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

✍ dations ◷ 2025-07-15 19:30:15 #俯冲
隐没带(英语:subduction zone),也称“俯冲带”、“消减带”、“隐没带”,指地球的岩石圈中对流的沉降流(downwelling)所在的地区。隐没带存在于聚合板块边缘(convergent plate boundary)。海洋板块扩张到大陆板块边缘,因为海洋板块较重,会沉入大陆板块之下,形成聚合板块边缘。地球的岩石圈、海洋板块、沉积层以及被困住的水分就是经由隐没带回收到地幔深处的。目前地球是唯一已知有隐没带的行星,金星与火星都没有隐没带。但是根据1999年火星全球探勘者号(Mars Global Surveyor)对火星磁场的观察发现,火星早期可能有板块活动,但尚未得到确认。没有隐没作用(subduction),地球也不会是现在的样子。没有隐没带,地壳不会分化出大陆与海洋,所有的固体地球也都会被一个全球性的大海洋所覆盖。岩石圈(地壳加上上部地幔的坚硬部分)与软流圈的密度差造成隐没作用。岩石圈比地幔的软流圈部分的密度要高的时候,岩石圈容易沉入地幔里,形成隐没带;而隐没作用在岩石圈密度比软流圈小的地方会遭到抵抗。岩石圈的密度比其下的软流圈的密度大或是小取决于相关地壳的性质。地壳的密度总是比软流圈或是地幔的岩石圈部分的密度来得小。然而因为大陆地壳总是比海洋地壳厚,密度也总是比海洋地壳小,大陆岩石圈的密度也总是比海洋岩石圈的密度小。海洋岩石圈的密度通常比软流圈大。例外的情况发生在大片的洪流玄武岩(flood basalt),又称为“大型火成岩区(large igneous provinces(简称LIPs))”。这类例外的情况会造成海洋地壳极度增厚,浮力太大而无法隐没。当在下沉板块之上的岩石圈浮力太大无法隐没时会产生碰撞,因此有这句常说的话:隐没作用引起造山运动。隐没带与地球最深的地震有关。地震通常发生在地壳较浅、较容易碎的部分,深度通常浅于20公里。然而在隐没带发生的地震深度可达到700公里。这些地震的震源勾勒出了一块 向内陆倾斜的地震活动地区,称为Wadati-Benioff带(英语:Wadati-Benioff zone)(中文或称“瓦班氏带”、“班氏带”或“班尼奥夫带”)。Wadati-Benioff带勾勒出了下沉的岩石圈。地震层析成像法(seismic tomography)也帮助人们勾勒出没有地震的地区的下沉的岩石圈。一些隐没的板块似乎没有办法穿透到地幔主要的位于深约670公里的不连续面,而其他一些隐没的海洋板块可以一直穿透到地核与地幔的交界处。位于地幔中深度410公里与670公里的地震不连续面被隐没带深处较冷的下沉板块所扰乱。隐没作用会形成海沟,例如马里亚纳海沟。海沟处在一个板块开始沉降到另一个板块的地方。隐没带上方的火山通常位在一个弧状链中,如圣赫伦那山及富士山,因此有“火山弧”、“ 岛弧”这些名词。不是所有的“火山弧”都是弧状的,海沟与“弧”可以是直线状的。

相关

  • 同义词同义词(synonym)或者更学术性的称呼同义异形是世界上各种语言都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指的是表达的意义相同或相近,但是表达形式不同的词汇。例如厕所和“茅房”就是不同词汇表示
  • 色弱色盲(英语:Color blindness),又称色觉辨认障碍(英语:Color vision deficiency),是指看见颜色及辨别颜色的能力减退的状况。色盲有可能造成学习困难 ,购买水果、挑选衣物,及辨识交通号
  • 地质时代表地质年代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的时间单位,通常在地质学和考古学中使用。地质年代共分为六个时间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是宙/元(eon)、代(era)、纪(period)、世(epoch)、期(age)、时 (chron
  • 双壳类双壳纲(学名:Bivalvia),又名斧足纲或瓣鳃纲,是软体动物门的一个纲,生于海洋及淡水地区因有两片贝壳而得名。现存有9200种左右,体长达135厘米。本纲动物的头部已经退化,足部呈斧状,体
  • 爱尔兰语爱尔兰语(Gaeilge na hÉireann),在英语中也称为Irish、Gaelic、Irish Gaelic或Erse(此语汇是借用自苏格兰语),因此在汉语中爱尔兰语也有“盖尔语”、或“爱尔兰盖尔语”等其他译
  • 圣菲圣菲(英语:Santa Fe,纳瓦霍语:Yootó),是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州府,它的名字来自于西班牙语,是“神圣的信仰”的意思。2000年人口普查时它有62,203居民。它也是圣菲县的政府所在地。为了
  • 实践实践可能指:
  • 自信自信就是自我肯定,在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中,一个人的自我肯定(Self-confidence)与其对个人的判断、能力、权力等的自我肯定有关。自信也可以表达一个人的信心很高, 有信心去做到达到
  • 杜聪明杜聪明(1893年8月25日-1986年2月25日),字思牧,大清福建台湾省台北府淡水县三芝人,台湾医师、医学教授,京都帝国大学医学博士,台湾史上首位医学博士(MD, PhD)。高雄医学院(今高雄医学大
  • 九三炮战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九三炮战爆发于1954年9月3日,炮战地点为中华民国福建省金门县。该炮战属于1950年代国共内战的一部分,为1949年古宁头战役之后至1954年间,最大的炮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