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

✍ dations ◷ 2025-04-02 09:48:54 #替格瑞洛
替格瑞洛(Ticagrelor)的商品名为倍林达,圆形、双凸、黄色包衣片,一面刻有“T”,其上方刻有“90”字样,另一面光滑,含90 mg的替格瑞洛。替格瑞洛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血小板抑制和患者后果结局研究(PLATO研究)及其多项亚组研究2-11的验证和支持。PLATO研究也显示替格瑞洛的疗效明显优于氯吡格雷,所以被国内外多个指南列于一线推荐,且欧洲指南更是在近两年将替格瑞洛的推荐级别列于氯吡格雷之前,在替格瑞洛不能使用的患者中才能使用氯吡格雷。由于替格瑞洛与噻吩并吡啶类药物(氯吡格雷)是一种不同化学分类的药物,因此将之前的中文用名“替卡格雷”更换为“替格瑞洛”。替格瑞洛是一种环戊基三唑嘧啶类(CPTP)口服抗血小板药物,ATC代码为B01AC24。替格瑞洛为非前体药,无须经肝脏代谢激活即可直接起效,与P2Y12 ADP受体可逆性结合。PLATO研究结果显示,替格瑞洛治疗12个月在不增加主要出血的情况下,较氯吡格雷进一步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复合终点事件风险达16%,同时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达21%。基于替格瑞洛治疗给ACS患者带来的获益,已有相关医学指南均推荐,替格瑞洛用于ACS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而在欧洲心脏病协会的两个权威指南(2011年ESC NSTE-ACS 指南和2012年的STEMI指南)中更是指出,在不能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患者中才能使用氯吡格雷,也充分显示了对于新药进一步降低死亡率的认可。替格瑞洛,为化学分类环戊基三唑嘧啶(CPTP)的一员, CPTP是一种选择性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作用于P2Y12ADP受体,以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与噻吩并吡啶类药物(如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相似。但不同的是,替格瑞洛与血小板P2Y12 ADP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可逆性,没有构象改变和信号传递,并且在停药后血液中的血小板功能也随之快速恢复。基于替格瑞洛与噻吩并吡啶类药物是一种不同化学分类的药物,因此将之前的中文用名“替卡格雷”更换为“替格瑞洛”。ONSET/OFFSET研究中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替格瑞洛显示出快速起效的药理作用,替格瑞洛180 mg负荷剂量给药0.5小时后平均血小板聚集抑制(IPA)达41%,给药2-4小时后达到最大的IPA作用89%,此作用可保持2-8小时。目前验证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主要来自于PLATO研究。该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事件驱动的临床Ⅲ期研究,入组的18624例ACS患者涵盖了全体ACS患者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初始接受药物治疗或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的患者。头对头地比较了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 mg,此后90 mg每日2次)和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600 mg,此后75 mg,每日1次)用于ACS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在每日使用阿司匹林的背景下,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治疗12个月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复合终点事件风险达16%,获益主要出现在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这两项指标上,其相对风险分别下降21%和16%。此外,在治疗早期即出现效果(30天时绝对风险下降1.0%,相对风险下降12%),并且疗效在整个12个月内持续存在。这表明ACS患者使用替格瑞洛治疗长达12个月是合适的。在PLATO研究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多项的亚组分析,包括体重、性别、糖尿病病史、短暂性缺血发作或非出血性卒中、或血运重建、合并用药治疗、指示事件的最终诊断和随机时拟进行的治疗途径。这些研究的结果一致证明替格瑞洛的治疗作用优于氯吡格雷2-11。在安全性方面,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的主要出血发生率相似(分别为11.6%和11.2%,P=0.43)。根据2019年一项药物比对的临床研究,与替格瑞洛相比,另一款同样为P2Y12受体拮抗剂的急性冠状动脉症候群药物:普拉格雷在一年内对于ACS并发的猝死、心肌梗塞、中风等事件,具有显著意义上较良好的药效。基于常规安全药理学、单次及重复剂量毒理和潜在遗传毒性研究,替格瑞洛及主要代谢产物的临床前数据未显示对人体存在无法接受的不良反应风险。替格瑞洛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直至1260 mg,替格瑞洛和活性代谢产物(AR C124910XX)暴露量与剂量基本成正比。 替格瑞洛口服后迅速吸收,中位tmax 约为1.5小时。由于替格瑞洛为非前体药物,直接作用于P2Y12受体,无须经肝脏代谢激活,可快速生成其主要循环代谢产物AR-C124910XX。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均有活性,因此不但可快速且强效地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且有效性不受肝脏CYP 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这一点在临床上非常重要,因为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物,须在肝内通过肝细胞色素P450酶(CYP)的作用下经两步代谢为活性代谢产物方可发挥抑制血小板效应。因此,基因多态性是造成氯吡格雷反应变异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其抗血小板效应难以预测。而CYP2C19*2等位基因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中国多项调查显示,其在人群中的存在率约在25%~35%之间。替格瑞洛主要通过肝代谢消除。通过服用放射标记的替格瑞洛,测得放射物的平均回收率约为84%(粪便中含有58%,尿液中含有26%)。替格瑞洛的平均t1/2约为7小时,活性代谢产物为9小时。。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或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包括接受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降低血栓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可以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复合终点的发生率,两治疗组之间的差异来源于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死,而在卒中方面无差异。在ACS患者中,对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阿司匹林维持剂量大于100 mg会降低替格瑞洛减少复合终点事件的临床疗效,因此,阿司匹林的维持剂量不能超过每日100 mg。口服。替格瑞洛可在饭前或饭后服用。替格瑞洛起始剂量为单次负荷量180 mg(90 mg×2片),此后每次1片(90 mg),每日两次。 除非有明确禁忌,替格瑞洛应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在服用首剂负荷阿司匹林后,阿司匹林的维持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75~100mg。已经接受过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的ACS患者,可以开始使用替格瑞洛。治疗中应尽量避免漏服。如果患者漏服了一剂,应在预定的下次服药时间服用一片90 mg(患者的下一个剂量)。替格瑞洛的治疗时间可长达12个月,除非有临床指征需要中止替格瑞洛治疗。超过12个月的用药经验目前尚有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过早中止任何抗血小板药物(包括替格瑞洛)治疗,可能会使基础病引起的心血管死亡或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因此,应避免过早中止治疗。在10000例患者中对替格瑞洛片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其中包括治疗期超过1年的3000多例患者。在替格瑞洛治疗的患者中,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为呼吸困难、挫伤和鼻出血,这些事件的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患者。其他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出血,皮下或真皮出血,瘀斑以及操作部位出血,偶见不良反应为:颅内出血、头晕头痛、眼出血、咯血、呕血、胃肠道溃疡出血、痔疮出血、胃炎、口腔出血、呕吐、腹泻、腹痛、恶心、消化不良、瘙痒、皮疹及尿道和阴道出血、操作后出血;罕见不良反应为:高尿酸血症、意识混乱、感觉异常、耳出血、眩晕、腹膜后出血、便秘、关节积血、血肌酐升高、伤口出血、创伤性出血。在PLATO研究中,替格瑞洛组急性期出现室性间歇的患者为6.0%;1个月后室性间歇的发生率为2.2%。对替格瑞洛或替格瑞洛任何辅料成分过敏者;活动性病理性出血(如消化性溃疡或颅内出血)的患者;有颅内出血病史者;中、重度肝脏损害患者;因联合用药可导致替格瑞洛的暴露量大幅度增加,禁止替格瑞洛片与强效CYP3A4抑制剂(如: 酮康唑、克拉霉素、奈法唑酮、利托那韦和阿扎那韦)联合用药。有出血倾向(例如近期创伤、近期手术、凝血功能障碍、活动性或近期胃肠道出血)的患者慎用替格瑞洛。在服用替格瑞洛片后24小时内联合使用其它可能增加出血风险药品(例如:用NSAIDS、口服抗凝血药和/或纤溶剂)的患者,慎用替格瑞洛。对于实施择期手术的患者,如果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是必须的,应在术前7天停止使用替格瑞洛。心动过缓事件风险很大的患者(例如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度或3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相关晕厥但未装起搏器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替格瑞洛。有哮喘和/或COPD病史的患者应慎用替格瑞洛。应避免中断替格瑞洛片治疗。如果必须暂时停用替格瑞洛(如治疗出血或择期外科手术),则应尽快重新开始给予治疗。停用替格瑞洛将会增加心肌梗死、支架血栓和死亡的风险。1,3-茚满二酮(英语:1,3-Indandione): 氯茚二酮(英语:Clorindione) · 二苯茚酮(英语:Diphenadione) · 苯茚二酮(英语:Phenindione)低聚木糖(磺达肝癸钠(英语:Fondaparinux)、艾卓肝素(英语:Idraparinux))

