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天体物理学

✍ dations ◷ 2024-12-22 20:17:35 #天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

核天体物理学(nuclear astrophysics)是天体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的领域有恒星结构,天体质量与其寿命的关系等,并从中了解恒星如何产生能量,认识化学元素的起源和演变,分析驱动天体物理现象的机制。

19世纪许多物理学家,如迈耶(英语:Hans Ferdinand Mayer)、沃特森(英语:John James Waterston),冯亥姆霍兹和开尔文勋爵等,认为太阳的能量来自于重力势能,但是利用维里定理推算太阳的年龄只有19万年,远小于地球的年龄。然而在贝克勒尔还没在1895年发现放射线 ,相对论和量子论也未被提出的时候,此问题无法获得解决。

1920年,爱丁顿提出太阳里的质子经由某种过程聚变成氦核,并产生巨大能量,1938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冯·魏茨泽克经由计算,得出氢原子经过四步核聚变反应可形成氦。

1939年,美国天文学家汉斯·贝特认为氢聚变成氦有两种过程。第一种是质子﹣质子链反应,是质量与太阳相似或比太阳轻的恒星产生能源的主要过程;第二种是碳氮氧循环,是质量比太阳大恒星的主要能源;这些反应产生的能量能持续维持恒星内部的高热。

1946年,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提出高温的恒星最终可创造出铁元素,并在1954年导出核聚变的步骤,表现出恒星如何合成从碳至铁的元素。

1957年,威廉·福勒与玛格丽特·伯比奇、杰佛瑞·伯比奇和霍伊尔一起写的《恒星内部的元素合成》,描述恒星内部通过核合成的反应而形成元素的过程,并列举出重元素被观测到的丰度分布情况。福勒开创了核天体物理学的研究,他也因此论文获得198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除了少数较轻的元素,如氢、氦等,其他的元素都是在恒星内产生的,恒星内部有核聚变反应,将较轻的元素组成较重的元素,此过程因质量亏损而产生巨大能量,成为恒星能量的来源。

恒星核合成理论预测了太阳系从氢到铀的丰度.。

相关

  • 电子器件电子元件(electronic component),是电子电路中的基本元素,通常是个别封装,并具有两个或以上的引线或金属接点。电子元件须相互连接以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例如:放大器、
  • 缅因州缅因州(英语:State of Maine)是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的一个州,北邻加拿大魁北克省,东邻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以及大西洋,西靠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缅因风景优美,有崎岖的海岸、广袤的森林
  • 腮腺炎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Mumps vaccine)可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当一群体中大多数人口接受施打时可在减小流行性腮腺炎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据估算,当人群中百分之九十均注射该疫苗时,其
  • 杨万泰杨万泰(1956年10月-),生于河北省成安县,中国高分子化学家,北京化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85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高分子系,获硕士学位。1996年,毕
  • 氢原子光谱氢原子光谱指的是氢原子内之电子在不同能级跃迁时所发射或吸收不同波长、能量之光子而得到的光谱。氢原子光谱为不连续的线光谱,自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可见光、到紫外光
  • 马斯卡彭马斯卡邦尼奶酪(意大利语:Mascarpone)是产于意大利皮埃蒙特、伦巴第地区的一种鲜奶酪,脂肪含量特别丰富。马斯卡邦尼奶酪广泛用于意大利料理中,著名的提拉米苏就以马斯卡邦尼奶酪
  • 苏卡诺苏加诺(印尼语:Soekarno,英语:Sukarno,出生名:Koesno Sosrodihardjo,1901年6月6日-1970年6月21日),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尼建国领袖及首任印尼总统。又译作苏加诺。1959年
  • 阿里木阿里木(ʿAlīm عليم‎),另译阿力木、阿里穆、阿里姆、阿利姆等,是真主的九十九个尊名之一,意为“全知的”。常被用以人名。
  • 圣巴巴拉地区圣巴巴拉(Santa Barbara,又译为圣芭芭拉、圣塔芭芭拉)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县太平洋沿岸的一座城市,也是圣巴巴拉县的县治所在。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2010年统计,人口有8万84
  • 农民联盟农民联盟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