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甲苯

✍ dations ◷ 2025-02-24 06:04:13 #六甲苯

六甲苯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化学式 C12H18,结构式 C6(CH3)6。它是由苯的六个氢原子都被甲基取代而生的化合物。1929年,凯瑟琳·朗斯代尔(英语:Kathleen Lonsdale)报告了六甲苯的晶体结构,证明苯环是平面六边形的,从而结束了关于苯的结构的持续争论。无论是对于X射线晶体学抑或研究芳香性的领域,这皆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成果。

六甲苯可以通过苯酚与甲醇在高温和合适的固体催化剂(如氧化铝)下反应而生成。这个反应的反应机理已被广泛研究, 过程中含有几种反应中间体的存在。在合适的催化剂存在下,二甲基乙炔的炔烃三聚(英语:Alkyne trimerisation)也可生成六甲基苯。六甲基苯可以被氧化成苯六甲酸,后者的铝盐存在于稀有矿物蜜石中。 六甲基苯也是有机金属化合物中的一种配体。其中一个例子是随着钌原子氧化态变化而改变结构的有机钌化合物,而这个变化不存在于对应的有机铁化合物中。

2016年,《应用化学》报告了六甲基苯双阳离子(英语:dication)的晶体结构。显示出的结构为金字塔形,其中一个碳原子与其他六个碳原子具有键合相互作用。这个结构是“空前未见的”,因为碳通常的最高化合价是四,而这也吸引了《新科学人》、《化学化工新闻》和《科学新闻(英语:Science News)》等的注意。这种结构并没有违反八隅体规则,因为这些碳-碳键不是两电子键。此结构在教学上可作为例子,说明碳原子“可以与四个以上的原子直接结合”。斯蒂芬·巴哈拉赫(英语:Steven Bachrach)证明了六甲基苯双阳离子是超配位的,而不是超价分子,并解释了其芳香性。此类物种中的键合可以从有机金属化学的视角描述,此想法在1975年提出,紧随C
6(CH
3)2+
6的发现。

六甲苯是一种芳香化合物,有六个π电子(符合休克尔规则)离域于整个环状平面系统之上;六个环碳原子之中的每一个都是sp2 杂化并展现出平面三角形分子构型,而每一个甲基碳皆是sp3杂化并有着四面体形分子构型,与其经验结构的描述一致。六甲苯是一种无色到白色,正交晶系的晶体,熔点 165–166 °C,沸点 268 °C,密度1.0630 g cm−3。它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例如苯和乙醇。

矿物蜜石是苯六甲酸的铝盐的水合物,化学式 Al
2•16H
2O。苯六甲酸本身可以从矿物中提取,随着还原反应而产生六甲苯。相反,六甲苯也可以被氧化成苯六甲酸:

六甲苯和氯甲烷、三氯化铝的超级亲电混合物(Meδ⊕Cl---δ⊖AlCl3的来源)会产生七甲苯阳离子,是最早被直接观察到的碳正离子之一。

在1927年,凯瑟琳·朗斯代尔(英语:Kathleen Lonsdale)利用克里斯托夫·英果尔德提供的六甲苯晶体测定其晶体结构。 她将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发表在《自然》期刊上。朗斯代尔在《晶体与X射线》()一书中描述了该项研究,解释指她意识到尽管六甲苯的单元格(英语:unit cell)是三斜晶系,但其衍射图案具有伪六边形对称性,这使得结构的可能性受到限制,足以让她通过试错法来产生结构模型。这项工作明确表明六甲苯是平面分子构型的,并且环内不同的碳-碳键距离皆为相同,为理解芳香性的性质提供重要证据。

1880年,约瑟夫·阿希耶·勒贝勒(英语:Joseph Achille Le Bel)和威廉·H·葛林报告了一个被形容为“不平凡”的,由氯化锌催化的一锅合成法,过程中从甲醇合成了六甲苯。在催化剂的熔点下 (283 °C),反应的吉布斯能 (ΔG) 为 −1090 kJ mol−1,反应如下:

勒贝勒和葛林提出了理论以解释这个过程,内容涉及由甲醇脱水而成的亚甲基单元的芳香化(英语:aromatisation),从而生成苯环,接着在原位用氯甲烷进行完全的傅-克甲基化。反应主要产生饱和烃的混合物,六甲苯为次要产物。六甲苯也是对二甲苯傅-克烷基化成均四甲苯的副产物,而通过烷基化均四甲苯或五甲苯产生的六甲苯皆有着可观产率。

