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夫·闵可夫斯基

✍ dations ◷ 2024-12-22 22:49:39 #鲁道夫·闵可夫斯基
鲁道夫·闵可夫斯基(德语:Rudolph Minkowski,1895年5月28日-1976年1月4日),生于阿尔萨斯斯特拉斯堡,德裔美籍天文学家,著名数学家赫尔曼·闵可夫斯基的侄子,他的父亲为生物化学家奥斯卡·闵可夫斯基。早年就学于科隆、格赖夫斯瓦尔德及布雷斯劳,1913年时进入布雷斯劳大学攻读物理并计划一年后前往柏林,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计划被迫中断,闵可夫斯基在一战期间服役于德国陆军,战争结束后曾短暂地在柏林念书,不久后回到布雷斯劳复学并于1921年取得学位。毕业后在哥廷根大学与马克斯·玻恩及詹姆斯·弗兰克等人一起工作一年,1922年10月转往汉堡并在汉堡大学工作至1935年。1933年纳粹党上台,具有犹太人身份的闵可夫斯基被迫离开德国前往美国。闵可夫斯基自1935年起曾先后在威尔逊山天文台和帕洛玛天文台工作,主持了帕洛玛天图计划。整个计划在1948年到1958年间,完成了一套包括1872幅蓝红双色照片在内的北天深空照相星图。1959年闵可夫斯基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1961年,闵可夫斯基开始主持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射电天文实验室,直到1976年逝世。闵可夫斯基仔细研究了气体星云,发展了使用物端棱镜检测行星状星云的方法。他和美国天文学家沃尔特·巴德一起研究了超新星,根据光谱特征将它们分为I型超新星和II型超新星两大类。闵可夫斯基还仔细观测了金牛座的蟹状星云,证实了蟹状星云是1054年爆发的一颗超新星的遗迹。1940年代,他和巴德一起证认了一系列射电源的光学对应体,包括仙后座A(超新星遗迹)、天鹅座A(巨椭圆星系)、半人马座A(近距离椭圆星系)。

相关

  • 嗜极生物嗜极生物(英文:Extremophile),或者称作嗜极端菌,是可以(或者需要)在极端环境(英语:extreme environment)中生长繁殖的生物,通常为单细胞生物。与此相对的,在较为温和的环境中生活的生物,
  • 肥胖肥胖症(Obesity)是指体脂肪累积过多而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身体状态,可能导致寿命减短及各种健康问题:9。肥胖的标准常使用身体质量指数(BMI)来衡量,即以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 玻尔效应玻尔效应(英语:Bohr effect),1904年由丹麦生理学家克里斯蒂安·玻尔首先提出,即:氢离子(低 pH)和二氧化碳会降低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促进血红蛋白释放氧气。产生该效应的原因为质
  • 嘴唇形状表内成对的元音分别为不圆唇/圆唇。元音圆唇度(英语:Roundedness)指的是在发出一个元音时,嘴唇圆化的程度,可以视为是元音的圆唇化(英语:labialization)。圆唇度可以分为两种:撮唇(prot
  •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Nitrite,NO2−)是亚硝酸组成的盐,主要指亚硝酸钠(NaNO2),含有亚硝酸根离子,化学式NO2−,有一对称阴离子与同等的N–O键长和大约120度的O–N–O键角。亚硝酸盐可被氧化或还原
  • 总目/超目目(英语:order, 拉丁语:ordo)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个分类级别,是位于纲和科之间的级别:物种属于和不属于每个目是由生物分类学家决定的,和是否应该认可一个特定的目。 通常没有确切
  • 睡美人《林中睡美人》(法语:La Belle au bois dormant),通称《睡美人》,在《格林童话》中称《玫瑰公主》(德语:Dornröschen),是一则经典欧洲童话。这则童话拥有多个改编版本,其中最著名的是
  • 彼得·瓦尔特彼得·瓦尔特(德语:Peter Walter,1954年12月5日-),出生在柏林,德裔美国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自1983年以来,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任教授,自1997年以来为霍华德·休斯医
  • Lossen重排反应洛森重排反应(Lossen重排反应)中,异羟肟酸1先与失水剂(如对甲苯磺酰氯)反应得到O-取代的中间体2,然后重排生成异氰酸酯3:异羟肟酸一般由相应的酯与羟胺反应制备。该反应的综述参见:
  • 集镇集镇,多指镇的行政中心或乡村商业聚落。特点为房屋建筑密度大,居住集中,居民多以商业贸易为职业。“集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商业辐射能力,属于农产品的集散地和贸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