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莲·曼森

✍ dations ◷ 2025-11-29 02:10:00 #1969年出生,在世人物,美国男创作歌手,美国重金属歌手,美国电影男演员,德国裔美国人,波兰裔美国人,佛罗里达州作家,英格兰裔美国人,20世纪美国画家,21世纪

玛丽莲·曼森(英语:Marilyn Manson,1969年1月5日-),本名布莱恩·休·华纳(Brian Hugh Warner),美国男歌手,工业金属乐队玛丽莲·曼森的主音。他的艺名“玛丽莲·曼森”糅合了美国女演员“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的名字“玛丽莲”、谋杀罗曼·波兰斯基妻子的凶手“查尔斯·曼森”(Charles Manson)的姓氏“曼森” 。

1969年1月5日,玛丽莲·曼森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坎顿。母亲芭柏·怀耶(Barb Wyer,后随夫姓)是美国圣公会教徒,父亲休·华纳(Hugh Warner)是天主教教徒。据玛丽莲·曼森的自传《The Long Hard Road Out of Hell》,他承继父亲祖先的德国裔和波兰裔血统。他跟随母亲的信仰,入读遗产基督教学校(Heritage Christian School),后于1987年转校至枢机主教吉本斯高校(Cardinal Gibbons High School)。1990年入读Broward College,攻读新闻学学位,后于时尚生活杂志《25th Parallel》实习,期间结识了不少音乐人和乐队,其中My Life With the Thrill Kill Kult乐队、特伦特·雷泽诺(来自九寸钉乐队)后来常与他领导的玛丽莲·曼森比较。

1989年,玛丽莲·曼森在佛罗里达州组织Marilyn Manson & the Spooky Kids乐队(他在1992年把乐队名称简化为现行的Marilyn Manson)。1993年夏季,他领导的乐队引来九寸钉乐队主音特伦特·雷泽诺注意。 1994年,特伦特·雷泽诺制作玛丽莲·曼森乐队的首张专辑《Portrait of an American Family》,由Nothing Records发行。1995年,乐队发行第二张专辑——EP混音专辑(英语:Remix_album)《Smells Like Children(英语:Smells_Like_Children)》,其中歌曲《Sweet Dreams (Are Made of This)》的音乐录影带大红。

相关

  • 印尼语印度尼西亚语(印尼语:Bahasa Indonesia),简称印尼语,即印尼化的马来语廖内方言,是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语言。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全世界大约有4280万人使用这种语言,还有1.55亿人
  • 世界报《世界报》(法语:Le Monde),法国第二大全国性日报,发行量350,039(2006年),是法国在海外销售量最大的日报,在法语国家地区极具影响力,国际知名度颇高。Le Monde 在法语里是“世界”的意
  • 骆驼奶骆驼奶,自千年前骆驼被人类驯化之后,骆驼奶便成为贝都因人在沙漠生活中的重要食物,同时也是牧歌文化的灵感来源之一。当游牧民族长时间在沙漠或干旱环境中进行迁移以及放牧时,经
  • 普林斯顿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诺贝尔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卡罗琳学院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每年颁发一次,分别授予在化学、物理学、文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和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除经
  • 大袋鼠属大袋鼠属(学名:)是有袋类双门齿目袋鼠科中的一个属,含有大约14个物种,这些物种又分别归类于3个亚属之下。大袋鼠属中包含了所有的袋鼠、岩大袋鼠和一部分沙袋鼠。
  • AN's ALL STARSAN's ALL STARS是日本的创作乐团,简称为“AN's”。是从日本文化放送电台所播放的广播节目“”(由声优石川英郎与森久保祥太郎共同主持)里面所衍生出来的团体。目前每年仍会不定
  • 尤比克 (小说)《尤比克》(英语:,/ˈjuːbɪk/ )是一部由美国作者菲利普·狄克于1969年所著的科幻小说。故事情节发生于未来的1992年,那时,超能力在商业间谍(英语:corporate espionage)活动中已经广
  • 批判性话语分析批判性话语分析是一种研究话语(包括口语和文字)的跨学科方法。从事批判性话语分析的学者主要研究话语、权力与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权力是如何通过话语的使用而建立
  • 阿塔卡索火山阿塔卡索火山是厄瓜多尔的火山,位于首都基多西南约25公里,属于皮钦查省,是安第斯山脉的一部分,海拔高度4,463米,最近一次火山喷发发生于公元前320年。
  • 1987年陆家嘴轮渡站踩踏事故1987年上海陆家嘴轮渡站踩踏事故,指1987年12月10日在上海轮渡陆延线陆家嘴轮渡站的踩踏事故。多年后官媒指“死亡66人、重伤2人、20多人轻伤”而当年上海副市长倪天增所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