六甲苯通常在高温气相中通过固体催化剂下制备。早期制备六甲苯的方法包括使丙酮和甲醇蒸气的混合物在400 °C的氧化铝催化剂下反应。苯酚和甲醇在 410–440 °C 的干燥二氧化碳气体中也会产生六甲苯,尽管它是作为苯甲醚(甲氧基苯)、甲酚(甲基苯酚)和其他甲基化苯酚的复杂混合物的一部分而被生成。在《有机合成》收录的制备方法中,甲醇和苯酚则在 530 °C的氧化铝催化剂下反应,产率约为66%,而在其他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合成方法也有被报道。

这种表面介导反应的机制已被妥善地研究,研究的过程中着眼于如何更好地控制反应结果,特别是在寻找具有选择性和受控的邻位甲基化反应。苯甲醚和五甲苯皆被报告为此过程的反应中间体。华伦汀·科普秋格(英语:Valentin Koptyug)和同事发现,六甲基环己二烯酮的异构体(2,3,4,4,5,6- 和 2,3,4,5,6,6-)亦是反应中的中间体,经过重排反应而形成六甲苯。

2-丁炔三聚也可以生成六甲苯。此反应可被三苯基三(四氢呋喃)铬或四氯化钛与三异丁基铝的配合物催化。

六甲苯可用作3He-NMR 光谱测试(英语:Helium-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的溶剂。

它会和苦味酰氯(英语:picryl chloride)反应形成 1:1 加合物。

它亦会被三氟过氧乙酸或过氧化氢氧化,产生 2,3,4,5,6,6-六甲基-2,4-环己二烯酮:

就像苯本身一样,六甲苯中富含电子的芳香系统使其能在有机金属化学中充当配体。 甲基是推电子基(英语:Electron donating group),使得相对于苯,它将中心环的碱性提高六到七个数量级。有各种金属中心的这些配合物已被报告,包括钴、铬、铁、铼、铑、钌和钛。钴和铑和六甲苯化学式 + (M = Co, Fe, Rh, Ru;  = 1, 2) 的夹心配合物阳离子,其中金属中心和两个芳烃的π电子结合,并且可以通过配体交换从适当的金属盐轻松合成,例如:

这些配合物可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铑和钴配合物的双阳离子(英语:dication)可以用合适的活性金属(钴配合物用铝还原,铑配合物用锌还原)进行单电子还原,描述钴配合物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在有机钌化学中,双阳离子和电中性物种在乙腈中的还原电位为 −1.02 V,并且伴随着结构的变化。随着钌中心氧化态的变化,其中一个六甲苯配体的哈普托数会变化。2+ 会还原成 ,它的结构变化是用来遵守18电子规则,增强稳定性。

类似的铁(II)配合物的单电子还原可逆(在乙醇水溶液中为−0.48 V),但双电子还原(−1.46 V)不可逆,表明它的结构变化不同于在钌配合物中发现的结构变化。

C
6(CH
3)
6H+
在1960年代对六甲基杜瓦苯的调查中首次报道,基于核磁共振的证据提出了金字塔结构,随后得到无序的晶体结构数据的支持。1970年代初期,由赫普克·霍赫芬领导的理论工作预测了金字塔形的双阳离子 C
6(CH
3)2+
6的存在,并且该意见很快得到了实验证据的支持。对苯在极低温度(低于 4K)下的双电子氧化的光谱学研究表明,形成六边形的双阳离子,然后迅速重新排列成金字塔结构:

一般预料六甲苯的双电子氧化会令其重排为金字塔型碳阳离子(英语:Pyramidal carbocation),但以此方法试图批量合成的尝试皆没有成功。然而,在2016年霍赫芬的方法受到了改进,连带得出了
2•HSO
3F的高质素晶体结构。它的锥高为 1.18 埃格斯特朗,五个甲基都略高于底面,形成反转的四面体构型。它的制备方法是六甲基杜瓦苯的环氧化物和魔酸反应,离去氧离子 (O2−
),形成双阳离子:

尽管先前的间接光谱证据和理论计算均已表明它们的存在,但对于‘带有一个仅与其他碳原子结合的六配位碳’的特殊化学物种所做的分离和结构测定仍是前所未有的,并吸引了《化学化工新闻》、《新科学人》、《科学新闻(英语:Science News)》和ZME Science评论。碳的化合价为四,而该例角锥顶点上的那个碳原子和六个原子键合,并不寻常。该分子是芳香性的,在金字塔的底部与其顶点之间的五个键中总共只有六个电子,可以避免违反八隅体规则。也就是说,金字塔的每个斜边只有部分键,而不是一个正常的共价键。尽管顶部的碳确实与六个原子键合,但它总共使用不超过八个电子。

