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目的论
✍ dations ◷ 2025-08-28 13:27:52 #目的论
目的论(英语:Teleology)属于哲学的范畴,致力于探讨事物产生的目的、本源和其归宿。传统上目的论与哲学自然论(或偶然论)是对立的。例如,自然论者会认为人有眼睛所以人有视力,即所谓“形式决定功能”(function following form);相反,目的论者认为人有眼睛因为人需要视觉,即是所谓的“功能决定形式”(form follows function)。以下阿里士多德和卢克莱修的言论,正好反映了目的论与自然论的对立。目的论认为事物的存在源于“最终目的”,这可分为两种:过分强调外在最终目的,很容易凡事都诉诸鬼神,导致迷信。例如,“如果我今天不来这商店,我就不会发现地上的100元。这是神的旨意,他要我到商店来发现这钱。”或者“我赢钱全靠这对幸运袜。”类似的想法被培根("De Dignitate et Augmentis Scientiarum," III, iv)、笛卡儿("Principia Philosophiæ", I, 28; III, 2, 3; "Meditationes", III, IV)和史宾诺沙(Ethica, I, prop. 36 app.)所批评。内在最终目的则提供了上帝或其他超自然力量存在的论据,也是智能设计论的理论基础。支持者认为它解决了自然论的基本缺陷:自然论只探讨即时的原因和事件发生的机制,但忽略了事件发生的最终原因。亚里士多德认为,将所有事情都视为必然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忽略了事情的目的、秩序和背后的最终原因。亚里士多德将事物的发展因分四种:物质因、形式因、动因和目的因。历史上,目的论被视为承继了亚里士多德的理念。其后康德探究了目的论的原理,而黑格尔也以目的论为思辨哲学的中心思想,马克思及其他新黑格尔学派也有跟随。在物理学和天文学范畴,近年以目的论为基础的研究出现,被冠以人择原理之名。人择原理想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宇宙从极度简单的状态(大爆炸)发展到如此复杂,甚至发展到适合人类如此复杂的生物生存?在科技的领域,“目的”的研究由来已久。“目的机制”(即调整运作的反馈)研究可追溯至1700年代末期瓦特在蒸汽机装置调节器(governor)。近年,学者将机器中的“目的研究”称为反馈机制。诺伯特·维纳以控制论(cybernetics)一词代表“目的机制”的研究。
相关
- 环氧化酵素环氧合酶(拉丁语:Cyclooxygenase,简称COX)是一种酶(又名酵素),负责合成重要的生物激素——前列腺素家族的导介物质。当身体组织受到某种刺激如外伤、感染等会激活环氧合酶,使花生四
- 储蓄宿主自然宿主(natural reservoir,亦作reservoir host),又名存储宿主、保虫宿主或储蓄宿主,是一个流行病学或感染性生态学(英语:disease ecology)的专有名词,指病原体天然栖息及繁殖,又或赖
- 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是指肾动脉或其分支出现狭窄,经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引起。肾动脉狭窄导致动脉所供应的相应肾脏出现血流灌注不足,可能引起高血压和肾脏萎缩,如不
- 白俄罗斯欧洲(深灰色) —白俄罗斯共和国(白俄罗斯语:Беларусь,转写:Biełaruś;IP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
- 组织组织旧称
- 核动力推进核动力推进,或核动力驱动,是一大类的推进系统使用核反应作为主要的功能装置,不特指船舰的动力,也可以是陆上,航天器的能量来源。很多潜艇,以及破冰船等使用核反应堆做为他们的动力
- 生物浓缩性生物浓缩性,因自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大量合成各种化学物质应用在生活上,在经过使用之后,其中之化学毒性进入环境当中,在经过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逐渐累积体内中的
- 催化转换器催化转换器又称触媒转化器(catalytic converter)、触媒转换器,安装于汽车废气排放系统中,含有铂、钯及铑等贵金属作为触媒,利用催化机制减少有害废气,如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
- 埃博拉出血热爆发列表此埃博拉出血热爆发列表叙述了埃博拉出血热的历年出现记录。此病于1976年首次现身,并常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造成间歇性流行。目前共有5种病毒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纳入埃
- 卢旺达– 非洲(浅蓝及深灰)– 非盟(浅蓝)卢旺达共和国(卢旺达语:Repubulika y'u Rwanda,法语:République du Rwanda, 英语:Republic of Rwanda, 斯瓦希里语:Jamhuri ya Rwanda),通称卢旺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