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天体物理学

✍ dations ◷ 2025-04-26 23:05:55 #天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

核天体物理学(nuclear astrophysics)是天体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的领域有恒星结构,天体质量与其寿命的关系等,并从中了解恒星如何产生能量,认识化学元素的起源和演变,分析驱动天体物理现象的机制。

19世纪许多物理学家,如迈耶(英语:Hans Ferdinand Mayer)、沃特森(英语:John James Waterston),冯亥姆霍兹和开尔文勋爵等,认为太阳的能量来自于重力势能,但是利用维里定理推算太阳的年龄只有19万年,远小于地球的年龄。然而在贝克勒尔还没在1895年发现放射线 ,相对论和量子论也未被提出的时候,此问题无法获得解决。

1920年,爱丁顿提出太阳里的质子经由某种过程聚变成氦核,并产生巨大能量,1938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冯·魏茨泽克经由计算,得出氢原子经过四步核聚变反应可形成氦。

1939年,美国天文学家汉斯·贝特认为氢聚变成氦有两种过程。第一种是质子﹣质子链反应,是质量与太阳相似或比太阳轻的恒星产生能源的主要过程;第二种是碳氮氧循环,是质量比太阳大恒星的主要能源;这些反应产生的能量能持续维持恒星内部的高热。

1946年,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提出高温的恒星最终可创造出铁元素,并在1954年导出核聚变的步骤,表现出恒星如何合成从碳至铁的元素。

1957年,威廉·福勒与玛格丽特·伯比奇、杰佛瑞·伯比奇和霍伊尔一起写的《恒星内部的元素合成》,描述恒星内部通过核合成的反应而形成元素的过程,并列举出重元素被观测到的丰度分布情况。福勒开创了核天体物理学的研究,他也因此论文获得198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除了少数较轻的元素,如氢、氦等,其他的元素都是在恒星内产生的,恒星内部有核聚变反应,将较轻的元素组成较重的元素,此过程因质量亏损而产生巨大能量,成为恒星能量的来源。

恒星核合成理论预测了太阳系从氢到铀的丰度.。

相关

  • 两栖类两栖动物(学名:Amphibia)是两栖纲生物的通称,又名两生动物,包括所有生没有卵壳的卵,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蚓螈的四肢已退化)。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表面没有鳞片、毛发等覆盖,但是可以分
  • 羊毛工病羊毛工病是炭疽病中透过吸入病原体的一种,其名称来自早其主要的感染者,多为接触动物制品或排泄物而受到感染。
  • 苏格兰王国英国苏格兰王国(英语:The Kingdom of Scotland、苏格兰盖尔语:Rìoghachd na h-Alba、低地苏格兰语:Kinrick o Scotland),是位于西欧的一个古国,最大版图包括大不列颠岛北部以及周
  • 翁贝托·埃可翁贝托·埃科(意大利语:Umberto Eco,意大利语:,1932年1月5日-2016年2月19日)是一名意大利小说家、文学评论者、哲学家、符号学家和大学教授。除了严肃的学术著作外,著有大量的小说和
  • 阿塞拜疆马纳特阿塞拜疆马纳特(Azərbaycan manatı,现ISO 4217编号AZN)为阿塞拜疆的法定流通货币,符号为。辅币单位戈比(qəpik),100戈比等于1马纳特。阿塞拜疆马纳特共发行过三版。第一版发行于
  • 殷鸿福殷鸿福(1935年3月19日-),中国地质古生物学家。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勘探系煤田地质专业,1961年在北京地质学院地层古生物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曾在美国自然
  • 泡澡泡澡是指把身体浸泡于水中的一种洗澡方式。根据人的生理状况,40℃是一个重要界限。37℃到39℃左右的水温,对于皮肤的刺激较少,此时副交感神经会发挥使身心放松的作用。
  • 费隆拜占庭的费隆(Philo of Byzantium,前280年-前220年)是亚历山大城的一位科普作家。著有九卷本《机械原理手册》(Mechanike syntaxis),现存部分包括第四卷,是关于战争中投射器具;第五卷
  • 下塔尔波特港下塔尔波特港(英语:Neath Port Talbot,威尔士语:Castell-nedd Port Talbot)是英国威尔士南部的一个郡级自治市,首府为塔尔伯特港,面积共442平方公里,人口为139,800人,28.8%的人使用威
  • 滴灌滴灌是将一定数量的水和肥料一滴一滴地输送到植物根部的灌溉方法。滴灌为种植者提供了一种可准确控制的灌溉与施肥模式,可科学合理地保证作物的水分与养分需要,并且可以最大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