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莱什之鹰

✍ dations ◷ 2025-08-17 20:01:45 #民族象征,阿拉伯历史,阿拉伯世界,神话传说中的隼形目

古莱什之鹰(阿拉伯语:صقر قريش‎)或称可兰经之鹰; 是部分阿拉伯国家当中的国家象征和国徽国旗标志。今天,特别是来自波斯湾沿岸阿拉伯一侧的阿拉伯人,传统上鹰都被视为地位的象征和阿拉伯人最喜欢的动物之一。此外,关于古莱什和穆罕默德的传统和记录的历史声称猎鹰被用作氏族的象征。因此,古莱希在建瓯鹰的几种变种一直出现在几个阿拉伯国家的旗帜、国徽、印章和标志中,直到今天。在这个意义上,古莱什之鹰是所谓的萨拉丁之鹰的对手。是一种老鹰形状的图像,常使用在阿拉伯世界国家地区的旗帜或徽章上,例如叙利亚国徽、科威特国徽、前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等皆有使用。

古莱什(阿拉伯语:قريش‎,英语:Quraysh)是在伊斯兰教这一宗教信仰产生之时占据着麦加城的一支部落。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本身自是古莱什族族人。这支部族有多神教信仰传统,并崇拜偶像,最终降服于伊斯兰教。

科威特国徽上的古莱什之鹰的变体

阿联酋国徽上的古莱什之鹰的变体

阿联酋国徽上的古莱什之鹰的变体

阿联酋国徽上的古莱什之鹰的变体

阿联酋国徽上的古莱什之鹰的变体

阿布扎比酋长国国徽上的古莱什之鹰

迪拜酋长国国徽上的古莱什之鹰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1980—)

利比亚国民代表大会托布鲁克政府(2016年—)

巴勒斯坦解放军徽章上的古莱什之鹰

阿联酋总统旗帜,比例1:2

阿联酋总统旗帜,比例1:2

阿拉伯联邦共和国总统旗(1972至1984)

叙利亚旗帜中的阿拉伯联邦共和国总统旗(1972年至1984年)

叙利亚旗帜中的阿拉伯联邦共和国国旗(1972年至1980年)

利比亚旗帜中的阿拉伯联邦共和国国旗(1972年至1977年)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3年-2008年)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国徽(直到2011年废止)

阿拉伯联邦共和国(1972年—1977年;叙利亚) (1972年–1984年;埃及)(1972年–1980年;叙利亚)

叙利亚共和国(1932-1958)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1961-1964)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1964-1972)


相关

  • 亚甲基-咪唑啉结构· cytoplasm· biosynthetic process组氨酸解氨酶(英语:Histidine ammonia-lyase,或称为组氨酸氨裂解酶或组氨酸酶)在人体中是一种由HAL基因编码的酶。组氨酸解氨酶将组氨酸转
  • 空穴空穴又称电洞(Electron hole),在固体物理学中指共价键上流失一个电子,最后在共价键上留下空位的现象。一个呈电中性的原子,其正电的质子和负电的电子的数量是相等的。现在由于少
  • 地缚灵幽灵,在中国一般称为鬼,在日本则称幽霊(幽灵),在韩国亦称유령 (幽靈)。在英语语境中,幽灵一词多以“ghost”来称呼,也译为鬼魂;但也有对应日语中的幽霊(假名:ゆうれい)而命名Yūrei的称
  • 瓦桑加利瓦桑加利苏丹国(索马里语:Saldanadda Warsangeli、阿拉伯语:سلطنة الورسنجلي‎)是索马里人建立统治索马里东北部和东南部的帝国。在其鼎盛时期,包括萨纳格州和索马
  • KaedeKaede,一种光激活荧光蛋白质(英语:Photoactivatable fluorescent protein),起源于自然状态的石珊瑚目的蜿蜒曲纹珊瑚(Trachyphyllia geoffroyi)。Kaede 在日语中意为枫叶。当被紫外
  • 粤中客语粤中客语,或称客家语粤中片,是汉语族客家语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中国广东省的东江中上游流域。中国社科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编的1987年版《中国语言地图集》将中国客家语
  • 萨拉·沃特斯萨拉·沃特斯(英语:Sarah Waters,1966年7月21日-),英国小说家,以创作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的小说而出名,如《轻舔丝绒》与《荆棘之城(英语:Fingersmith (novel))》(Fingersmith)。萨拉·沃
  • 圆眼燕鱼圆燕鱼(学名:,俗名圆眼燕鱼、蝙蝠鱼、鲳仔、圆海燕、飞翼)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鲈亚目白鲳科燕鱼属的一种鱼类。本鱼分布于非洲东岸,包括南非、东非及红海,和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毛里求
  • 黑塞哥-波斯尼亚克罗地亚共和国黑塞哥-波斯尼亚克罗地亚共和国(克罗地亚语:Hrvatska Republika Herceg-Bosna)是1993年克罗地亚人在波斯尼亚战争中建立的共和国,1994年由于与波斯尼亚的穆斯林民族签署华盛顿条
  • 恰克苏恰克苏(Chaksu),是印度拉贾斯坦邦Jai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9111(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29111人,其中男性15253人,女性13858人;0—6岁人口5496人,其中男2905人,女2591人;识字率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