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

✍ dations ◷ 2025-07-16 12:38:11 #接合
接合(英文:Conjugation,又译结合),又称为接合作用、细菌接合,是发生于原生动物间的现象,指的是两个细菌之间发生的一种遗传物质交换现象,属于细菌有性生殖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接合现象发生时,两个细胞直接接合或者通过类似于桥一样的通道接合,并且发生基因的转移。这种现象是在1946年被Joshua Lederberg和Edward Tatum所发现,接合与转化和转导都被称作基因水平转移机制,注意的是这种机制并不一定需要两个细胞-细胞间的直接接触。接合经常被认为是细菌中有性生殖,相当于动物间的交配,因为它有涉及到基因的交换。在接合的过程中的供体细胞提供了一种结合或者可移动的遗传成分,这些成分一般是质粒或转座子。大多数接合质粒有一个确保受体细胞并不含有相似的遗传成分的系统。遗传信息的转移通常对受体是有益的。好处包括获得抗生素耐药性,或者获得其他的特异性以应对环境的变化。这种对受体有益的质粒可以被视作内共生生物然而从别的方面来看,细菌的寄生和接合可以作为细菌的一种进化方式使它们得到个体的繁衍与基因的扩散。F+质粒的DNA大约含有10万个碱基对。它含有自己的复制原点,叫做OriV,和一个转移原点,叫做oriT。决定细菌性别的质粒叫做F+质粒,或叫做F+因子。拥有F+质粒的细菌叫雄性细菌。他们只能复制一份F+质粒到受体细菌,无论是游离的还是固定的。缺乏F+质粒的细菌被称作雌性细菌,可作为F+质粒的受体细胞。F+质粒携带一个tra与trb 基因座,一共含有约3.3万碱基对,共组成40个基因。“TRA”基因座包括“菌毛蛋白”基因和“调节”基因,他们一起参与组成性菌毛。当细菌接合开始时,供体细胞通过自身的性菌毛与受体细胞相连,并且把自身F-质粒的单链DNA滚环式复制到受体细胞内和受体细胞的DNA发生重组,使自身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内。当F+质粒已经被集成到受体细胞中时,受体细胞发生变化,拥有可以转移自己的F-质粒到其他的受体细胞的性质了,此时受体细胞便从雌性细胞转化成了雄性细胞。被转移的DNA数量取决于两个细胞间所建立接合的时间。在大肠杆菌实验中,整个细菌染色体的转移需要约100分钟。然后转移的DNA就被集成到通过同源重组的受体细胞的基因组里面。借由此现象的发现,生物学家们更加精确地了解到了大肠杆菌的遗传规律,为后来的遗传学图绘制打下了基础。从而促进了微生物学与遗传生物学的发展。

相关

  • 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爵士,KBE,MC,FRS,FRSC(英语:Sir Frederick Grant Banting,1891年11月14日-1941年2月21日)是加拿大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班廷是在
  • 人因工程学人体工学(又称人类工效学、人机工程学、人因工程学、人因学)是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学科,为管理科学中工业工程专业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
  • 苏糖苏糖(英语:Threose,C4H8O4)在分类上属于丁糖与醛糖,从费希尔式的角度看,中间两个碳原子上的羟基在碳骨架的异侧。有机化学的习惯命名法中,使用“苏”或“苏式”("threo")表示相邻两碳
  • 亨利三世亨利三世(英语:Henry III;1207年10月1日-1272年11月16日),英格兰国王,由1216年到1272年在位。虽然他的在位时间相当长,但却是英格兰历史上最不出名的国王之一。亨利三世的父亲是英格
  • 亚非语系亚非语系,又称非亚语系、非洲-亚洲语系或阿非罗-亚细亚语系,旧称闪含语系或闪米特-含米特语系,是现今世界的主要语系之一,包含300种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非洲北部
  • 语调语调(英语:intonation、音高),又称语气、口气,是指说话者交谈发声的音调,即说话者依据个人心情(态度、个性),让声调的高低轻重音调,再附加上发声的高低轻重音调;前者是文法上的音调、后
  • 诚信诚信是人的核心价值,承诺思想行动一致;“诚”是诚实,“信”是有责任心、信用。相反的,无诚信者是伪君子或真小人。有关诚信,在古今各地都有谈及,包括伦理学、宗教、专业操守、人事
  • 立体化学立体化学(stereochemistry),有机化学的主要内容。研究有机物在三维空间内的结构与变化的化学分支。由于碳以及所有其他元素的化学键往往不是在二维平面上伸展的,于是就产生了相
  • 中山医学大学坐标:24°7′18″N 120°39′5″E / 24.12167°N 120.65139°E / 24.12167; 120.65139中山医学大学,简称中山医大、中山医,是位于台湾台中市的一所医学大学,设有医、口腔医、医
  • 长臂猿长臂猿科(学名:Hylobatidae),哺乳纲灵长目的一科,即小型猿类。传统分类法只包括长臂猿属一属,现今根据其遗传演化之间的时间,可分为四属,分别为:长臂猿属(44对)、白眉长臂猿属(38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