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存在谬误
✍ dations ◷ 2025-04-03 17:03:27 #存在谬误
存在性谬误(existential fallacy)是不当假定推理中的集合有成员存在(即非空)造成的推理错误。存在性谬误可归类于形式谬误,或归类于不当预设的非形式谬误。三段论中,逻辑命题有四种类型:I型及O型命题必然蕴涵“S集合非空”,A型及E型命题则不一定。当A型及E型命题蕴涵“S集合非空”,便是有“存在性预设”(existential import),反之则无。命题是否有存在性预设须依语境决定,例如,当我们说“毕业典礼上的学生都要唱校歌”时,通常意味着(或可合理假定)毕业典礼上有学生(“毕业典礼上的学生”集合非空);然而当我们说“独角兽有一只角”,则不蕴涵有独角兽存在(“独角兽”集合非空)。传统逻辑上,直言三段论的所有推理规则都带有存在性预设;而现代逻辑则取消了存在性预设。由于取消了存在性预设,有些传统逻辑上有效的推理将不再适用,如下所示:如使用了上述的推理式,语境上却不允许对应的存在性预设,即为存在性谬误。原论述可分析如下,属 A→I 型:此推理必须假定独角兽存在,但由于独角兽实际上不存在,不适用“独角兽”集合非空的假定,此推论是错误的。原论述可分析如下,属 AAI-3 型:此推理必须假定时光机存在,由于时光机不存在,不适用“时光机”集合非空的假定,此推论是错误的。
相关
- 分解代谢异化作用(英语:Catabolism),又称作分解代谢,是生物的新陈代谢途径,将分子分解成更小的单位,并被氧化释放能量的过程,或用于其他合成代谢反应释放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将大分子(例如
- 细胞自噬自噬(英语:Autophagy,或称自体吞噬)是一个涉及到细胞自身结构通过溶酶体机制,负责将受损的细胞器、错误折叠的蛋白及其他大分子物质等运送至溶酶体降解并再利用的进化保守过程。
- 假色假色是指在一幅影像中使用与全彩不同的颜色描述一项物体。全彩是指影像中的物体颜色和人类肉眼所见的颜色非常相似。在黑白影像中全彩则是指物体的明亮程度。但因为颜色染料
- 椭球体椭球是一种二次曲面,是椭圆在三维空间的推广。椭球在xyz-笛卡儿坐标系中的方程是:其中a和b是赤道半径(沿着x和y轴),c是极半径(沿着z轴)。这三个数都是固定的正实数,决定了椭球的形状
- 威士忌威士忌(苏格兰与加拿大产的威士忌拼法为Whisky,而美国与爱尔兰产的威士忌在拼字上稍有不同,称为Whiskey)是一种只用谷物做为原料、含酒精的饮料,属于蒸馏酒类。广义解释,“威士忌
- 阿韦龙省阿韦龙省(法文:Aveyron)是法国朗格多克-鲁西永-南部-比利牛斯大区所辖的省份。该省编号为12。著名的罗克福尔干酪就产自该省的苏尔宗河畔罗克福尔(Roquefort-sur-Soulzon),世界最
- 唐诗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618年—907年)的诗,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风格创作的诗。唐诗上承魏晋南朝诗,下开宋诗,唐代也被视为中国历来诗歌发展最盛的黄金时期,因此有与宋词并举之说。唐代
- 约法三章约法三章原指刘邦攻入秦朝都城咸阳后,一度制定简化秦朝苛法的做法,后来演变成为根本性的法律规定,曾成为“宪法”的名称。约法三章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高祖本纪”。公元前
-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亚历山大·涅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Невский,1220年?-1263年11月14日),原名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Александр Ярославич),古代罗斯的统帅和政治家,为
- 线粒体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 指的是线粒体内的所有遗传物质。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能通过半自主复制进行繁殖的细胞器 。组成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物质在结构上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相似。线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