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郑樵
✍ dations ◷ 2025-08-28 23:45:48 #郑樵
郑樵(1104年5月7日-1162年4月3日),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世称夹漈先生。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三月三十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小启蒙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宣和元年(1119年),父郑国器卒于姑苏(今江苏苏州)。郑樵一生无意于科举,刻苦力学三十年,立志读遍古今书,他与从兄郑厚到处借书求读,“寸阴未尝虚度,风晨雪夜执笔不休,厨无烟火而讽诵不绝”,立志“欲读古今之书,欲通百家之学,欲讨六艺之文而为羽翼,如此一生则无遗恨”,毕生从事学术研究,为了解草木、虫鱼的生长状况,他与“田夫老野往来、与夜鹤晓猿杂处”,在经学、礼乐之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史学、天文、地理、虫鱼、草木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自负不下刘向、扬雄,并结识当时的抗金名将如李纲、韩世忠。绍兴十九年(1149年),赴京献《诏藏秘府》一百四十卷,授右迪功郎,未接受。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新任同安主簿朱熹上山拜见郑樵,郑樵仅用“豆腐、白盐、白姜、荞头”相待,两人谈诗论文三天三夜;下山时,朱熹的书童对此颇有微词,朱熹却说:“此‘四白’乃山珍海味齐全也”。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通志》初稿完成,其中《通志》的“二十略”涉及诸多知识领域,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这年王纶荐郑樵。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应高宗召对,授右迪功郎、礼兵部架阁文字,后改监潭州南岳庙。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郑樵步行三千里至临安,献《通志》一书,此时高宗幸建康(今南京),无缘得见,诏升为枢密院编修兼权检详诸房文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春天高宗赵构返临安,三月七日命郑樵呈献《通志》,诏旨下达之日,郑樵病卒。郑樵著述等身,“十年为经旨之学”,有《书考》、《诗辨妄》、《春秋考》等;“三年为礼乐之学”,有《谥法》、《系声乐府》等;“三年为文字之学”,有《象类书》、《续汗简》、《梵书编》等;“五六为天文地理之学,为虫鱼草木之学,为方书之学”,《天文书》、《春秋地名》、《尔雅注》、《诗名物志》、《本草成书》等;“八九年为讨论之学,为图谱之学,为亡书之学”,有《求书阙记》、《校仇备略》、《书目正讹》、《图书志》、《集古系地录》等,凡81部900余卷,但流传不多,仅《通志》、《尔雅注》、《诗辨妄》、《六经奥论》、《系声乐谱》二十四卷与《夹漈遗稿》等。其中,记载典章制度的《通志》一书最为重要,其中《二十略》相当于正史中的书志,是一本由三皇五帝,记载到隋唐时代的政书。
相关
- 微米微米(Micrometer、㎛)是长度单位,符号µm。1微米相当于1米的一百万分之一(10-6,此即为“微”的字义)。此外,在ISO 2955的国际标准中,“u”已经被接纳为一个代替“μ”来代表10-6的国
- 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是一种将知识、概念或构思表利用视觉方式表达出来的方法,主要用于脑力激荡法(brainstorming)过程中,将各人的思想记录下来,以便将来向其他人重新覆述各人的思
- 戏剧古希腊戏剧是指大致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之间的古希腊世界的戏剧。当时古希腊的政治和军事中心雅典城同时也是古希腊戏剧的中心。雅典的悲剧和喜剧也包括在全世界
- 索尔·阿伦·克里普克索尔·阿伦·克里普克(英语:Saul Aaron Kripke,/ˈkrɪpki/,音“克里普基”,1940年11月13日-),美国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模态逻辑语义学创始人之一,指称因果-历史论(英语:Causal-historical
- 个体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简称个体户(个体户一词的其他含义,请参见“个体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指以个人财产或者家庭财产作为经营资本,依法经核准登记,并在法定的范围内从事非农业的工商经营
- 血球血细胞又称“血球”,是存在于血液中的细胞,能随血液的流动遍及全身。以哺乳动物来说,血细胞主要含下列三个部分:
- 传说生物传说生物列表列出源于传说或者神话的生物,它们有些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像中国神话中的龙具有呼风唤雨的能力,所以人们将其视为鬼神,而不是血肉之躯。也有部分可能是古代的人们对正
- 闽菜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根据地域分为福州菜(以福建福州闽侯县为中心)、闽西菜、泉州菜、厦门菜、漳州菜几种类型,后3种合称闽南菜。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盛产多种海鲜,使闽人长于
- 国富论《国富论》(英语:The Wealth of Nations)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苏格兰经济学家暨哲学家亚当
- 英国农业革命英国农业革命(英语:British Agricultural Revolution),即第二次农业革命(Second Agricultural Revolution),是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期劳动和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引起的英国农业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