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天体物理学

✍ dations ◷ 2025-08-13 05:01:07 #天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

核天体物理学(nuclear astrophysics)是天体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的领域有恒星结构,天体质量与其寿命的关系等,并从中了解恒星如何产生能量,认识化学元素的起源和演变,分析驱动天体物理现象的机制。

19世纪许多物理学家,如迈耶(英语:Hans Ferdinand Mayer)、沃特森(英语:John James Waterston),冯亥姆霍兹和开尔文勋爵等,认为太阳的能量来自于重力势能,但是利用维里定理推算太阳的年龄只有19万年,远小于地球的年龄。然而在贝克勒尔还没在1895年发现放射线 ,相对论和量子论也未被提出的时候,此问题无法获得解决。

1920年,爱丁顿提出太阳里的质子经由某种过程聚变成氦核,并产生巨大能量,1938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冯·魏茨泽克经由计算,得出氢原子经过四步核聚变反应可形成氦。

1939年,美国天文学家汉斯·贝特认为氢聚变成氦有两种过程。第一种是质子﹣质子链反应,是质量与太阳相似或比太阳轻的恒星产生能源的主要过程;第二种是碳氮氧循环,是质量比太阳大恒星的主要能源;这些反应产生的能量能持续维持恒星内部的高热。

1946年,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提出高温的恒星最终可创造出铁元素,并在1954年导出核聚变的步骤,表现出恒星如何合成从碳至铁的元素。

1957年,威廉·福勒与玛格丽特·伯比奇、杰佛瑞·伯比奇和霍伊尔一起写的《恒星内部的元素合成》,描述恒星内部通过核合成的反应而形成元素的过程,并列举出重元素被观测到的丰度分布情况。福勒开创了核天体物理学的研究,他也因此论文获得198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除了少数较轻的元素,如氢、氦等,其他的元素都是在恒星内产生的,恒星内部有核聚变反应,将较轻的元素组成较重的元素,此过程因质量亏损而产生巨大能量,成为恒星能量的来源。

恒星核合成理论预测了太阳系从氢到铀的丰度.。

相关

  • 缅甸缅甸的犹太人,最早是在19世纪时从英属印度来的商人,人口大约2500人。缅甸历史上最早关于犹太人的记载是在18世纪,当时一个犹太人所罗门·戈比诺成为国王雍笈牙的军队指挥官。在
  •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国家科学院(United Stat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缩写:NAS), 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组成的组织,其成员在任期内无偿地作为“全国科学、工程和医药的顾问”。美国国家
  • 利古里亚利古里亚(意大利语:Liguria)是意大利西北部的一个邻海大区,是意大利众大区中第三小的。大区西临法国,北界与皮埃蒙特大区相邻,东临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及托斯卡纳大区。该区位于利
  • 挑战者深渊挑战者深渊是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深约11,000米,同时也是世界上海洋最深处和地表最深的地方。该深度的压力是海平面压力的1100倍。人类使用深海载人潜水器(英语:Deep-sub
  • 印度语言印度语言非常复杂,大约有几百种,根据1961年的统计,有1652种,根据2001年的统计,有29种语言的使用人口超过一百万,有122种语言的使用人口超过一万人,这些语言主要分属于两大语系:印欧
  • 骨骺骨骺(epiphysis)是长骨两端的部分,与其他骨骼形成关节互相连接,骨骺其主要存在于四肢的长骨。骨骺和骨干(英语:Diaphysis)(Diaphysis,长骨中央较细长的部分)之间的部位为干骺(英语:Metap
  • 核浩劫核浩劫或核子末日是大规模核战争及核辐射导致的一种世界末日。在这种情况下,核冬天发生,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会被摧毁,很多人类科技已不能再使用,而地表也变得难以居住。冷战早期
  • 草山行馆坐标:25°09′17″N 121°32′18″E / 25.154627°N 121.538336°E / 25.154627; 121.538336草山行馆位于台湾台北市北投区的阳明山上,是蒋中正及其家人在士林官邸完工前所居
  • CVL-25 科本斯号科本斯号航空母舰(CVL-25)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为独立级航空母舰的四号舰。她是美军第一艘以科本斯为名的军舰,纪念美国独立战争的科本斯战役。科本斯号在1941年11月
  • 都昌县都昌县是中国江西省九江市下辖的一个县,毗邻彭泽县与湖口县,位于东经116°2′24″至116°36′,北纬28°50′28″至29°38′之间,面积2669.53平方千米,人口81.3万。西汉时,置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