注意形成双阳离子金字塔斜边的弱键(在结构中显示为虚线),它的键级约为 0.54,因此总键级为 5 × 0.54 + 1 = 3.7 < 4,所以此物种不是超价分子,但它是超配位分子。双阳离子中,有三种不同的碳-碳键,一则环上的键,具有芳香性;二则环到甲基的单键;三则斜边,是弱的部分键。其差异也反映在碳-碳键长中:环的碳-碳键长为 1.439–1.445 Å(最短),环到甲基的碳-碳键长为 1.479–1.489 Å(居中),而环到六配位碳的碳-碳键长为1.694–1.715 Å(最长)。从有机金属化学的角度来看,该物种可以被视为
。此理解下,碳(IV)的中心 (C4+
),与一个芳香性的 η5–环戊二烯阴离子(六个电子)和甲基阴离子(两个电子)键结,从而满足八隅体规则,类似于相关的气相有机锌化合物 ,其有同样的配体键结到锌(II)中心(Zn2+
),符合18电子规则。

对其评论指出“虽然我们被教导碳只能有四个朋友,但碳其实可以与四个以上的原子相关联,这一点非常重要”,评论并补充指“从我们一般认为碳-碳键是双电子键的想法出发,碳原子并不会形成六个键。”“这一切都是关于让化学家为无奇不有而感到惊讶的挑战和可能性。”

相关

  • 《恨》(法语:La Haine)是法国导演马修·卡索维茨执导的黑白电影,剧情描述了三位社会边缘青年在郊区一连串暴力事件所衍生的故事。本片获选为第48届戛纳电影节正式竞赛片,并获得最
  • 放线菌酮放线菌酮是一种具苦味的物质,在真核生物中对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有抑制效应的化合物,它是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的一种产物。它通过干扰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易位步骤而
  •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1999年规定:印章直径5厘米,中央刊国徽,由国务院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3—2013,简称国家人口计生委),原称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1981—2003,简称国家计生委),曾
  • 北投坐标:25°07′57″N 121°30′05″E / 25.132419°N 121.501379°E / 25.132419; 121.501379北投区(台湾话: Pak-tâu-khu;巴赛语:Ki-pataw)是台湾台北市最北边、以及面积第二大的
  • 颛孙子家族大宗世系颛孙子世系:自颛孙子始,颛孙子大宗世系至光绪1年历73代。第73代世系,依《萧县志》而补。自73代以后世系,因资料缺乏而暂缺。
  • 安哥拉空军安哥拉空军(葡萄牙语:,FANA)是安哥拉共和国的空军力量,库存拥有300多架飞机,是非洲最强的空军力量之一。1975年11月11日,安哥拉从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宣告独立。在此之前的10月,安哥
  • 福江岛分屯基地福江岛分屯基地(ふくえじまぶんとんきち、JASDF Fukuejima Sub Base)是日本航空自卫队春日基地的分屯基地,位于长崎県五岛市三井乐町岳770-1、标高183m的京之岳山顶部,驻有第15
  • 流行性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英文:Epidemic typhus),又称虱传斑疹伤寒(louse-borne typhus),是斑疹伤寒的一种,常在战争爆发后或自然灾害过后引起流行。流行性
  • 阿尔瓦罗湾坐标:.mw-parser-output .geo-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dms,.mw-parser-output .geo-dec{display:inline}.mw-parser-output .geo-non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multi-punct{display:none}.mw-parser-output .longitude,.mw-parser-output .latitude{white-space:n
  • 博尼法乔·达维罗纳博尼法乔·达维罗纳(意大利语:Bonifacio da Verona,?-1317年末或1318年初)是来自伦巴第的十字军战士后裔,内格罗蓬特(黑桥)三主国君主后人,作为家族幼支的第三子,他卖掉了祖上传下的一座城堡,换取了骑士装备,组织一支小队伍,前往雅典公国,成为公爵居伊二世·德拉罗什(英语:Guy II de la Roche)的陪臣,后获封土地,1296年,带兵驱逐了优卑亚岛的拜占庭势力,逐渐成为法兰克希腊(英语:Frankokratia)的强大领主。居伊二世死后,他于1308-1309年担任雅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