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率图灵机

✍ dations ◷ 2025-11-24 13:51:27 #计算机科学中未解决的问题,计算模型,概率复杂度理论,图灵机

在计算复杂性理论内,几率图灵机是一个非决定型图灵机,在每个转折点根据某种概率分布随机选择某种可行的转变(transition)。

在转变是均匀分布几率的例子里面,我们可以定义为决定型图灵机多了一个新增的"写入"指令,这一个写入指令的值是所有图灵机能用符号的均匀分布几率选择出的符号 (概括地说,这个写入指令以相同的几率在纸带上面写入'1'或者'0'。) 另一个常用的定义是多了一条,上面布满了许多随机位元值的确定型图灵机。

所以,几率图灵机可以有随机的结果(与决定型图灵机不同);给定一个输入和一个状态机,机器运作的时间长度会不同,或者甚至不会停止; 甚至,这机器可能在这一次操作下回传为接受,下一次相同的输入值却回传为拒绝。

因此如何去理解被一个几率图灵机接受字串的方式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定义。 同时也有许多种因为我们对accept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了许多的多项式时间随机复杂度类,包含了 RP,Co-RP,BPP and ZPP。 如果我们把多项式时间的限制改成对数空间的限制,我们则有了跟上面雷同的RL,Co-RL,BPL,和ZPL。如果我们同时限制两者,则有了RLP,Co-RLP,BPLP,和ZPLP。

随机计算对于定义大多数的交互式证明系统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验证者机器需要随机性来避免被全能的证明者预测或者欺骗。 例如说,IP这个类别等同 PSPACE,但是如果把验证者的随机性移除,我们就只有NP,一个一般而言相信(但尚未证明)是比起IP要小的复杂度类。

复杂度理论的其中一个重点问题是:是否随机性增加了算法的能力? 换句话说,是否有问题在多项式时间内可以以概率图灵机解决但是不能以决定型图灵机解决?或者是决定型图灵机可以在至多只有多项式时间的变慢之下,完全的模仿随机图灵机的动作?现今的研究者大部分相信后者,这同时可以推出 P = BPP。相同问题的对数空间(log space)版本(是否L = BPLP?)则比起多项式时间版本更被广泛相信为真。另外,随机性给予交互式证明系统的力量,以及对困难问题所能建立更简单的算法的特质,例如多项式时间内的质数测试(primality testing)和对数空间的图相连测试(graph connectedness testing),又隐含着随机性是有可能增加计算能力的。

量子计算机则是另一种先天就具有着几率性质的计算模式。

相关

  • 费尔蒂综合征费尔蒂综合征(英语:Felty's syndrome,缩写作 FS)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别的三联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脾脏肿大(英语:splenomegaly)和血液的嗜中性白血球太少。它好发于
  • 吸收光谱吸收光谱是材料在某一些频率上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事件所呈现的比率。实际上,吸收光谱是与发射光谱相对的。每一种化学元素都会在几个对应于能阶轨道的特定波长上产生吸收线,因此
  • 物部守屋物部守屋(?-587年7月)是日本飞鸟时代的政治家,官职为大连(伴造出身的有力豪族)。物部守屋出身于当时朝廷中的有力氏族物部氏,其父亲为物部尾舆,母亲为弓削氏之女阿佐姬。物部守屋同其
  • 氟磺酸氟磺酸(化学式:HSO3F),或称氟代硫酸,是通用的强酸之一。其分子结构以HSO3F描述较恰当,可以强调它和硫酸(H2SO4)的关系。HSO3F是四面体型分子。氟磺酸是流动性强的无色液体。它可溶于
  • 佛经翻译佛经翻译指的是将佛经从梵语或其它西域语言翻译成汉语的程序。亦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件大事,所翻译出的佛经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及贡献。佛经翻译事业开始于东汉,至前秦苻坚开
  • 莱芒湖莱芒湖(法语:lac Léman),又称日内瓦湖(lac de Genève),是西欧的重要湖泊。莱芒湖略呈新月形,湖北岸和东西两端分属瑞士沃州、瓦莱州和日内瓦州,南岸则属于法国上萨瓦省。瑞士和法国
  • 社会有机体论社会有机体论是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观点,即一个社会或社会结构被视为一个“活的有机体”。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特征的关系,例如法律、家庭、犯罪等等,当它们与其
  • 陈甲寅陈甲寅(印尼语:Indra Wijaya,1974年3月16日-),印尼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后来代表新加坡。从国际赛退役后,他担任教练。 陈甲寅出生于一个羽毛球家庭,他的兄弟姐妹陈甲亮、陈甲志(英语:Rend
  • 罗梅什·钱德拉罗梅什·钱德拉(印地语:रोमेश चंद्रा,英语:Romesh Chandra;1919年3月30日-2016年7月4日)是印度共产党领袖,曾任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1919年3月30日出生。曾在拉合尔和英
  • 奥本海默极限奥本海默极限(TOV极限,也叫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极限)即是中子星的质量上限,类似于白矮星质量上限的钱德拉塞卡极限。罗伯特·奥本海默和乔治·沃尔科夫得到的中子星质量上限约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