相关

  • 艾伯斯坦-巴尔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拉丁语:Epstein-Barr virus,缩写EBV、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human herpesvirus 4 (HHV-4)),又称为EB病毒,是最常见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病毒之一。EBV是在公元1964
  • 鼻咽癌鼻咽癌(NP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一种发生于鼻咽腔或上咽喉部的癌症。在世界的某些地区,例如东南亚和非洲,患此病的人比其他地方多,过去认为是主要是膳食的影响,目前倾向
  • RNA干扰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缩写为RNAi)是指一种分子生物学上由双链RNA诱发的基因沉默现象,其机制是通过阻碍特定基因的转录或翻译来抑制基因表达。当细胞中导入与内源性mRNA编码
  • 甲烷生成产甲烷作用,又称甲烷生成,指合成甲烷是微生物代谢的重要的和广泛的形式。可以生成甲烷的微生物称作产甲烷菌(英语:Methanogen)。这些微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中的古菌域,这是在系统发
  • 长寿命裂变产物长寿命裂变产物一般指由核裂变反应产生的、半衰期超过20万年的放射性物质。这并非精确的科学定义,比如有人把某些半衰期在20年至100年间的裂变产物也称作长寿命裂变产物。另
  • 密度密度是指一物质单位体积下的质量,常用希腊字母ρ或是英文字母D(Density)表示。在数学上,密度定义为质量除以体积的商 。及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其中ρ为密度,mass为质量,Vol
  • 奥尔杜奥尔杜是土耳其的城市,也是奥尔杜省的首府,位于该国东北部,海拔高度4米,受副热带湿润气候影响,海拔高度5米,每年平均降雨量1,046毫米,2011年人口145,455。
  • 苏维汇人苏维汇人(拉丁语:Suebi或Suevi,其族名可能来自于原始日耳曼语*swēbaz)古代日耳曼人的一支,在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蛮族入侵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苏维汇人最早出现于史册中是在尤利
  • 环甲关节环甲关节(cricothyroid articulation、或 joint(关节)、环甲状关节)是连接环状软骨及甲状软骨的关节。它通过改变声带的张紧度来调节人声的音调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种张力主
  • 医学社会学医学社会学(en:Medical sociology)是医学与社会学的架构,研究医学行为、医学组织和医学制度,属于特殊应用社会学分支,也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范畴。医学社会学分为社会医学(英语: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