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环境保护局

✍ dations ◷ 2025-06-29 01:52:51 #台北市政府,台湾环境保护,环境保护部门,台北市信义区的政府机关

台北市政府环境保护局(简称环境保护局、环保局),在1968年成立,是台北市政府所属的一级机关。

台北市政府环境保护局为了保护台北市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其组织的变革,莫不以防治公害、维护环境清洁为考量。

1968年7月1日,台北市改制为院辖市。同年10月23日,“台北市水肥处理委员会”及原属台北市政府卫生局之“清洁大队”合并成立“台北市环境清洁处”,设第一至四科、主计室、人事室,办理空气、水污染防治及垃圾、水肥清运处理,督导考核、主计、人事等事项,下设水肥处理大队、16个区清洁队、1个保养厂。

1970年5月增列家禽、家畜禁止饲养及取缔职掌,增设安全室;1971年5月增设检验室、总务室及研究发展考核室。1973年6月裁撤研究发展考核室,保养厂修正名称为修车厂。嗣因政府鉴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必须积极保护环境、推行公害防治、改善国民生活环境当作政务上之重要措施,1979年4月19日第1627次行政院会议通过《加强台湾地区环境保护方案》,本案中规定省及院辖市需设置环境保护局;本府乃奉行政院1982年5月第7567号函核定,于1982年7月1日将环境清洁处改制成立环境保护局,并增加噪音、振动与病媒、毒性物质管制等项业务,增置第二科。1983年续增设垃圾卫生掩埋场。为了加强违反环境保护法规案件稽查、取缔、告发执行及裁决事项,于1984年2月1日增设卫生稽查大队为附属机关。

1986年5月增设第四科以规划日益重要之垃圾处理、垃圾处理工程等业务,并增置副局长1人。

1987年5月1日成立内湖垃圾焚化厂,该厂不但是国内首座焚化厂,亦为当时14项重要经济建设之一;其成立目的,乃利用现代化之设备及最新焚化技术,以减少垃圾体积,节省掩埋空间,有效控制二次污染,并回收能源。复因应“焚化为主,掩埋为辅”的政策及有效纾解本市日益严重垃圾处理问题,于1989年7月1日及1991年7月1日相继增设木栅垃圾焚化厂、士林垃圾焚化厂(1995年8月7日配合行政区域调整,改名为北投垃圾焚化厂),1993年12月辟建山猪窟垃圾卫生掩埋场。

2005年4月为配合本府组织条例之制定,总务室改设为秘书室,始成本局今日建制。

相关

  • 4f1 5d1 6s22, 8, 18, 19, 9, 2蒸气压第一:534.4 kJ·mol−1 第二:1050 kJ·mol−1 第三:1949 kJ·mol−1 (六方面心立方主条目:铈的同位素铈(英语:Cerium)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
  • 氢-5氢-5是氢的同位素之一,它的原子核包含了四个中子和一个质子,在实验室里用一个氚的原子核来轰炸氚,这让氚吸收两个氚原子核的中子而形成了氢-5。氢-5的半衰期非常短,只有8.01930
  • 尼古拉斯·斯坦诺尼古拉斯·斯坦诺(Nicolaus Steno,1638年1月11日-1686年11月25日)也作斯泰诺,斯台诺,史丹诺,斯丹诺,史坦诺,其名字的丹麦语形式为 Niels Steensen 或 Niels Stensen,音译为尼尔斯·斯
  • 个人个人(意大利语、西班牙语: Persona,英语、德语: Person,来自拉丁语: Persōna)是单独的人类个体的简称,相对应的是由多数人类个体组成的人民。亦是具有某种能力或属性的存在,如理
  • 阿勒格尼阿勒格尼国家森林(英语:Allegheny National Forest)是一处美国国家森林,地处宾夕法尼亚州西北部,森林面积513,175英亩(801.8平方英里;2,076.7平方千米)。林区内部有座金祖阿水坝,将阿
  • 粤北土话粤北土话,旧称韶州土话,当地人称之为虱乸话(粤语耶鲁拼音:Sat Na Wa),分布在广东北部的乐昌、仁化、乳源、曲江、南雄、浈江、武江、连州、连南等县区,对于粤北土话的归属问题至今
  • 包机包机,是出租整架飞机的一种形式,有如出租车,主要分为指定行程、目的地和时间等三种。包机不是定期班机,租户与机主订立出租合约。包机的乘客是租户的顾客,除了客运包机之外,还有货
  • 哈大客运专线.mw-parser-output .RMbox{box-shadow:0 2px 2px 0 rgba(0,0,0,.14),0 1px 5px 0 rgba(0,0,0,.12),0 3px 1px -2px rgba(0,0,0,.2)}.mw-parser-output .RMinline{float:none
  • 聚合草聚合草(学名:)为紫草科聚合草属的植物。分布在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的 福建省、 四川省、 中国、 湖北省、江苏省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花语为“寂静”。为多年生草本,高60~9
  • 大型火成岩区域大型火成岩区也译作大火成岩省,是在地壳中规模非常巨大的火成岩的堆积,包括侵入或喷出(英语:entrusive)。1992年,研究者首次使用这个术语来描述面积大于100,000平方千米的火成岩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