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农族

✍ dations ◷ 2025-04-02 16:57:08 #布农族
布农族(布农语:Bunun),日治时期称为武仑族:104,为台湾南岛语族的一支。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伊能嘉矩在与粟野传之烝合撰的《台湾蕃人事情》中,将台湾原住民族分为七族与平埔族,并首先以“ヴオヌム”为布农族族名:78。四十四年(1911年)台湾总督府蕃务本署在其出版的《Report on the Control of the Aborigines in Formosa》报告书中,使用“Bunun”作为布农族的官方族群名称:79。布农族居住于中央山脉两侧,是典型的高山民族。依据布农族口传历史,该族最早居住地可能是在现今彰化县鹿港镇、云林县斗六市与南投县竹山镇、南投市等地,后来才渐渐往高山迁移。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居住地是南投县的仁爱乡与信义乡。十八世纪时,世居南投的布农族开始大量的迁移,一是往东迁至花莲的卓溪乡、万荣乡,再从花莲移至台东的海端乡与延平乡。另一支沿着中央山脉南移至高雄的那玛夏乡与桃源乡以及台东县海端乡的山区。由于民族大迁移的结果,该族的分布范围也因此扩展遍布于南投、高雄、花莲、台东等县境内。布农族共分为六个群,均居住于南投一带,分别是卓社群、郡社群、卡社群、丹社群、峦社群以及已被邹族同化的兰社群(Takipulan)。目前各群居住地分别如下:在台湾的原住民中,布农族是传统祭仪最多的一族。由于对于小米收获的重视,因而发展出一系列繁复而长时间的祭祀仪式。一些比较常被学者提到的仪式,包括“小米开垦祭”(Mapulaho)、“小米播种祭”(Igbinagan)、“除草祭”(Inholawan)、“收获祭”(Sodaan)、“入仓祭”(Andagaan)、“射耳祭”(Malahodaigian) 等。对于农事或狩猎行事的时间,布农人依著植物的枯荣与月亮的盈缺来决定。例如李花盛开时,适合播种小米;月缺时适合驱虫、除草;满月时适合收割举行收获祭。由月亮的圆满来象征人生的圆满与小米的丰收,以月缺来表示怯除不好的事物,希望它快快消失。在除草祭仪结束后,布农人打起陀螺,祈望小米像陀螺快速旋转 (快速成长)。并在空地上架起秋千,希望小米如秋千荡(长)得一样高。因此,我们可以说,布农人是一个充满想像力、生活态度充满象征意味的民族。布农人不但祭仪的繁复,在音乐上也发展出相当复杂的和音唱法,配合祭礼的进行。早时西方音乐学者认为音乐发展的程序是由单音、复音而至和声,至1952年日本的音乐学者黑泽隆朝将布农族的“祈祷小米丰收歌”(Pasibutbut) 寄交联合国的文教组织于年度大会上发表,与会学者听了之后,惊讶于古老的部落会有如此繁复的和音,因而重新审视音乐起源说的论点。这首歌是以、单口腔喉音加上多声部和音的唱法,由低渐渐上升,一直唱到最高音域的和谐音,以美妙的和声娱悦天神,同时也依此判断当年小米之收成。为了祈求小米能够丰收,布农族社里的男子围成一圈(一般是六至十二人,偶数),一起合唱“祈祷小米丰收歌”。族人相信,歌声越好天神越高兴,今年的小米就会结实累累。因此,每一个人都以虔敬的心情唱着。根据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吴荣顺的研究,歌声一开始,其实只有四部合音(mabungbung、maidadu、mandaza以及mahosngas),但是透过加强胸腔共鸣并拉开后口腔的方式,强化基音声部以上的泛音,耳朵敏锐的人可以听到五度泛音,当献唱群的声音尚未到达自然泛音大三和弦的位置时,在声谱仪分析中,就可以看到八部的效果。但是pasibutbut 仅流传于布农族峦社群(takebanua)和郡社群(isi-bukun),其他三个位较偏北的社群-丹社、卡社及卓社,不但没有听说过这首曲子也不会演唱这首称为pasibutbut的乐曲。 各传统民族复音唱法大多是复旋律的织体,罕见“泛音和声合唱”,此堪称为世界音乐之瑰宝。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布农族裔阿诺.伊斯巴利达夫老师于2010年12月14日写给杨金峯的信件中表示:“‘八部合音’之说是不切实际的,的确是族人不太熟谙乐理者所自称的名词,又加上采访者也不明就里,且顺理成章的报导起来。”因为,加重低音共鸣产生泛音的做法,某些听觉敏锐者可以听到两部的“平行复音”,四个声部的演唱就形成四组平行复音的繁复声响现象,因而加意予以名之,此不合学术规范:一则,这个名称不是布农族人普遍性的称呼;再则,不能因为少数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而由他人为布农族的文化瑰宝取一新名;最后,若是因为人声中的自然泛音被加重,而视为多个声部现象,如此一来,大多数的合唱到底是几部合音,就很难定义之。太古时代洪水淹没了大地,形成了一片茫茫大海,仅剩玉山、峦大山、郡大山、shilubiya山的山顶露在水面上。 人们避难到玉山的山顶上,可是所有的粟谷尽失,无以为炊。还好山上有很多兽类,于是捕猎生食充饥。由于没有火,生活很不方便,只好到处寻火,有一天终于发现卓社大山上有火光。于是立刻派一只鸟去索火,可是在回程途中熄火了;再改派长尾鸟去,长尾鸟却在飞行途中落水淹死。最后,人们派出haipiji鸟去,这才如愿以偿,得火而归。后来,有一次螃蟹和大蛇争斗,螃蟹剪破了大蛇的肚子,大蛇痛得向西逃窜而去,其经过之处形成一道溪流,积水顺溪而退,又露出原来的陆地来。人们大喜,纷纷下山求美地,而离散四方,各自组织部社,以至于今。父系氏族社会,带平权特征。在和布农族相关的研究里面,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的人类学家黄应贵,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学者。长久以来,他一直以南投县信义乡的东埔社布农人当作其田野研究地点,已经在该地从事调查超过二十年以上的时间了,可以算是国际学界里面最好的布农族专家之一。

