园。:41
他和詹天佑是同学,曾学习过理工科知识,1903年创办宫内电灯公所。1904年他把余园对外开放参观,在园内开设了饭庄、茶馆和照像馆。:411905年在宜昌随一位渔人学习了《圯桥进履》。:41
1908年叶诗梦获保荐,为江苏试用道,并兼银钱局总办:42。1909年在江宁随黄勉之学习《羽化登仙》。1910年5月,他为拙政园的八旗直奉会馆内玲珑馆匾“玉壶冰”。不久后补授河南开归陈许郑道,兼河工及官钱局事务。后来又改署河南劝业道:43。
民国之后,他改名潜,字鹤伏,号诗梦(“师孟”谐音),以教授古琴、行医为生:43。1931年溺血,女儿叶霜鸿寻方救治,得以痊愈:44。1935年正月,他再北平开设琴社鹤伏艺术传习所。次年高罗佩到他隆福寺的家中学琴。:44
叶诗梦晚年家境衰落严重,他的六张名琴中有五张已经卖掉,唯一一张昆山玉也常年典当在外。1937年他感到身体不适,他的学生汪孟舒斥巨资购回昆山玉,但不久叶诗梦病情加剧,请多位中医、西医治疗都没有效果。三月三十一日午后,眼睛已无法张开,也不能说话了。四月初一于北平去世,留有两女叶霜鸿、叶耆生。:45
叶诗梦的古琴老师有很多,包括孙晋斋父子、祝桐君、张瑞珊、李湘石、云鹤道人等。:42他曾教授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古琴,是古琴传入现代欧美的开端。此外,管平湖也曾随他学琴:96。
由于家境显赫,叶诗梦的藏琴一度达120多张,其中“昆山玉” 、“九霄环佩” 、“风入松” 、“鸣玉” 、“归凤” 、“霹雳”这六张最好,他也因此自号“六琴斋主” 。:96。
他的老师张瑞珊的儿子张莲舫说::39
他写有《诗梦斋琴谱》、《诗梦斋诗文集》、《诗梦斋日记》、《张船山华新罗诗集联》及《医药杂录》等作品,但死前都没有出版。: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