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语

✍ dations ◷ 2025-09-04 17:57:30 #布朗语
布朗语是分布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和少数民族布朗族的民族通用语言。在缅甸的掸邦、克钦邦和泰国的北部省份也有分布。系属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与佤族的佤语和德昂族的德昂语同属一个语支。布朗语的特点是其拥有较复杂的韵母系统和拥有复辅音声母。标准布朗语以使用人数为多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班章村布朗山布朗族民族乡(原来的新曼俄寨、仗大队)的语音为代表。布朗语有43个辅音声母。布朗语有韵母150个。有10个辅音韵尾(-/p/、-/t/、-/k/、-/m/、-/n/、-/ŋ/、-/ˀ/、-/h/、-/l/、-/l̪/)。声调为四:高升调值35,中平调值33,平降调值331,低降调值21。西双版纳州的布朗族借用西双版纳傣族书写傣仂语用的老傣仂文来书写布朗语,称作多塔经文。德宏州的布朗族借用德宏傣族书写傣那语用的傣那文来书写布朗语,称作多列经文。

相关

  • 风湿性心脏病风湿热(英语:Rheumatic fever)也称为急型风湿热(英语:acute rheumatic fever, ARF),是会侵犯心脏、关节、皮肤和脑部的发炎性疾病。病情最早的描述出现在公元前五世纪希波克拉底的
  • 诺氏疟原虫诺氏疟原虫(Plasmodium knowlesi,可缩写为P. knowlesi)又称猴疟虫,是一种常见于东南亚的灵长类疟原虫。它能在食蟹猴体内引起疟疾,但它也可能自然或人为地感染人类。由于卵形疟原
  • 蒸气压第一:375.7 kJ·mol−1 第二:2234.3 kJ·mol−1 第三:3400 kJ·mol主条目:铯的同位素铯(Cesium,旧译作鏭)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Cs,原子序为55。铯属于碱金属,带银金色
  • 光导纤维光导纤维(英语:Optical fiber),简称光纤,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利用光在这些纤维中以全内反射原理传输的光传导工具。微细的光纤封装在塑料护套中,使得它能够弯曲而不至于
  • pH指示剂酸碱指示剂(Acid-base indicator),或称pH指示剂、氢离子浓度指示剂,是用来测试pH值的化学试剂。它们本身是弱酸或弱碱,并含有色素,在滴入溶液时色素会与H+氢离子或OH−氢氧离子结
  • 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古氏不连续面)是地核与地幔的交界。1914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宾诺·古登堡(Beno Gutenberg)发现地下2885千米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明显变化,其中纵波的速度明显下降,横波
  • 双码理论双码理论是一种认知理论 ,由西安大略大学的艾伦·白斐欧(Allan Paivio)于1971年提出。白斐欧在发展该理论的过程中使用了“形成心像有助于学习”的想法。根据白斐欧的说法,人
  • 蠼螋蠼螋(拼音:qú sōu,注音:ㄑㄩˊ ㄙㄡ,南京官话:qü2sou1,粤拼:keoi4 sau1,其俱切、所鳩切,音同“渠搜”),俗称“耳夹子虫”,属昆虫类的有翅亚纲革翅目,此类昆虫目前已记录的有12科,约2000
  • 渗透王朝渗透王朝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在建立政权之前,他们就从塞外逐步以半和平渗透的方式往中国内地迁徙,后乘汉族王朝内乱在汉地北部建立政权。这个说法为德裔学
  • 户部官票户部官票,是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由朝廷户部发行的纸币。以银两为单位,分成1两、3两、5两、10两、50两等若干种面额。形似大明宝钞而略小,上端有“户部官票”满文、汉文,中间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