相关

  • 过敏及免疫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免疫学(英语:Immunology)是生物医学的一
  • 硝酸硝酸(分子式:HNO3)是一种强酸,是三酸两碱其一,其水溶液俗称硝镪水。纯硝酸为无色液体,沸点83℃,味苦,在-42℃时凝结为无色晶体,与水混溶,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其不同浓度水溶液性质有
  • 翰斯勒巴东氏菌汉氏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是一种常见的、可导致猫抓病的真细菌,属于巴尔通体属。该细菌通过三聚体自身转运蛋白粘附素(英语:trimeric autotransporter adhesin)与宿主细
  • 回旋加速器回旋加速器是一种粒子加速器。回旋加速器通过高频交流电压来加速带电粒子。大小从数英寸到数米都有。它是由欧内斯特·劳伦斯于1929年在柏克莱加州大学发明。许多原子核、基
  • UpToDateUpToDate, Inc.(bip)是威科集团的 Wolters Kluwer Health部门下的公司,其主要产品是UpToDate,是可以提供照护点(英语:point-of-care)医疗资讯的软件系统。也在中国大陆推出了UpToDa
  • 圣母恸子像《圣殇》(意大利语:Pietà),亦称《圣母怜子》,是1497年米开朗琪罗应法国枢机之邀创作的一部雕塑作品,它也是米开朗琪罗的成名作。故事题材来自《圣经》,描绘了圣母玛利亚怀抱着被钉
  • 去氧核糖核酸酶去氧核糖核酸酶(英语:Deoxyribonuclease;缩写:DNase)又称DNA酶,是指能经由水解作用,将DNA骨架上的磷酸双酯键切断的酶。DNA酶是核酸酶(nuclease)中的一种,目前已知的DNA酶有许多不同类
  • 魏宝文魏宝文(1935年11月22日-),生于河南禹州,中国核物理学家。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
  • 弗里德阿尔弗雷德·赫尔曼·弗里德(Alfred Hermann Fried,1864年11月11日-1921年5月5日),奥地利犹太和平主义者、记者,德国和平运动的创始人之一。他与托比亚斯·阿赛尔一起获得了1911年
  • 联邦大会德国联邦大会(德语:Bundesversammlung)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国家权力宪政机关,它唯一的职责是依据《基本法》第54章第1节第1条(Artikel 54 Absatz 1 Satz 1 GG)的规定选举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