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分多路复用
✍ dations ◷ 2025-05-16 14:23:15 #频分多路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FDM),也叫分频多任务,是一种将多路基带信号调制到不同频率载波上再进行叠加形成一个复合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历史上,电话网络曾使用FDM技术在单个物理电路上传输若干条语音信道。这样,12路语音信道被调制到载波上各自占据4KHz带宽。这路占据60-108KHz频段的复合信号被认为是一个组。反过来,五个这样的信号组本身被同样的方法多路复用到一个超级组中,这个组包含60条语音信道。进一步甚至有更高层次的多路复用,这样使得单个电路中传输几千条语音信道成为可能。在现代电话系统所使用的数字传输方式中,时分多路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代替了FDM技术。在无线网络的应用上,除了以FDM在各个频率作传输,为了使不同的数据包能在同一信道上传输,也同时使用了码分多址(CDMA)这样的多路复用技术。FDM也能被用于在最终调制到载波上之前合并多路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所载信号被认为是次载波。立体声调频(stereo FM)传输就是这样一个例子:38KHz次载波被用于在复合信号频率调制之前从中央左右合并信道中分离出左右不同的信号。当频分多路复用被用于允许多路用户共享一个物理通信信道时,它又被称为频分多址(FDMA)。FDMA是一种从不同发送器中分离无线电信号的传统方法。在光学领域类似频分多路复用的技术被称为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提供了在相同信道同时传递多个数据的作用。传统模拟FDM信号,如果要分离出每个不同的单独信号,需要多个滤波器,才能实现。标准电话语音频段300 – 3400 Hz是透过单边幅度调制(single sideband amplitude modulation),载波在高频率的频段上,是当前频率使用上最有效率的模拟载波系统。现在的传输上渐渐都透过数字的调制来传递信号,比方说OFDM系统,而且透过正交的子载波,使得频谱上并不重叠,对于频谱运用效率提高,在data rate和传统FDM系统相当,可是可以有效对抗对于频率选择性衰减。使得收到消息可靠度大幅提高。当前大部分的第二代移动电话(GSM)、第三代移动电话(WCDMA)、无线式移动电话(PHS)等都有使用频分复用接取技术。例如:有线电视频号,频率50~56MHz发送HBO、频率56.2~62.2MHz发送CNN;第二代移动电话GSM900系统,每个语音信道的带宽为0.2MHz(200KHz),就是属于频分复用接取。
相关
- 解剖显微镜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Light microscope)是一种利用光学透镜产生影像放大效应的显微镜。由物体入射的光被至少两个光学系统(物镜和目镜)放大。首先物镜产生一个被放大
- 贝利萨里奥·贝坦库尔·夸尔塔斯贝利萨里奥·贝坦库尔·夸尔塔斯(西班牙语:Belisario Betancur Cuartas,1923年2月4日-2018年12月7日), 哥伦比亚政治家,哥伦比亚总统(1982年至1986年)。贝坦库尔1947年在麦德林玻利瓦
- 塔纳托斯塔那托斯(θάνατος / Thanatos,“死亡”)是希腊神话中的死神,罗马神话中称为Mors,他是睡神许普诺斯的孪生兄弟,其母为黑夜女神倪克斯。另有一说是,他是厄洛斯(即罗马神话中的
- 体外人工授精体外人工受孕(英语:In vitro fertilization,缩写IVF; artificial fertilization),是将卵子与精子取出,在人为操作下进行体外受精,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回母体内,整个过程真正在试
- 勲一等旭日大绶章勋一等旭日大绶章为日本国之勋章。依据1875年(明治8年)4月10日勋章制定文件(明治8年太政官布告第54号)为基础而制定。大绶从右肩到左胁披垂,副章(勋二等旭日重光章之正章相同)佩带
- 衍徴共有衍征或共源性状,在演化生物学是一种两个或以上终端分类单元共有及从其最近共同祖先承袭的衍生性状状态。共有衍征是一种衍生而来的性状状态,并源自其后最共同祖先。假若有
- 圆佛教圆佛教(韩语:원불교)为源自韩国佛教系近代宗派,又融入了基督教的组织架构方式。由少太山(소태산)大师(原名朴重彬(朝鲜语:박중빈))创建于1916年,据称他于该年悟道,后人尊他为教祖。其本山
- 翠亨村翠亨村,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山市东南方,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北26公里,位置依山傍海,是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家乡及出生成长地,建有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翠亨村建村于清朝康熙年间,由冯
- 钻井钻井是为了抽取像地下水,天然气,石油之类的天然资源而在地面上钻洞的过程。为了勘探地下自然资源的钻探称作地上凿洞钻探或者钻探。最早的水井可能是用手在地下水位靠近地面的
- 保罗·巴兰保罗·巴兰(英语:Paul Baran,1926年4月19日-2011年3月31日),生于波兰格罗德诺(现属于白俄罗斯),移民美国,拥有美国公民权。电机工程师,提出了分组交换的概念,曾参与ARPANET的建立,对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