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炳烈

✍ dations ◷ 2025-08-05 22:15:32 #1895年出生,1945年逝世,巴黎美术学院校友,中山大学教授,中国建筑师,无锡人,虞姓,中法大学校友,中央大学教师

虞炳烈(1895年12月25日-1945年3月1日),字伟成,江苏无锡人。教授、建筑师。

1895年12月25日出生于无锡祖屋孝友堂,其父虞鸣皋是师爷,长期在外地,在虞炳烈出生前三个多月病逝。

1904年,就读新兴的新式学堂。1911年来到苏州就读新创立的中等实业学堂官立中等工业学堂。次年,官立中等工业学堂与苏省铁路学堂合并成立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仍位于三元坊使用官立中等工业学堂校址。1915年7月毕业。毕业后官费留法。

1917年通过北京中法大学赴法,先入里昂中法大学、再入里昂高等学校(圣伊蕾内堡军营)。与其同时留法的还有之后勷勤大学建筑系的创立者林克明。

1929年毕业于巴黎美术学院建筑科里昂分校(一名里昂美术专科学校、里昂建筑工程学院、国立里昂建筑专门学校),师从Tony Garnier。1930年获得法国国授建筑师资格(D.P.L.G.)。同年,法国政府建设巴黎大学城,城内有各国特色建筑。征集中国馆时,虞炳烈设计了250房间、宫殿式建筑,但最终因人事和财政未能落实兴建,巴黎大学城直到2017年才修建中国馆,中国学生学者只能暂借国际馆、高棉馆等。次年,成为国授建筑师学会会员(S.A.D.G.)并获得该会最高奖及奖金。

1931-1933年,在巴黎都市计划学院深造。

1933年夏回国,任教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衔。1933-1934年兼任系主任。

1934年,为林森主席沟通设计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子超楼。次年12月由鲁创营造厂建成,耗资106952银元。林森亲手栽种楼前两颗印度雪松,现东侧雪松枯死,被伐除。后设计了南京国民大会堂。

因抗战爆发离开中央大学,到重庆复旦大夏联合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授。

1938年,赴昆明任云南省建设厅技正兼任省政府建筑委员会委员。

1939年4-11月,在越南海防、河内任越南中华商会规划师、建筑师。

1940,由越南回国,任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系教授。

1940年8月,任教于中山大学工学院并随大学内迁坪石以避日军。期间使用杉木板、杉木皮、竹竿等迅速设计并低成本建造了校舍和机械工场。虞炳烈任建工系教授。

1941年1月,继胡德之任中山大学建筑系主任。

1941年9月迁往桂林,创办国际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了诸多工业、教育建筑。

1944年,应蒋经国邀请赴赣南设计国立闽赣师范学院。

1945年3月1日,病故于赣州山区。

相关

  • 丹尼索瓦人丹尼索瓦人(学名未定,暂时名称为Homo sp. Altai或Homo sapien ssp. Denisova)是人属内一个已经灭绝、经由古人类化石的DNA所发现的人种。可能在更新世晚期生活于亚洲大陆。2008
  • 炒是一种烹调方法。在锅内加微量的食油(烹调用油),以旺火加热至160℃-240℃左右的油温,放入原料后急速颠翻至熟而没有汁液。可分为清炒、爆炒、软炒(慢火温油)、溜炒 (滑炒)、煸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英语: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缩写NPT),或称《核不扩散条约》(英语: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缩写NNPT),1968年7月1日由
  • 四逆汤四逆汤属于中医方剂的温里剂,出自《伤寒论》,由三味中药组成,其功用为回阳救逆,是用以治疗少阴病的主要方剂之一,症状可见四肢厥冷,恶寒不渴,身痛腹痛,下利清谷,或反不恶寒,面赤烦躁,里
  • 蒙淘克计划阴谋论蒙淘克计划(Montauk Project)是一系列传闻由美国政府机密执行的计划,于纽约州长岛蒙淘克的“英雄营(英语:Camp Hero State Park)”(正式名称是蒙淘克空军基地(英语:Montauk Air Force
  • 横扫江南七霸天《横扫江南七霸天》(英文:The 7 Tyrants of Jiangnan),又名《大小黄天霸》,由七小福:洪金宝、成龙、元彪、元华、元德、元奎、元武在童年时期主演的1962年电影,成龙以艺名元楼演出
  • 弗朗西斯科·卡尔沃·塞拉列尔弗朗西斯科·卡尔沃·塞拉列尔(西班牙语:Francisco Calvo Serraller,1948年4月19日-2018年11月16日),西班牙历史学家。卡尔沃·塞拉列尔1948年出生于马德里。他在康普顿斯大学获得
  • 程舆程舆,广信(今江西鹰潭市)人,明朝政治人物。监生出身。嘉靖十六年任,接替覃廷琏任福建永安县知县。
  • 墨脱花椒墨脱花椒(学名:)为芸香科花椒属下的一个种。
  • 猫斗猫斗 (catfight) 是用于描述两位女性之间打斗,通常以抓、掌掴、拳击、拉扯头发以及撕裂服饰做为特征。 它也可以用于形容女性之间的口头侮辱,或者为了争夺男性、权力或专业成