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天体物理学

✍ dations ◷ 2025-05-18 03:34:56 #天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

核天体物理学(nuclear astrophysics)是天体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的领域有恒星结构,天体质量与其寿命的关系等,并从中了解恒星如何产生能量,认识化学元素的起源和演变,分析驱动天体物理现象的机制。

19世纪许多物理学家,如迈耶(英语:Hans Ferdinand Mayer)、沃特森(英语:John James Waterston),冯亥姆霍兹和开尔文勋爵等,认为太阳的能量来自于重力势能,但是利用维里定理推算太阳的年龄只有19万年,远小于地球的年龄。然而在贝克勒尔还没在1895年发现放射线 ,相对论和量子论也未被提出的时候,此问题无法获得解决。

1920年,爱丁顿提出太阳里的质子经由某种过程聚变成氦核,并产生巨大能量,1938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冯·魏茨泽克经由计算,得出氢原子经过四步核聚变反应可形成氦。

1939年,美国天文学家汉斯·贝特认为氢聚变成氦有两种过程。第一种是质子﹣质子链反应,是质量与太阳相似或比太阳轻的恒星产生能源的主要过程;第二种是碳氮氧循环,是质量比太阳大恒星的主要能源;这些反应产生的能量能持续维持恒星内部的高热。

1946年,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提出高温的恒星最终可创造出铁元素,并在1954年导出核聚变的步骤,表现出恒星如何合成从碳至铁的元素。

1957年,威廉·福勒与玛格丽特·伯比奇、杰佛瑞·伯比奇和霍伊尔一起写的《恒星内部的元素合成》,描述恒星内部通过核合成的反应而形成元素的过程,并列举出重元素被观测到的丰度分布情况。福勒开创了核天体物理学的研究,他也因此论文获得198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除了少数较轻的元素,如氢、氦等,其他的元素都是在恒星内产生的,恒星内部有核聚变反应,将较轻的元素组成较重的元素,此过程因质量亏损而产生巨大能量,成为恒星能量的来源。

恒星核合成理论预测了太阳系从氢到铀的丰度.。

相关

  • 雷尼替丁雷尼替丁(Ranitidine、中华药典名:雷尼替定),常用商品名Zantac,是一种抑制胃酸产生的组胺类H2受体阻抗剂。它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如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食管反流病。此外
  • 两性在社会学,两性指男性及女性,参见性别。在化学上,两性的物质指跟酸、碱都能反应的物质。
  • 马加比家族马加比家族(希伯来文:מכבים‎)是犹太教世袭祭司长的家族。于公元前167年,犹太祭司玛他提亚领导犹太人对抗塞琉古王朝。玛他提亚于公元前166年卒,犹大·马加比继承父志并夺回
  • 陈千武陈武雄(1922年5月1日-2012年4月30日),笔名桓夫、陈千武,是一位生于台湾南投县名间乡的诗人,为笠诗社发起人,曾任台湾笔会会长、台中市立文化中心主任。杜国清是其内弟。幼年就读名
  • 泰申公爵阿尔布雷希特大公阿尔布雷希特·弗里德里希·鲁道夫,帝国亲王和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和波西米亚皇家亲王,泰申公爵(Albrecht Friedrich Rudolf, Prince Imperial and Archduke of Austria, Prince R
  • 壳椎亚纲壳椎亚纲(Lepospondyli)是一类细小但多样化的两栖动物,生存于石炭纪至二叠纪晚期。现时已知有六个不同的分支,包括Acherontiscidae、Adelospondyli、缺肢目、弛顶螈目、鳞鲵目及
  • 束腹束腹(法语:Corset)马甲、铁衣,是一种穿上时会压迫出特殊身材体型的内衣,可用于美观或矫正用途。此外,非紧身的无袖上衣也被称作马甲或背心。紧身胸衣(也可以叫束身衣,束腰等)在几个世
  • 公明街道公明街道是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原属宝安区。现辖区总面积23.6平方公里,下辖公明、李松蓢、上村、下村、西田等5个社区。2011年总人口9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6
  • XXIV宪法正文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其它修正案 XI ∙ XII ∙ XIII ∙ XIV ∙ XV XVI ∙ XVII ∙ XVIII ∙ XIX ∙ XX XXI ∙ XXII ∙ XXIII ∙
  • 孟加拉塔卡孟加拉塔卡(孟加拉语:টাকা,拉丁化:ṭaka)为孟加拉国流通货币。ISO 4217编号BDT。辅币单位派沙,1塔卡=100派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